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去探测月球?中国“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取得了哪些成果?月球对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老百姓的生活,究竟有怎样的价值?这些问题值得认真回答和探究,也都与我们中国的“探月梦”息息相关。
月亮是怎么来的?
45亿年以前,地球遭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撞出了地球的“女儿”月亮,地球也被撞歪了。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对两个天体最熟悉。
一个是光芒万丈的太阳。这是因为,太阳给了地球光明和温暖,使整个地球气象万千、万物生长、生机勃勃。
一个是圣洁无瑕的月亮。自古以来,月亮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也萌生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各种风俗传统。中国古代的农历,就是根据月亮来制定的。对中国人来说,月亮还象征着温馨、和谐的意象,寄托着中国人的思亲情结,月亮还代表着花好月圆,代表着喜庆、团圆、美满。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对月亮寄托的感情。
在全世界,大概有六七十个月亮神。
比如,日本的月亮神叫辉夜姬。一对老夫妇砍竹子,一个小女孩从竹子里蹦了出来,只有手心大,见风就长,三个月长大成人,美丽和善。天皇知道了,要把她娶入皇宫,辉夜姬不愿意,孤独地驾着天车奔向了月宫。这个神话有点类似中国的嫦娥奔月。
我曾遇见日本月球探测的首席科学家,我们一起讨论科学问题。他说中国人真会取名字,“嫦娥工程”一听就是中国的,而且跟月亮有关。现在日本的月球探测工程就叫“辉夜姬工程”了。
古希腊也有月亮神,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是狩猎神。古罗马也有月亮神,古印度、古埃及也有。在全世界,月亮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女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女性的崇拜和依恋。
那么,月亮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在地球旁边呢?
对于月亮的来历,科学家们研究了好几百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近30年来,有一种理论越来越得到科学家们的证明:
大概在45亿年以前,那时,太阳系形成不久,其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天体,有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两个天体撞出了很多碎块,这些碎块就在地球边上慢慢地汇集起来,最后形成了月亮。我们分别提取地球和月球的基因,做“亲子鉴定”,可以确证,月亮是地球的“女儿”。月亮跟随着地球“母亲”,地球“母亲”也一直携带着“女儿”月亮,经历了45亿年荒古而漫长的岁月。
45亿年前的这一撞,还给地球留下一个“残疾”。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此前都是直着围着太阳自转的,它们的自转是逆时针方向的,围绕太阳的公转也是逆时针方向的,大家都在一个平面上,规规矩矩的。
但是,地球被这一撞撞“歪”了,歪了23.5度。假如地球不歪,那么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就只有一个季节,没有春夏秋冬;而撞歪了后,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就有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这就使地球变得丰富多彩了。
用望远镜观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可以发现,除了地球外,火星也被撞歪了24.5度,比地球稍微再歪一点点,所以,火星也有春夏秋冬;金星则撞翻了,其他行星都是逆时针方向转,只有金星是顺时针方向转;木星太大,歪得不多;土星也歪了;而天王星更惨,撞“躺”下了,所以,天王星是“躺”着围绕太阳转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是“七倒八歪”的,这就是现在观测到的情况。
月亮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月球内部没有什么活力了,表面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撞击坑,今天砸一块,明天砸一块,全是坑坑洼洼的
400多年前,意大利有一位科学家叫伽利略,他用望远镜观测月亮,想看看月亮表面到底什么样。那个时候还不会照相,伽利略只能把他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月亮上有很多块黑斑。伽利略把这些黑斑命名为“海洋”,最大的叫风暴洋,还有雨海、静海、丰富海等,共22个海洋的名字。
现在我们知道,月亮上一滴水都没有,更不会有海洋,而是巨大辽阔的平原。这些平原是39亿年前一些小天体撞击月亮,产生巨大的撞击坑,撞击坑的底部撞出很深的裂缝,然后内部的岩浆上升、形成火山喷发,火山的熔岩流把砸出来的这些大坑都填得平平的,形成一个个辽阔的平原。流出来的熔岩流叫玄武岩,是黑色的,形成了月球表面的一些黑色斑块。这种岩石地球上也有很多,也是黑色的。月亮上还有一些发亮的地方,是另外一种石头——斜长岩,颜色比较浅,反光强。
