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辣椒越来越受到国人喜爱?


知名主持人孟非在南京开的“重庆小面”馆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天都排队而吃。据报道,江苏省南京市万达广场(建邺店)“孟非的小面”面馆自2014年11月28日开业以来,生意一直火爆。最低价28元一碗的重庆小面,硬是让南京人百吃不厌。究其原因,名人效应固然不假,恐怕更令吃货贪恋的还是小面里特有的麻辣味。小面所需的红油辣子,据说是产自川渝地区的长辣椒。



“孟非的小面”凭借辣味出名,如果说这比较牵强的话,那么川菜越来越受到国人青睐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让人欲罢不能的辣味。据2010 年的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统计,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而在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

吃货们喜欢的辣味主要源自辣椒。尽管这种植物传入中国才400多年,但它足以撼动国人的舌尖。那么,辣椒究竟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原因使其变辣呢?不同种类的辣椒为什么辣味不同?为什么会受到国人喜欢呢?……且从辣椒的“前世今生”谈起。



辣椒的“前世今生”

辣椒是在明朝末年从美洲传入中国的,当时称其为“番椒”。“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明朝作家高濂于公元1591年在《遵生八笺》中如此记载。儒雅的东方人将这种可以结红绿二色果实的草本植物当成盆景;接着发现“番椒”让人身体发热,便当成一种药物,并记入《药性考》、《草花谱》等医书中。清朝初年,辣椒从广东、广西等地传到四川后,贪图口欲的蜀人把“番椒”当作炒菜的作料,并称这种从海外传进来的植物为“海椒”。很快,“海椒”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传播开来,还有了一个学名——辣椒。



科学家们经过推测,辣椒的果实之所以辣,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长得矮小的辣椒植株枝杆没有玫瑰一样的刺,也没有仙人球一样的果实。为了不让自己被吃掉,就进化出了让小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忍受不了的辣味。86版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有一幕让人忍俊不禁:拜师前的孙猴子穿上人的衣服,口里沾一点辣椒,难受得东蹦西跳,四处找水喝。



最初,辣椒的外形、辣味都差不多,后来由于地理、气候的变化,生出许多样式不同、辣度不同的变种。按植物学定义,辣椒大致分为五类:

樱桃椒是辣椒的新品种,果实为圆形或椭圆形,极似樱桃。此椒非常辣,是制作辣椒酱、辣椒油等调味品的最佳原料。

长辣椒的果实一般呈下垂状,从形态上看多为长角形,端尖,像牛角、羊角等。长辣椒是食用型辣椒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可制作辣椒油、腌辣椒等。

甜柿椒的果实一般都很大,从形态上看多为方形且有纵沟,极似柿子。这种辣椒皮厚,不辣,是川菜中用来炒瘦肉的最佳拌菜。

圆锥椒的果实多呈下垂状,从形态上看多为长角形。此椒品种中的“黑弹头”已经成为受人喜爱的观赏植物。

簇生椒的果实是呈簇生状且向上直立,细长,目前主要作为观赏盆景。此椒的辣味甚强,油分含量高。



“吃嘛嘛香”的辣椒

奇形怪状的辣椒之所以辣,是因为果皮纤维中的一种叫作“辣椒素”的化学物质。纯净的辣椒素为片状无色结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化学物质。由此可见,并不是红辣椒就辣,而青辣椒就不辣,辣与不辣,取决于辣椒中辣椒素含量的多寡。


辣椒素的化学分子式

作为五味(甜、酸、苦、辣、咸)中的一种,辣椒素所产生的辣味与其它四味刺激人体的方式不同。当辣椒素刺激口腔黏膜或三叉神经,得到信号的大脑迅速分析,得出热觉与痛觉的混合感,再传入神经元末梢和包膜上特殊的分子受体介导。由此可见,辣不是味觉,而是与被火烧灼伤时的疼痛感属于同一类别。



完全可以说,辣椒的内服和外用可谓如出一辙:内服刺激的是消化器官,外用刺激的是皮肤。

很显然,在辣椒素的刺激下,我们的神经不断报警,心跳和血液循环都瞬间加速,在口腔中大量分泌唾液。当我们把不同的食物和米饭塞入口中时,与其说是缓解辣味,不如说是在“救援”神经。而这种“救援”是一种进食的快感。这便是吃辣椒让我们“吃嘛嘛香,胃口大开”的真正原因。


