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6月,时任长江巡阅使(职权类似于清朝总督)的张勋率一万“辫子兵”(共20个营,当时一个营的编制为500人),以调停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为名,进入北京。不过,调停只是张勋的幌子。他的真实目的是想要拥戴已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复辟帝制。
7月1日凌晨,张勋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丁巳复辟”,也称“张勋复辟”。宣统皇帝溥仪重新登上了帝位。不过仅仅过了十二天时间,在讨逆军的围剿下,复辟宣告破产。
事后,很多人都把这次复辟看成了一出闹剧,而作为闹剧主角的张勋自然就遭到各种嘲讽。不过,大多数人可能没想到,这次复辟其实离真正成功非常接近。之所以最后失败了,主要是因为张勋把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给搞砸了。
事实上,张勋在搞复辟之前,已经在私底下做了很多工作了。不仅取得了各省督军的支持,连后来自任讨逆军总司令的段祺瑞也曾拍着胸脯答应与他一同光复大清。此外,张勋还做过不完全民意调查。得出了“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清”的结论。
在此背景下,张勋自然就认为万事俱备了。可是,张勋在复辟之后,却没有做到“苟富贵,勿相忘”,而是把同意支持他的“小伙伴”们全给忘光了。
复辟当日,张勋被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授予忠勇亲王的爵位,可谓是集大权于一身。事实上这个册封都是张勋自己说了算。可之前与他一起为复辟大业到处奔走的徐世昌,却仅仅被封为弼德院院长的虚职。徐世昌在晚清时就已经是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学士,如今为大清复辟费尽心力,官职反倒不如从前,这事搁在谁身上也不干啊!
除了徐世昌不爽外,各省督军也很不爽。张勋让督军保持原来的职位,只是换了个名称。比如奉天督军张作霖,改成了奉天巡抚张作霖。张勋自己以拥立之功,赚的盆满钵满,却让“小伙伴”们喝西北风,这就不难想象他接下来会面临什么困境了。
没过几天,全国各地反对复辟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各省督军都由拥护复辟突然变成了“保卫共和”。在天津的段祺瑞一看机不可失,立即组织讨逆军讨伐张勋。7月12日,张勋的“辫子兵”被打败,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算是躲过了一劫。
事后,溥仪的小朝廷并没有被追究责任。一切关于复辟的“屎盆子”全部扣到了张勋的头上。不过,张勋也没有遭到清算。原来,当初在取得各省督军支持的时候,张勋留了一手,让大家都签字为证。后来复辟失败,大家怕张勋急了拿这些证据出来反咬他们一口,所以都一致决定对张勋网开一面。这场发生在1917年的复辟大戏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