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其实就是这半个月亮,而看不到另外半个月亮。月亮有自转,月亮的自转我们也看不到。这是因为,月亮本身逆时针方向自转,还绕着地球公转,公转的周期和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对着地球的这一面月亮,而看不到另一面,这种现象称为“潮汐锁定”。月亮自转一圈与绕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相等,所以,月亮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一个月。在月亮上,太阳一出来就是半个月,夜晚也是半个月,而且晚上特别冷,有零下摄氏180度。所以,我们的“嫦娥三号”要在月亮上过夜,很让人操心。
因为月亮离地球很近,又特别大,使地球上的海洋产生了潮汐。潮汐的作用力正好跟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所以,地球在自转的时候,始终有一个很小的力像刹车一样,让地球越转越慢。这一点是有证据的。古代地球上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身上都有像树的年轮一样记录时间痕迹的标记。记录着那个时代的一天有多长、一年有多少天,等等。
古生物学家把这些资料汇集起来发现,13亿年前,地球一年有546天,一昼夜的时间只有16个小时。这也就是说,13亿年前,地球转得特别快,16个小时自转一圈。一直到恐龙灭绝的6500万年前,那时一年还有376天,一天是23.4小时。而现在一年是365.25天,一天23.934小时。还有一个证据。2015年6月30日晚上12点,也即7月1日的零点,国际上通知全世界时钟加一秒,加的那一秒叫“闰秒”。人活一辈子最多能加几秒,所以,人对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没有感觉。但是,地球长期积累下来的确是越转越慢了。
潮汐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陆地上的养分带到海洋,把海洋生物冲到潮间带来,让海洋的生物迁徙走向陆地。潮汐还可以发电,等等。所以,月亮对人类来说有很好的作用。
月亮表面面积是3800万平方千米,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千米。月亮还有一些特点。比如,月亮上没有空气、没有风、没有雨。月亮上听不见任何声音。在地球上说话大家都能听见,是因为说话振动了空气的分子,传到耳膜。月球上没有空气,旁边一个炸弹爆炸都听不见声音,所以,月球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因为真空,没有温度的传导,月亮上的石头,太阳一出来照上去就有100摄氏度至110摄氏度高温,而石头影子的这面没有太阳直照,只有零下130摄氏度至零下150摄氏度。所以,月亮的环境是极其恶劣的,也没有任何生命。月亮表面有一层土壤,这层土壤很薄,最厚的地方大概只有20多米。月球的内部也像一个鸡蛋,和地球一样。里面都熔化过,重的东西往中心沉下去,轻的东西往上浮,所以就形成了月壳、月幔和月核,像地球的地壳、地幔和地核。
科学家怎么知道月亮的内部结构呢?这是因为,月球也有月震,像地球的地震一样。设置在月球表面的地震仪,记录到月震波的传播速度,通过这些可以分析出月核有多大、月幔有多厚、月壳有多厚。月球内部还发现有很多密度比较大的“瘤子”,说明月球没有能力把这些东西再熔掉,它的内部已经冷下去了。也就是说,月球内部已经没有什么活力了,就像一个人不能动弹一样。月震也是很小的,每年最大的月震相当于1-2级地震。月球也像一个人的一生,经历了诞生、婴儿期、青少年期、中老年期,到了老态龙钟、濒临死亡。这里“死亡”的意思是说月球内部的能量已经耗尽,没有什么活力了。但是,它还是会自转并绕着地球公转,这不需要它自己内部的能量。
月球曾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磁场,跟地球一样。地球有南北极的磁场,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指南针,利用磁场知道方向。为什么地球有偶极型的磁场呢?凡有电流流动,周围就要产生磁场,而且符合“右手定则”。地球的磁场在历史上曾经倒来倒去,不是它本身倒,而是里面的电流流动方向相反了。电流一反,磁场就翻转倒过去了。有一种传说世界末日要到了,地球的磁场要翻转,其实并不准确。现在这个磁场已经有80万年左右的历史了,大概一两百万年以后地球的磁场可能会再倒。但即便倒了,地球上也没有多大的损失,并不会有大批的生命因此而死亡,靠磁场导航的鸽子可能会飞出去飞不回来,其他则没有太大的影响。月球以前也像地球一样,有这样一个磁场,现在没了,其实30亿年以前就没了。这说明,它里面没有电流流动,没有高温的熔体在运动。月球的历史很简单,从它诞生一直到30亿年前,非常活跃。但30亿年以来,月球已经没有什么活力了,就像一块大石头绕着地球转,而且月球表面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撞击坑,今天砸一块,明天砸一块,全是坑坑洼洼的。
嫦娥三号出品:月面照片
“重返月球”是怎么回事?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很多国家又开始纷纷探测月球。这些国家和机构包括,美国、欧空局、中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印度、韩国等
这样一个月亮,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家要花那么多钱去探测呢?
