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再次南下并最终攻克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宋徽宗、宋钦宗及赵宋宗室、百官数千人被俘北上,北宋灭亡,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为“靖康之变”。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南方重新建立了南宋政权,但中原黄河故道以南的很大一片区域都已经成为金国的势力范围,有大量北宋遗民自此成为金国的子民。然而,这些人中也有很多忠于宋室的官员和百姓组织义军抗金并南渡投奔南宋,他们被南宋朝廷称为“归正人”,南宋《朱子类语》对“归正人”定义道:“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蕃而复归中原,盖自邪而转於正也”。那么南宋朝廷又是怎么对待归正人的呢?
第一、招纳归正人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并且自知短时间内没有收复中原故地的能力,他首先要做的便是招纳北方的遗民。一方面新兴的南宋政权亟需得到百姓的拥护,此时高举“吊民伐罪”的大旗对赵构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另一方面来说,北方遗民中有大量的文武之才,他们对于南宋的建立及稳定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宋高宗、宋孝宗都曾经有过招纳归正人的诏令,他们的这种做法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比如叶适在《上殿札子》中就赞扬道:“陛下感念家祸,始初嗣位,葺两淮,理荆襄,慰绥蜀道,安集归正人。”
第二、保护归正人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实现“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梦想几乎是倾全国之力南下,金军最终在南宋著名将领虞允文等人的奋力抗击之下退兵。宋孝宗乘势命老将张浚主持“隆兴北伐”,但可惜依然以失败告终。随后,宋、金两国达成了“隆兴和议”,这个和议也是不公平的,但是比宋高宗的“绍兴和议”稍微给南宋挽回了一点面子。
在命魏杞北上议和之时,宋孝宗给魏杞叮嘱了四件事:“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最终“馆伴张恭愈以国书称‘大宋’,胁去‘大’字,(魏)杞拒之,卒正敌国体,损岁币五万,不发归正人北还”。也就是说,隆兴议和之后宋朝不再对金国称臣,而是称“侄”,每年给金国的银、绢也不再称“岁贡”而称“岁币”,更重要的是,两国协定:凡是越过宋、金边境投奔南宋的百姓,金国都不再追回,南宋也不再遣返。如此一来,历经艰难险阻抵达南宋并且忠于南宋的移民终于在法律上得到了保护。
第三、安置归正人
“既来之,则安之”,南宋对归正人的安置政策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给田;减(免)赋、税;募兵。
比如,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赵构下诏书:“籍诸州归正人,愿为农者给官田,复租十年;愿为兵者赴军中”;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诏楚州给归正人田及牛具、种粮钱五万缗”;淳熙四年“诏两淮归正人为强勇军;”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下诏:“蠲归正人赋役三年”。
南宋朝廷对归正人的安置及优待政策必然激励了更多的“泪尽胡尘里”的北方遗民南渡,毕竟“王师北定中原日”遥不可及,与其坐受金国的搜刮与虐待,不如孤注一掷越过边境,一旦到达南宋境内,他们便可以过上相对安定的日子。
第四、拒收归正人
但是南宋朝廷也在一段时间内拒收、遣返归正人,比如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金军突破两淮防线,进逼长江之时宋孝宗在三月“诏知光州皇甫倜毋招纳归正人”,又在五月“诏吴璘毋招纳归正人”。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宋朝正准备遣返归正人,王自中坚持此时应该“当搜罗豪俊,广募忠力,以图中原”,却遭到了贬黜。所以,之所以出现拒收、遣返归正人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金国给南宋施加了压力,在无力、无决心奋战到底的情况下,南宋只能采取妥协的“绥靖政策”。
第五、争论
对于是否接纳、如何处置以及是否遣返归正人的问题上,宋朝政府其实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南宋朝廷内部也长期处于争论状态之下。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归正人内部成分复杂
诚然,辛弃疾、王友直、范邦彦等仁人志士也是被南宋接纳的归正人,但是除了这些对南宋起到积极作用的人才之外,归正人中也不乏给南宋“添乱”的消极分子。比如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归正人右通直郎刘蕴古坐以军器法式送北境,伏诛”。所以,如果对所有归正人都持统一的接纳、优待态度对于南宋来说显然是未必有利的。
2、南宋力不从心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终南宋一朝都没有能够顺利组织像样的北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宋很多百姓都不支持北伐!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士兵、补给都是取之于民;另一方面,北伐如果失败了则百姓跟着遭殃,北伐如果成功了则百姓又要增加更大的负担来平复城市和百姓的创伤。所以,对于南宋百姓来说,不挑起战端、不接纳流民才能过上难得的安稳日子。
接纳、安置、优待归正人也同样是需要巨大的经济成本的!宋朝皇帝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宋孝宗就曾经表达过自己的矛盾心情:“敌人来索旧礼,从之则不忍屈,不从则边患未已。中原归正人源源不绝,纳之则东南力不能给,否则绝向化之心。”
3、对与金国关系上的影响
南宋是否招纳归正人对于金国和南宋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毕竟金国不希望已经归自己管辖的百姓们南逃,但他们又无力全面、彻底地制止,所以必须通过己方阻止并且结合南宋朝廷拒收归正人两条途径来减少人口的损失。
但是南宋若迫于金国的压力遣返了归正人,则在“绝向化之心”的同时也会让这些历经险阻回归赵宋却又被抛弃的归正人对宋朝产生仇恨态度;南宋若坚决不肯遣返归正人,则又给觊觎南宋的金国以出兵的借口。
对此,“南宋四名臣”之一的胡铨曾经表达过自己的彷徨:“凡归正之人一切遣还,如程师回、赵良嗣等聚族数百,几为萧墙忧。今必尽索归正之人,与之则反侧生变,不与则虏决不肯但已。夫反侧则肘腋之变深,虏决不肯但已,则必别起衅端,猝有逆亮之谋,不知何以待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南宋本意是非常愿意接纳并且优待南渡的北方遗民的,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金国的压力、南宋经济上的困难),南宋也不得不痛心地对归正人执行过拒绝接纳甚至遣返北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