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赢得了他军人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他因夺取北非重镇托布鲁克港,被授予元帅军衔。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眼下他更看重的是战机,对手在仓皇逃窜,他却在为无兵可追而犯愁。
虽然托布鲁克城的缴获颇丰,但消耗的兵员却一时无法补充。他一面向总部催兵,一面命令部队乘胜追击,直取埃及。然而,一系列对德军不利的因素开始显现,并且越进攻,困难越大。
难缠的对手——中东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
托布鲁克的丢失对丘吉尔来说,是二战中最沉重的打击之一。德军一路向东直取埃及,开罗一旦丢失,英国将不得不失去对非洲的控制,而且本土的生命补给线也将受到致命的威胁。不过让他略感欣慰的是,美国盟友的援助物资在不断地运往前线。
英军第8集团军,这可是他们在中东的全部家当,奥金莱克要保全这支有生力量,这是日后进行反攻的老本。眼看德军逼近马特鲁,他当机立断将其主力撤往阿拉曼地区进行防御。
首先,这里有完备的防御工事。虽然阿拉曼防线长达55公里,但是撤往该地区的第8 集团军主力以及不断增援的部队,对防线进行紧急的增补,防线的力量得到了加强。除了永久性的堡垒以外,还有大量反坦克地雷和反坦克炮。
同时,一支澳大利亚师和自由法国的部队也加入了防御,美国增援的300辆新式坦克和200架飞机也运抵前线。他们不仅增强了防线的力量,而且还能不断地出击,在空中对德军的进攻进行有力回击。
其次,奥金莱克针对坦克战的作战模式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打破常规的步兵师建制,组成由摩托化步兵和炮兵分队协同作战的“战斗群”。它不仅可以机动灵活的快速机动,而且在火力方面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发挥更强的火力优势。
当然,最让隆美尔羡慕的是,这里距离埃及重要港口亚历山大港只有75公里,英军的后勤补给十分便利。与长达2000多公里的水陆补给线的德军相比,英军简直就是以逸待劳、“守株待兔”了。
同时,皇家空军的飞机更加的活跃起来,几乎是24小时对非洲军团的后勤补给线进行轰炸,不但给对手带来大量的杀伤,而且也成功迟滞了对手进攻的速度。双方终于在阿拉曼形成对峙,奥金莱克功不可没。
然而,丘吉尔要换将了。
虽然非洲军团的进攻势头被遏制,但是丘吉尔并不满意,他希望前线不断地攻击,不断地有捷报传来。因为在他看来,战场上的胜利不仅可以鼓舞军民的士气,而且可以借机大大提高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可是作为军人的奥金莱克,坚持认为必须依据战场的客观实际,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反攻,否则就是拿士兵的生命作无谓的牺牲。于是,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丘吉尔一怒之下,撤销了他的职务。
由亚历山大接任中东英军总司令,戈特升为第8集团军司令。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戈特所乘坐的飞机被德军击落,不幸罹难。于是,丘吉尔等人连夜紧急磋商,最后决定由蒙哥马利接替戈特,这样的机会对于任何一个军人来说,都是幸运的。
当初不选蒙哥马利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此人和隆美尔一样爱出风头,不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喜欢装腔作势,容不得别人胜过自己和受人控制,喜欢独断专行。眼下用人之际,看的是能力和经验,而不是这个人毛病。
他接任后迅速对指挥机构进行调整。
一是撤销不称职的将领,对那些他认为无能的、不积极的人统统清除指挥部,他要建立一个精干有效、听指挥的司令部;
二是传达“绝不后退”的决心。一连串的失败,英军上下都充满着低落的士气和一心想回国的念想。蒙哥马利告知全体参谋,他来这里不是为了撤退,而是进攻。很快,他“决不后退”的决心在前线传遍开来。
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司令部又增设一个作战司令部。将繁琐而复杂的行政、后勤保障、兵员补充等工作统统甩开,只带领少量的参谋、通信、机要人员,这让英军的作战更加简单和有效。
很快一张大网就铺好了,就等着德意联军来钻了。
此时的“沙漠之狐”正在为长长的补给线犯愁。为了将物资运到阿拉曼,运输部队首先要跨过1000多公里的地中海到达班加西港,再走1000多公里的陆路。但来自海上和空中的拦截,让这条运输线险象环生,损失惨重。
越来越糟糕的后勤补给,让隆美尔敏感的意识到,要么快速顺势而为、快速推进,尽快拿下开罗;要么收缩战线,养精蓄锐、来日再战。眼下双方形成对峙,后勤的较量成为战争胜败的关键,他有了退兵的想法。
他开始向总部建议退回到利比亚,但遭到一致反对,作为希特勒的得意干将可不管这些,执意后撤。于是,为了稳住他,继续发动对亚历山大港的进攻,开始抓紧时间向前线调派部队,很快5万人的军队补充到了非洲军团。
其实,他也很清楚,双方这么僵持下去,英军的人力和物力的优势会越来越大。既然总部不同意撤退,那就只能以攻击打破僵局了。最终,他迫于无奈,带病坚持带领非洲军团向对手发起了攻击。
然而,蒙哥马利早已从破解的密电中知悉了对手的一切。他布置坚强的防御,在地面,坦克、大炮猛烈的进行阻击;在空中,皇家空军的战机不停地向攻击中的德意联军进行轰炸。
尤其是1942年8月31日在阿拉姆哈勒法的战斗,双方进行了一场大厮杀,均伤亡惨重。在这片狭窄的地段上,铺满了坦克残骸,迫于燃料短缺,隆美尔不得不放弃使用坦克,并下令部队撤回出发时的阵地。
这场战斗成为他兵败阿拉曼的前奏。其实从他进军托布鲁克起,后勤补给的不足始终是非洲军团的软肋。由此来看,再精明有效的战术也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撑。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