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场探测月球的、激烈的军事竞争。一直到大约1976年,两国一共发射了约108个探测器。开始苏联节节领先,但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提出并实施了“阿波罗计划”,实施载人登月计划。最后,美国一共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迄今为止,人类只有这12个人登上了另外一个天体。在探月竞赛中,美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阿波罗计划”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后来,苏联解体,国际影响力下降。这以后20年左右的时间里,谁也没有再进行月球探测。
“阿波罗计划”是当时全世界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一个计划,共投资了约254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1360亿美元。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了40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有的技术都属于初级阶段的,包括火箭、雷达、导弹、无线电制导、材料、计算机等方面。由于“阿波罗计划”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当时的技术水平,诞生了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后来,这个计划又转到民用,带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繁荣。美国人算了一笔账,投入产出比为1:14,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诞生了一大批新型的工业群体。这可以说是一个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计划。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很多国家又开始纷纷探测月球了。这些国家和机构包括,美国、欧空局、中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乌克兰、奥地利、巴西、印度、韩国等,其中一些国家或机构提出要“重返月球”。“重返月球”最早是美国的老布什总统提出来的。在这第二次高潮中,全世界一共发射了14枚探测器,其中,有中国的“嫦娥一号”、“二号”和“三号”。
经过20多年的反省,关于月球的价值,人们认识到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月球具有重大的军事战略地位,是当前战争最高的制高点。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当时的总统肯尼迪就说过一句话,“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现在美国人换了一句话,“谁控制了月球,谁就控制了环绕地球的太空,因而谁就控制了地球”。所以,它是一个制高点,是一个新的军事平台。如果在月球设置设施,从月球到地球,只要1.3秒钟,就可以摧毁地面和地球空间上的各种设施和武器。
第二,月球有丰富的能源。
月球有两种能源。一种能源是太阳能。有一位科学家设计,给月亮赤道上系一根“腰带”——长11000千米,宽400千米的太阳能发电板,永远会有半个“腰带”被太阳照着,所产生的电能用激光、微波传输到地球,又转换成电能。当然,这个计划要用机器人去铺设,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可以铺设完。假如这个“腰带”能够建成,以后月球给地球供应的太阳能能够解决人类子孙万代所需的能源。这是月球太阳能的前景。
还有一种能源原料很特殊,叫氦-3。很多人问,为什么太阳天天光芒万丈呢?太阳是哪来的能量呢?这其实是因为太阳上在进行氢同位素的核聚变反应——氢弹爆炸,大规模、长时间、持续的氢弹爆炸。科学家在60多年前就已经制造出了氢弹。但是,氢弹要和平利用、为人类造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难题是核聚变原料——氢的同位素问题。氢有两个同位素,一个叫氘,一个叫氚。这两个同位素在上亿度的高温下,能够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氘,海水中有很多,但是氚,地球上很少,需要人工制造。而且氚是放射性的,不够安全。这两个同位素反应后产生中子,对环境防护不利。于是,就有科学家就建议用氦-3来替代氚。氦-3是稳定核素,没有放射性。但氦-3地球上也极其稀少。其实,太阳风不断地把氦-3粒子注入到地球、月球、火星等天体的表面。然而,地球有很多保护层,磁层、电离层、大气层,氦-3进不来,所以地球上氦-3资源量极少。但40多亿年以来,月球的土壤里积累了大量太阳风注入的氦-3粒子。月球上有100多万吨,至少可以解决人类社会上万年的能源需求。氦-3这种能源原料,可能成为人类未来受控核聚变发电的重要原料。
第三,月球的环境。
一方面,月球的环境太恶劣了,超高真空、没有磁场、温差极大、弱重力,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地球上找不到的一个好地方,比如,它是高洁净的、超高真空、没有磁场干扰、温差变化极大,有很多新材料、药品、生物制品或许可以到月亮上去制备;在月亮上观测天文,看得更清楚,在月亮上开展有些特殊的科学实验比地球上好多了。
第四,月球有丰富的资源。
月球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铀矿、钍矿、稀土矿、钛矿、铁矿、磷矿等。例如,中国是全世界最多稀土矿的国家,内蒙古白云鄂博有很多稀土,而月亮上的稀土相当于好几万个白云鄂博矿,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月球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但其开采和开发利用的经济成本太高,目前还没有开发利用的条件。
基于上述几点,月球吸引了很多国家去探测。联合国规定,不能在月球上殖民,但月球的资源能源开发和利用,谁先利用、谁先获益。以前,我们去不了月球,月球的很多问题,我们没有资格参加。现在不同了,我们能够参加了,中国有话语权,而且中国要维护自己合法的月球权益。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有到达月球的能力,中国人也可以拥有和实现自己的“探月梦”。
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拍摄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成功分离的画面(2013年12月15日摄)
国的“探月梦”进展如何?
