当你读到电气化艺术时,“电气化”通常不是一个动词。但是,一位与莱斯大学实验室合作的艺术家实际上正在创作能够带来视觉震撼的艺术品。早在2014年化学家詹姆斯·图尔的莱斯实验室向世界介绍了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现在,研究人员正在用这项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包括将普通聚合物或其他材料中碳转化为石墨烯的微观薄片。LIG是金属的,能导电。相互连接的薄片实际上是一根电线,可以赋予电子艺术品以力量,一副艺术作品通常可能会用到近20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墨水。
2019年5月2日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简称“石墨烯艺术”)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实验室和休斯顿艺术家、合著者约瑟夫·科恩是如何创作出LIG肖像和版画,其中包括一幅受石墨烯启发的风景画《我在哪里》(Where Do I Stand?)科恩说,虽然这项工作没有通电,但它为未来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我想做的,不要把它弄得俗不可耐,也不要刻意渲染它的新奇感,而是要让它具备一些真正的功能,让人们对材料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带来更多体验。
Where Do I Stand?(我在哪里?)艺术家约瑟夫·科恩的作品实际上是激光诱导石墨烯(LIG),该设计展示了科恩对LIG在微观层面的印象,这项研究是在莱斯大学的实验室里完成,创造LIG的技术就是在这里发明的。图片:Jeff Fitlow
科恩在一个插图程序中创建了这个设计,并将其直接发送到工业雕刻激光之旅的实验室,用于在各种材料上创建LIG。激光把艺术家的细纹烧到衬底上,在这种情况下,是经过阻燃处理的高质量纸张。这幅作品是科恩在莱斯大学生物科学研究合作会上的展览的一部分。当观众面对六边形重叠(原子厚度石墨烯的基本晶格)的LIG场时,缩小到纳米级,观众可能会看到东西的深度,六边形重叠消失在远处。你看到的是激光诱导石墨烯的三维泡沫基质,它实际上是由LIG构成。就艺术应用而言,你看到的并不是艺术史上传统意义上所看到东西的再现,每件作品都是100%原创的,这是关键。
激光诱导石墨烯(LIG)成像技术在莱斯大学一个实验室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艺术家约瑟夫·科恩(Joseph Cohen)拿着他的作品《我站在哪里?》(Where Do I Stand?)余志延(Yieu Chyan)是一名莱斯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篇新论文的主要作者。图片:Jeff Fitlow
把这个过程看作是“印刷”是不正确的,当激光将纸张表面变成泡沫状的互连石墨烯薄片时,物质将被烧掉,而不是向处理过的纸张中添加物质。鉴于LIG在传感器或摩擦发电机等电子应用领域的潜力,这项技术本身可能远不止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摩擦发电机可以将机械动作转化为电流。可以把LIG放在背上,让它在你每走一步的时候都闪烁着发光二极管。石墨烯是一种导电体——不像油漆、墨水或铅笔中的石墨——这一事实对科恩特别有吸引力,他希望在未来的作品中利用这种能力。这是一种有资本的艺术,它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竭尽所能。
艺术家约瑟夫·科恩(Joseph Cohen)在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用激光诱导石墨烯作为介质创作了这幅作品。图片:Jeff Fitlow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从文艺复兴到今天,最高形式的艺术挑战着人类理解的极限。当他开始与莱斯大学校友丹尼尔·海勒(Daniel Heller)合作时,对纳米材料产生了兴趣,将其作为自己艺术的媒介。海勒是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生物工程师,在他的实验室里担任常驻艺术家。科恩用注入碳纳米管的颜料创作了两年之后,参加了电化学学会的一次会议,并结识了图尔。图尔随后把科恩介绍给了水稻化学家布鲁斯·维斯曼(Bruce Weisman)和保罗·切鲁丘里(Paul Cherukuri),他们进一步激发了科恩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剩下的就是艺术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