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绝响

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绝响

——《千里江山图》

群山涌动、重峦叠嶂、碧波万顷、绵亘千里,一幅江山层林尽染的宏阔画卷,引来无数观赏者比肩接踵排队数小时只为一睹真迹。2017年9~12月,《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往日深藏宫内被帝王把玩的稀世珍品,在故宫博物院内面向公众展示仅仅4次。这幅与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齐名的不朽之作,究竟蕴含了多少魅力?

无限风光跃纸上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王希孟创作此画时年仅18岁。政和三年(1113),在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下,王希孟仅用半年时间就告罄杀青,后世称誉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青绿设色,全画长约1191.5厘米,高约51.5厘米,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唐代青绿山水画技法,工笔细腻、意境悠远,力求在青绿色中寻求变幻,谋求古意与创新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画貌。画作秉持徽宗推崇的“丰亨豫大”审美观,承袭他一贯倡导的“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观众目,协和气焉”的创作宗旨,将“借画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画中展露无疑,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展现出一幅完整的壮阔美景,山水间点缀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绘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各式人物场景。画作在布局上采用三段式构图法,在章法中穿插有三个主要段落,每段又有起承转合的变化,自然衔接之处蕴含“起伏、缓急、高下、虚实、明暗”等各种形式,极富节奏感,形态错落有致。全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之间或长桥相连,或流水沟堑,远观则山水连为一体,近看则独木成林,意图烘托“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全卷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等创作手法,旨在突破时空局限,将“浓郁厚重与轻淡空灵”“严实紧凑与疏松敞阔”等不同节奏融会贯通,并巧借“岗阜幽壑、飞瀑激流、亭台水榭、寺观庄院”等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展卷而视,画作将雄伟壮观的山脉与苍茫无垠的水势,以及蜿蜒曲折的湾流杂糅其间。千山万壑,恰似苍龙滚地;江河交错,宛若平镜映天;瞬间将观赏者带入无限遐想的璀璨世界。在运笔手法上,取用散点透视法,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王希孟深得帝师的言传身教,绘画技巧上充分汲取了徽宗《雪江归棹图》的特点,所绘山脉向高处绵延、向左右平展。迤逦的峰峦岗阜间,散落着丛林、村落、溪桥、水榭。云雾萦绕的山谷,远处耸立的山峰,山腰间的仙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画面深处与无垠的碧水相连,细浪起伏、烟波涟漪,江上船楫横卧、舳舻千里,水天之际几重远山,一抹如带,与江面的辽阔无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希孟用七大组群山构图,每组都将主峰和诸多辅峰组合起来,宛若一座座仙岛矗立于江畔。七组群山泾渭分明,恰似高潮迭起、亢奋优雅的协奏曲,节奏感十分鲜明。

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采用大青绿手法,相较于小青绿而言用色凝重,所用颜料主要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此种染料,色阶丰富,经久不褪,色泽鲜丽而不浮艳,一片绿郁葱葱、苍翠欲滴之感。王希孟以淡色渲染晴空和水面,在山涧和巉岩处露出绢本底色,显现出宿雨之后的曙色,欣愉之感油然而生。

全卷设定在初夏雨霁之晨的时节,画中瀑布高悬,溪山泉涌,鱼肚白晨,满山吐翠,显露出一场被暴雨洗礼过后的万千景象。晨起的人们开始忙碌,山下的人们开始劳作,平江待渡、亭桥观流、扬帆远航、双舟起网、江上渔隐,还有樵夫下山、看管水车、空堂独坐、洒扫庭除、客堂清话,将悠游闲适的乡村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中人物仅有毫厘之别,皆用矿物颜料和白粉点缀,颇为鲜明突出。卷中的台榭楼阁、桥亭、书院、寺观、磨坊、村落、船舶等错落有致,与山川和谐一体,数百个局部图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巨幅山水画卷轴,视觉冲击强烈。霎那间,长桥卧波、林峦书院、山坞楼观、松涛藏扉、栈道悠远、草桥通幽、柳浪渔家、高台望川、临溪草阁、平沙泊舟由静生动,展现出《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

短暂而又曲折的人生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给今人留下了太多悬念,唯一能洞悉他境遇的确凿史料,仅有出自于北宋末年权臣蔡京在卷作中所作的零星跋文。文序曰:“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据考证,王希孟原籍河北武原(今河南原阳),出生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少时聪颖早发,擅长默记摹画。幼冲之龄,在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就学于徽宗创办的国子监画学。宋徽宗是个诗画双馨的才学帝王,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所宫廷绘画学校—国子监画学,专门培养为皇家服务的绘画人才。当年,王希孟以“生徒”,也就是学生的身份在此就学。在画学里,王希孟受过严格的绘画训练和丰富的文化熏陶。国子监画学的培养目的就是向翰林图画院供给最低等级的画家,即画学生。经过翰林图画院的历练,画学生将逐渐培树成画艺渊博、实力超群的御用画家。因此,升入翰林图画院是每一个国子监画学生徒的梦想,并以此成为“天子门生”。令人扼腕的是,王希孟时运不济,三年学成后,并未通过翰林图画院的选拔考试。