对于月球探测,我们准备了大约35年,此后又论证了大约10年。
“嫦娥一号”是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俄罗斯一位航天之父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终将长大,离开自己的摇篮,慢慢扩展到整个太阳系。“嫦娥一号”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冲出地球摇篮。
“嫦娥一号”主要是对月球开展全球性与综合性的探测,我们的工程目标是要发射一个绕月探测的卫星,把整个月球探测航天体系建设起来,并通过实践培养一支优秀的月球探测科技队伍。“嫦娥一号”是2007年发射的,它规规矩矩地按照设计的轨道走,走了13天14个小时19分钟,走了206万千米行程到达月亮。通过“嫦娥一号”,我们提供了当时全世界最好的一张全月球影像图和三维立体高程图;获取了全月球的主要元素与放射性元素、主要矿物和各种岩石类型分布图,以及近月空间环境特征与变化的海量数据;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全月球的亮度温度以及土壤层的分布与厚度,换算氦-3资源的分布与资源量。氦-3的有关数据在全世界是中国第一次探测出来的,大概有130万吨。“嫦娥一号”圆满完成了全部科学探测任务,最后按计划撞在月球上。
“嫦娥二号”有很多技术上的改进和科学上的提高。
第一,直奔月球四天半,最后到达月球。第二,降低高度,飞离月面100千米高,为“嫦娥三号”着陆区做精细探测,分辨率要达到一米。“嫦娥二号”提供了全月球7米分辨率的影像图、地形图和高程立体模型图。“嫦娥二号”还飞到了日—地的拉格朗日L2点,对准太阳,监测太阳的爆发与活动,一共工作了235天,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嫦娥二号”还与正向地球飞来的“战神号”小行星交汇探测,获取小行星的形貌、大小、表面特征与运行轨道等参数与图像,实现了人类首次探明“战神号”小行星。当前,“嫦娥二号”成为一颗绕着太阳飞行的人造小天体,距离地球3亿千米,而且越飞越远了。2029年它可能要拐回来,飞到地球的附近。
“嫦娥三号”主要是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软着陆在月面指定的位置开展联合探测。着陆器落下去以后就不能动了,开展就位探测;月球车要从着陆器上走下来,在月面行走开展巡视探测。着陆器与月球车开展联合探测,在世界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上设置了四台科学仪器,特别是近紫外天文望远镜,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面进行天文观测,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成果等。月球车上安装了四台科学仪器,特别是月球车底部的雷达探测器,首次获得了月球车行进路线底部土壤层的结构。我们向国际天文学会申报将“嫦娥三号”着陆区命名为“广寒宫”并得到了批准,现在月亮上有了一座得到世界公认的“广寒宫”。
根据《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2017年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2018年前后,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开展原位和巡视探测,以及地月L2点中继通信。中国的探月工程也将进一步深入发展。
“嫦娥一号”的升空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深空探测的国家行列。当代的深空探测是指太阳系探测。未来,我们还将要走出“人类的摇篮——地球”的大门,去访问我们的“邻居”火星、金星;还要飞得更远,探测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等等。
此外,有两件事情威胁地球,威胁人类的安全:
一是小行星。除了小行星带内大量的小行星外,在地球的近地空间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近地小行星,它们的大小和轨道各异,不时要撞一下地球。小行星撞击地球,是诱发地球生物物种灭绝的最大杀手。
二是太阳爆发,这也对地球也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探测小行星、探求规避小行星撞击地球潜在威胁的方案。我们还要探测地外的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来支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此前,中国科学家对降落在摩洛哥沙漠中的一块火星陨石进行了精细研究,确证陨石中的微细碳颗粒来自有机的生命物质,表明火星可能曾经繁衍过生命。这引起了科技界的轰动。隔了半个月以后,美国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岩石中也找到了同样的结果。所以,现在大家都确信,火星以前可能繁衍过生命,但是环境恶劣,生命没有办法得以持续。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的联想:火星是最像地球的,是不是可以改造火星,再造一个地球呢?
总之,中国应该飞得更远,也有能力飞得更远。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也要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 / 欧阳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