有趣的是,辣椒素还可用于工业中,充当“网络保护神”的角色。铺在太平洋海水下面的越洋光缆,最外层塑料护套就加有辣椒素。这种人工提炼合成的物质,辣度堪称全世界第一:鱼们怕辣,不敢来撕咬,远远就避开;藻类、贝类和软体动物们为求自保,也不敢依附。

辣味强弱有量化

有的辣椒一咬就觉得辣,有的是咽下去才觉得辣,有的吃后满嘴都觉得辣,有的闻起来辣,吃起来更辣……那么,如何区别这些辣椒的辣味的强弱程度呢?


韦伯·史高维尔是美国科学家,他于1912年制定了评判辣椒辣味强弱的标准辣度。史高维尔将辣椒磨碎后,用水稀释,把正常的舌头察觉不到的辣味订为标准辣度。后续加多少万滴清水可将冲淡至无味,就是多少指数。为纪念史高维尔的贡献,后世科学家将他的英文名字的简称——shu作为辣度标准指数。传到东方后,国人把标示辣味强弱的量化值称为辣度。两者的换算公式为:辣度=shu÷150。

按国际规定,100000 shu为1级。普通的辣度级别分为1~10级,类别分为微辣、中辣、高辣和极辣。当市民进入正规超市选购辣椒或辣椒加工制品时,在外包装上可以获知其相应的辣度标识。比如,“极辣”等级的辣椒一般用来制作调味品(如红油辣子、辣椒酱等),一般人不能直接食用。



2007年2月,吉尼斯评选世界上最辣的辣椒为魔鬼椒,魔鬼椒又叫作断魂椒,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镇。国际权威机构检测显示,每单位魔鬼椒中含有上百万shu标准辣度,达到了辣度的最高级别。换句话说,就是把辣椒汁水稀释上百万倍,才能彻底中和辣味。


魔鬼椒

国人爱辣自有因

辣椒本来是从广东传到内地的,可是,崇尚清淡口味的广东人视辣味为恐怖分子,而四川、两湖、江西、云贵等省的人们吃辣椒,重口味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尤其是四川、重庆、湖南、贵州等地人,可谓“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辣不辣,家乡人”,吃辣成为鉴别四川或重庆人的一个重要标准。湖南人嗜辣成性,可以白口吃干辣椒面、干辣椒、油炸辣椒,民间有“糠菜半年粮,海椒当衣裳”之称。湘籍伟人毛泽东,桌上往往放一碗或一盅辣子,吃辣椒俨然成了一种习惯。贵州人也喜欢吃辣,遵义羊肉粉、肠旺面等都用辣椒作为原料,而全球闻名的“老干妈”辣椒酱的创始人陶碧华就是贵州人。



对于这个问题,曾有吃货在网络论坛组织过讨论。从科学上讲,这与各地的气候相关。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蓝勇根据《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图》得出结论:包括川、渝、湘在内的西南、中南地区的常年阳光量少于110千卡,潮湿阴暗;当地人为加热皮肤,便以重口味食用辣椒,或用辣椒炒菜。按照他的推论,我们发现,越是山区中的人,辣的口味就越重,因为山中云雾多,海拔高,更加阴冷。难怪,旧社会的渔民们冬天下深水,要么喝酒,要么吃生辣椒。



这一局面直到2000年前后才被打破。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流通的加快,人员流动的加剧,辣味在中国大肆扩张,一时之间,全国各地都出现以辣味为主的川菜馆。不经意间,辣味成为国人的第一口味。与之同时,以辣椒为主要佐料的宫爆鸡丁、水煮肉片、水煮鱼、毛血旺等菜品成为川菜馆的必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辣椒的去湿驱寒作用,二是辣椒的独特辣味。时至今日,我们发现,就是在以清淡为主的沙县小吃店里,餐桌上也会摆上一瓶辣椒酱,或者油辣子。



值得一提的是,川、渝、湘这三地人爱吃辣椒,性格也显得热情而火辣,尤其是年轻女子。这三地的女孩都敢爱敢恨,对内操持家务,对外挣钱工作,比男人还厉害。因此,人们给她们取了个特殊的名字,叫“辣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