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在很多山里见过狍子,在山里,狍子不傻,四肢修长的它们在森林里是最仙的存在。它们敏感,总是小心翼翼的样子,动静稍大,便只能看到它在林子里飞起来的白尾巴花儿。尽管如此,每次遇见,我们都会感动到死,觉得人品无敌。
哪里傻,明明很仙。
因为,它不仅好看,还是森林生态系统里很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是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众多珍稀食肉动物的主食。在东北,老虎找不到梅花鹿时,它就是果腹的最佳主食。金钱豹自不必说,尤其在华北,狍子是它们特别重要的猎物。每次发现当地狍子很多时,我们都会暗中窃喜:看来离金钱豹已经不远了。
可以说,狍子是我们最熟悉也最亲近的食草动物,但也许,你终其一生也未必能与它在山里见上一面,没关系,我们这就让你了解山里“很灵又有点傻”的它。毕竟,它在山里才是最重要的事。
重点:撸到最后有福利!
文中照片、视频均来自猫盟CFCA安装的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动物最自然的状态,没有动物因这些照片、视频受到伤害和利用。
我想你会爱上山里的狍子
它,是西伯利亚狍,俗称狍子,但更被人们广为传播的名字是傻狍子。狍是一种对山林适应得很好的动物,体重大约在50-60斤,比一般的山羊略高大,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的森林里,甚至在内蒙的一些草原上也能找到它们。由于常年遭到猎杀,这种体型中等的鹿如今在北京并不常见。
它是一种机智和敏捷的鹿科动物,至于到底傻不傻,不如让我们先看看自然中的狍子都在做什么。
狍子一般以灌木的嫩枝、芽、树叶、树皮等为食,亦食草类,缺食时也吃地衣、苔藓,喜欢跑到溪边喝水。夏天炎热时,则喜欢在阴凉的树下或河边休息。
狍子性情胆小,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中活动,寻找有食物的地方。狍子很少单独活动,往往三、五成群,为了更好地保护幼崽,最大的一头成年雄性常走在前面,幼仔跟随其后,行走往返往往循着一定的路径。
狍子多栖息在疏林带,爱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海拔一般不超过2400米。白色的屁股和超级短的尾巴是它们的标志,看背影也不会认错。
正面的大耳朵炒鸡可爱,大的耳廓也让它们拥有了更敏锐的听觉,可以随时保持警惕,第一时间觉察到危险的信号。另外,这位是母狍子。
这位是公狍子,每年的2、3月,狍便开始长角,11、12月,角会自然脱落,来年再长。
长角有啥用?雄性狍子的角是求偶过程中比试的利器,获胜的一方可以在这样的夜晚约炮母狍子了。
幸福时刻来之不易,但也去得短暂,所有鹿科动物的交配都是秒级的,以为吃鹿鞭能保健的朋友,自求多福吧。。。
繁殖期后,没用的角就会从角基部脱落。狍也会自己找结实的地方把角蹭掉,照片中这位野生鹿晗刚好蹭掉了一支角。
怀孕8个月后,小狍子就要出生了,临产前,母狍驱散去年生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
幼狍3~6月出生,每胎1~2仔。若一胎产2仔,则出生地点相距10~20米,分别哺乳。出生10日后,母狍带领初生幼狍归群,新出生的小狍子身上有类似梅花鹿的白色的斑点,长大后就没有了。
小狍子会跟随母亲活动学习生存的本领,学龄仅一年多的时间,之后就要自己独立生活,福祸自己挣了。
逐渐长大的野生小鹿晗,太可爱了。
一岁即将长角的年轻公狍子,虽然很小,但头顶可以看到两个凸起了。
但第一年的角只能长成这种一根无分岔的形状。
真正成熟的个体是这样的三叉角。
角刚长出来的时候并不直接是坚硬的骨质,而是照片中这样毛茸茸的,摸起来也很软,每年的2~3月是生茸的时间,直到4~5月角才会长成。
每年8月开始狍子会开始换上冬毛,冬毛长,棕褐色,有更好的保暖效果,保证它们能挺过冬天的寒冷,当然,换上冬毛之后胖胖的样子,看起来有点憨。
这么机灵的动物为啥叫人家傻狍子?
狍子发现危险后会飞快逃跑,但是跑一会儿,它们就会停下来回头看看情况,此时就会很容易被猎人打中,便得了“傻狍子”的名号。
其实,狍子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已经能跑善跳,完全有能力躲避大多数的危险。而且,在自然世界里,大多数猎食者都无法追上它们的脚步,所以它们发现追击停止时就会停下来看看情况。
但猎枪的出现,却使得它们自信和好奇的天性成了自己最大的弱点,反复遭人利用,最致命的种群伤害便由此而来。
就像这样,惊艳的回眸却容易变成它们看世界的最后一眼。大猫 摄于浑善达克
重要提示:狍子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猎杀、出售、购买都是违法行为
虽然人们都叫它傻狍子,但它也是万物生灵中的一员,是有自己生存策略的鹿机智,希望狍子们都能自由生活在山林中,人们不要再利用它们的友善和好奇让他们丧命于猎枪之下了。
这一次在山西,我们遇到狍子后,山坡对面的狍子一动不动,谨慎地观察了十来分钟,确信我们只不过是几只没什么大不了的动物之后才开始自在地活动,希望狍子的判断永远没错,人类也应该正视自己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努力去做一类没什么大不了的动物。
陈老湿点评:还说人家狍子傻,被枪指着的要是人,早被吓尿了,跑都不会跑,人狍子说你怂了么?
文 / 猫盟-CF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