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作为曾经的海洋霸主,在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双重打击后,骄傲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选择跟在新兴的主子——美国的身后摇旗助威。然而,光靠美国人的援助,显然无法缓解英国国内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各个自治领、殖民地也在二战后纷纷掀起了“要独立”“要自由”的浪潮。对原本忙的焦头烂额的牛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进入50年代后,英国陆军中新式的A41“百夫长”(Centurion)主战坦克已经形成了战斗力,而原本的一大票二战货,也就此没了用武之地。对于英国政府来说,要想还债,只有忍痛割爱,卖装备!
▲与M26“潘兴”、JS-3等一系列重型坦克一样,装有一门17磅高速坦克炮,自重52吨,时速达48公里(公路)的百夫长,也只是赶上了二战的“尾巴”,在德国测试了一圈,直至1950年代才逐步形成战斗力。
▲作为百夫长的前型车,77炮的二战老臣——A-34“彗星”(Comet)在完成了过渡后便成为了过气车辆。为了换取足够的外汇与钞票,英国政府将目光投向了加勒比的一位客户——古巴。
就彗星的总体性能而言,到了1940年代末也并不算多糟糕:总重33.53吨,使用基于喷火引擎改进的罗斯·罗伊斯“流星”MK.III型V12汽油机的它,最大时速可达51公里。其主武器——维克斯77毫米高速坦克炮,乃是基于17磅改进而来,在发射被帽风帽穿甲弹(APCBC)时,足以击穿147毫米的装甲(500米-800米之间)。另外,还有两挺7.92毫米的贝沙(BESA)中型机枪。一挺属同轴,一挺属车体。彗星的正面装甲最大为102毫米,而它则被英军一直沿用至1958年,才被新式的百夫长全面替下。本质原因,还是没钱!而急于找买主的英国人,最终等来的,却是在国际上声名狼藉的巴蒂斯塔(Batista)政权。
▲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他在1952-1959年间的独裁统治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最终,在日后的古巴共产党领导人——卡斯特罗的率领下,巴蒂斯塔的独裁政府被推翻,其本人流亡海外直至1973年去世。
作为一个美国所扶持的“木偶”,巴蒂斯塔却一心想脱离控制美国人的锁链。他不仅拒绝使用美方提供的武器装备来解决“内部问题”,还对美国人在国内进行“自由选举”百般阻挠。为此,美方在1958年3月宣布不再为古方供应武器装备。失去美国靠山的巴蒂斯塔,便开始在国际上寻找第二个“东家”。而急用钱的英国人,也在此时凑上了这位金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1958年5月,巴蒂斯塔与当时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的政府达成交易,低价购买了15辆A-34彗星以及17架霍克“海怒”(Sea Fury)战斗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民用设备、设施。包括英国老牌机车厂——利兰(Leyland)出品的620型公共汽车,古巴港口建设、材料费用,总计超过1000万美元。对于英国来说,这无疑就是救命款!而当时的另一位人物: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对于抵制“英货”入古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当时所想的,仍是推翻腐朽独裁的巴斯蒂塔政权,想方设法地通过游击战打败他呢!
▲日后的古巴领袖,“七月二十六日运动”骨干之一的卡斯特罗。
不过,古巴人没意见,英国人自己却先打了起来:保守党麦克米伦首相遭到了工党议员的口诛笔伐,认为前者“正在把钱砸向一个闹着革命,同时根本不会有所回报的专制国家”。在反对派的政治压力下,英国政府不得不进行了介入,称自1958年12月15日起不再同巴斯蒂塔政权进行贸易互助。然而,工党成员提交报告书的时间是11月19日,按理来说,大半个月的时间足够将所需物资运到古巴,扭转巴斯蒂塔军队的逆势。可没成想,天气却坏了保守党的好事:受到热带风暴影响,原定于15日入港的货物,直到17日才送至古巴首都——哈瓦那。而这些曾被巴斯蒂塔视为“击败起义军的必胜武器”,最终未能及时交付,导致他在1959年1月1日即被推翻,流亡海外。
▲最终,至少有8辆彗星坦克在哈瓦那港卸载后,被统一运输至哈瓦那机场上陈列。而他们也在日后成为了古巴革命军的战利品。
在得知了巴斯蒂塔政权倒台后,英美各自宣布于1959年3月对古巴实施贸易禁令。而在此之前一批已经上路的物资,则无法取消。它们先后于1959年5月-6月抵达了哈瓦那。这其中就包括了5架英式的海怒战斗机和5架美国直升机。在15辆彗星坦克全部进驻古巴后,这些“二战货”却并没有发挥出它们的实际作用,仅仅在古巴陆军中服役了2年,就因为炮弹短缺、维护有限被古军替换成了苏式的T-34/85,就此成为了历史。
▲古巴革命胜利后行进在首都哈瓦那广场上的彗星坦克。由于时间仓促,英方甚至连白色五星都没来得及除掉,就交给了古巴人使唤。
▲15辆彗星中,最终仅有2辆幸存了下来。其他的皆为回炉重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