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会飞的鸟灭绝后为何能“重生”?

灭绝是我们人类一直关注的话题,为了保持动物的多样性,全球都在为濒危物种做出努力。如果我们人类可以有“魔法”的能力,那么最希望获得也许就是“死而复生”。

最近,这种“魔法”真的照进了现实,一种不会飞的鸟居然在灭绝后重生了。

关于不会飞的鸟,我们第一时间想到应该是:鸵鸟、企鹅、弱翅鸬鹚,全球现存40种不会的鸟,今天的主角也是其中一员,学名为:白喉秧鸡。

白喉秧鸡,鸟如其名,喉部羽毛呈现白色,除此之外的羽毛颜色非常鲜明,呈现明亮的栗色,脖子和脚比较纤细,是一种不会飞行的鸟类。

图为:现在的白喉秧鸡

白喉秧鸡的生活简直堪比八点档电视剧,经历两次大起大落。

其祖先原先生活在马达加期加,13.6-24万年间,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祖先跋山涉水飞到了塞舌尔群岛中的阿尔达布拉环礁,成为第一批访客,由于这座环礁岛物质非常丰富,也没有鸟类的天敌,于是第一批访客在这里定居下来。

由于食物充足,没有天敌,走几步就能获取食物,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第一批访客不断进化,慢慢失去了飞行的能力,演变成了不会飞的白喉秧鸡。

13.6万年前,幸福生活貌似走到尽头了,一场大的洪水将这座栖息的小岛淹没了,这批访客全部死亡灭绝。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白喉秧鸡似乎一直拥有“好运”。

10万年前,世界处于冰河时代的控制之下,海平面下降,环礁重新出现在水面上。过了一段时间后,一件熟悉的事情又发生了。

白喉秧鸡的后辈祖先再次从马达加斯加起飞,飞到阿尔达布拉环礁,又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留下来生活,同样的原因再次进化为不会飞行的白喉秧鸡。

图为:会飞(右)和不会飞的白喉秧鸡翼骨化石。

同一物种,不同的时间,因为同样的原因,演变成同样的进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迭代进化”。

这些结论是通过科学家们比对不同时期的白喉秧鸡化石得出的。

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们对不同时期的白喉秧鸡飞行和不能飞行的两个种类进行了比对。

研究发现,在新岛上发现的白喉秧鸡,无论是翅膀骨骼还是脚骨骨骼,都朝着不会飞行的形态进化,曾今不会飞行的白喉秧鸡,确定在灭绝后又重生了。

图为:被灭绝的白喉秧鸡

自然历史博物馆鸟类古生物学家、首席研究员朱利安休姆认为:“第一批访客灭绝后,在新岛上发现的白喉秧鸡化石,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白喉秧鸡的成员曾是这个环礁上的殖民,也很可能来自马达加斯加,而且最后都会演化成无法飞行。”

科学家们对于白喉秧鸡大规模迁移的理由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认为长期生活在一个岛上的生物,每个一段时间就会引发物种“人口爆发”或食物供不应求的情况,又或者是因为自然环境导致小岛无法容纳这么多数量的“人口”,于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栖息地,白喉秧鸡才开始从马达加斯加向印度洋各个方向的大规模迁徙。

科学家们也认为,只要生活的小岛的环境适合白喉秧鸡生活,它们都会演化成不会飞行的“新物种”。

白喉秧鸡的遭遇也蕴含着人生的哲学,无论如何,都要保持一颗随时探索的心。白喉秧鸡为了寻找更好的栖息地,进行多次大规模迁徙,努力带来幸运,在经历灭绝后,最终找到了物质丰富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