大观四年(1110),王希孟结束了国子监画学生徒的读书和习画生涯,被召入禁中的文书库从事杂役。文书库本是北宋掌管中央税赋档案的管理机构,与绘画艺术创作差池千里。王希孟的聪颖天赋就此湮灭于文书库的枯燥和繁琐的工作之中。后来在蔡京的引荐下,王希孟获得新的生机,但这一人生辉煌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政和七年(1117),年仅21岁的王希孟积劳成疾、郁郁寡歡,英年早逝。

拜徽宗为师

尽管王希孟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翰林图画院,却与徽宗有着一段不解的师生之缘,也正是在徽宗的亲授下,王希孟方能完成巨幅长卷《千里江山图》。早在国子监画学时,王希孟为了攀缘徽宗,就曾多次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转呈御览,然而徽宗因见其作“未甚工”,感觉不甚满意。后来在蔡京的引荐下,王希孟才有机会面圣。徽宗也并未因王希孟此前的作品而彻底否定他,徽宗认为王希孟尚幼且颇有艺术慧根,于是便亲授画法。徽宗秉持爱惜人才之意,除教导其子赵楷绘画外,唯有王希孟获此殊荣。

宋徽宗对王希孟的礼遇厚待还远不止于此。除了亲授绘画心法之外,还御赐绘画所需的各种材料。《千里江山图》所用绢本紧密平实,从残破处亦能观其材质上乘,实乃北宋宫廷所用上等“宫绢”。仅凭王希孟在文书库的那点俸禄,显然是无法购置的。

此外,宋徽宗授意画院编撰有《宣和睿览集》,共100卷帙,收录了北宋艺术画品近1500件,徽宗亲笔绘制的《瑞鹤图》也收纳其中。与御笔的《瑞鹤图》相比,《千里江山图》无论是丈宽、材质都与此十分接近。同时代御用画家绘成的《听琴图》和《江山小景图》,也都采用了相同规制的绢本,可见这些画绢极有可能来自同一规格的织机。由此推断,《千里江山图》是在宋徽宗亲自授意下创作而成的。

为蔡京所用

王希孟的人生沉浮與“贵人”蔡京休戚相关。在国子监画学时,王希孟只不过是众多生徒中一个平平凡凡的学生。在翰林图画院入学考试的关键时刻,王希孟也未能得到“贵人”推荐,与翰林图画院失之交臂。正当王希孟在文书库惆怅落寞之时,在蔡京的引荐下,他才能拜徽宗为帝师,创作出《千里江山图》这样流芳万世的杰作。本可平步青云的他,也因为蔡京的罢免出宫,再次跌入人生低谷,不久就郁郁而终。可见,王希孟的人生际遇与蔡京密切相关。那么,蔡京为何会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冲龄少年格外关照呢?

这还得从蔡京的仕宦沉浮说起。北宋年间,统治者奉行“重文抑武”的施政策略,倡导与文士共治天下,文人地位空前提升。蔡京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尤得徽宗器重,四次拜相,在北宋末年的政坛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希孟深得徽宗青睐,自然有高人指点,此人就是蔡京。蔡京深知徽宗对艺术创作如痴如狂,为了讨其欢心,便四处寻觅绘画奇才。不久,颇有绘画才华且无复杂背景的王希孟就被蔡京所关注。

大观元年(1107),被贬黜的蔡京重获提任,并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是年,王希孟入国子监画学研习。当时,王希孟年仅12岁,与画学规定的入学年龄相差3岁。他之所以能入学就习,想必得到了蔡京的眷顾。大观四年(1110),蔡京贬谪为太子少保,在杭州赋闲,优游岁月。是年,王希孟学业告成,本可入翰林图画院继续深造,却因蔡京罢黜离京,而不得不前往文书库就职。政和二年(1112),徽宗再召蔡京回朝,官复宰相,改封鲁国公,蔡京再度得宠。蔡京的复相使王希孟如逢甘霖,在特意安排下,遂有机会面圣叩恩。为了给徽宗庆贺寿辰,王希孟仅用半年时间就赶制绘成了《千里江山图》,深得徽宗赞赏。此后,徽宗又将此画转赠予蔡京以为恩赏。

令人叹惋的是,不久之后,王希孟因蔡京再度废相而淡出了徽宗的视线;加之赶工所累,年纪轻轻的王希孟溘然离世。正如清代文官宋荤在《论画绝句》中所言:“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靖康元年(1126),金军挥师中原,直捣东京汴梁,发生了扭转北宋国运的“靖康之变”。宋钦宗即位后,蔡京一贬再贬,最终客死潭州(今湖南长沙)。

伴随着靖康之乱,《千里江山图》也颠沛流离。南宋时,画卷入宫廷内府。宋末元初,画卷散落民间,后被高僧溥光购回。今日所见《千里江山图》的尾纸端,就有昭文馆大学士溥光于元大德七年(1303)所做题跋。明末清初,此画再度辗转,后由著名文学家梁清标收讫,并送入宫内。今日《千里江山图》的卷首就有乾隆御题诗,《石渠宝笈》还著录此画,真迹则藏于御书房内。1922年,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将此画盗出宫外,后转移至长春伪满皇宫内。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溥仪落荒而逃,藏于伪满皇宫内的书画遭到哄抢。建国初,《千里江山图》出现在北京文物市场上,古董商靳伯声购得后献给国家。1953年,《千里江山图》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董强 刘峰

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