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唐人街,从次等公民聚居地到大洋彼岸的东方龙?

旧金山唐人街大洋彼岸的东方龙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唐人街,很难说清楚;不过,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唐人街,非美国旧金山唐人街莫属。

旧金山是华人漂洋过海穿越太平洋、登陆美洲大陆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美洲大陆中国元素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建立于1848年的旧金山唐人街,则是北美洲历史最悠久的唐人街。不仅如此,旧金山唐人街还是旧金山市——这座美国西部著名大都市兴起繁盛的见证者:1846年,美国战舰“钵士茂”号在现在唐人街花园角一带停泊,美国水兵在当地升起了第一面美国国旗。当时,旧金山还不叫“旧金山”,而是被称为“耶巴布纳”(Yerba Burna)。6个月后,旧金山市政府成立,城市的名称由“耶巴布纳”改为“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该名称是以西班牙文命名的。1848年,圣弗朗西斯科发现金矿后,移民蜂拥而至,这里成为美国淘金热的中心地区,早期华人劳工移居美国后多居住于此,并将这个地方称为“金山”。1851年,人们在墨尔本发现了金矿。为了与被称作“新金山”的墨尔本相区别,此地改称为“旧金山”。其实,在旧金山市政府成立之前,中国移民就已经在当地繁衍生息。最早到达美国西海岸的华人是广东籍商人,从19世纪初开始,他们将中国的丝绸、陶瓷、海味和烟草等商品销往美国。之后,大量中国移民纷至沓来。特别是在19世纪末的太平洋铁路建设和淘金潮中,大量中国移民被人像“贩猪仔”一样运来。他们漂洋过海,来到这里。而他们的聚居地——旧金山唐人街也就逐渐兴盛繁荣起来。

“次等公民”的聚居地

随着当地金矿日渐枯竭,许多白人淘金者被加州富饶肥沃的土壤和灿烂的阳光所吸引,摇身一变成了农夫。很快,葡萄园和农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加州的农业和酿酒业由此蓬勃兴起。与在淘金潮中一样,在这次经济转型中,华人先民们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语言不通、人地生疏的他们大多流落在矿山、农场和铁路,从事粗重、危险的体力劳动。不仅如此,華人先民还与黑人和意大利裔移民一样,被视为“次等公民”,被迫聚居在如贫民窟一般的指定地区。他们聚群而居,守望相助,说着家乡话,过着家乡的传统节日,保留着家乡的文化习俗,与当地主流社会近乎隔绝,因而被称为“不愿接受同化的外国人”。

为方便生活,华人先民们在聚居区开设了小茶馆、小饭铺、豆腐坊以及洗衣店等,以后逐渐经营中国刺绣、古玩和中药材等行业。再以后,又有了学校、电影院,出版中文报刊,组织了各种同乡会……凡是与生活相关的行业都逐渐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华人先民往往称自己为“唐人”,他们的聚居地便被称为“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

早期的旧金山唐人街并不是幸福的世外桃源,尽管在这里生活的华人先民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吃苦耐劳、与人为善、重视家庭等,但也有大烟馆等遗毒,加上男人拖辫子、女人裹小脚的形象,让外界对唐人街多有误解。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反华声浪加剧,华人的生存异常艰难。1900年,旧金山的第一例鼠疫(黑死病)发生在唐人街后,整个街区被封锁,华人被指为罪魁祸首。1906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唐人街遭到了无情摧毁……

唐人街老照片

在天灾人祸中,唐人街上的华人先民们艰难度日,忍辱负重一步步生存下来,坚持发展到了今天。所以说,旧金山唐人街不仅是一条街道,它也是一部华人移民的百年奋斗史。

洋人眼里的小中国

著名学者李欧梵先生在《美国的“中国城”》一文中写到:“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Chinatown),可能更恰当一点。”

旧金山唐人街华人占旧金山总人口的1/10。根据美国官方的人口统计,在美国的华人目前已经超过400万。从大的范围看,西岸的加州和东岸的纽约州拥有将近一半的华裔人口,属于当之无愧的华人聚居地两大热点。具体到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大城市,到底哪里的华人最多呢?从人数上看,纽约遥遥领先,包括纽约市、长岛和新泽西州北部的纽约大都市区拥有40多万常住华裔人口,旧金山和洛杉矶两大都市区分别有20多万华人;不过,如果从人口比例角度看,旧金山是当仁不让的冠军。在旧金山-奥克兰-弗里蒙特都市区,虽然只住着20多万华人,但是占当地人口的比例高达17.5%。难怪很多新移民惊喜地发现,不会说英文,在旧金山照样过日子。纽约的40多万华人虽然数量庞大;但如果分散到大纽约的人潮人海里,只有区区7.5%,气势就差了些。

唐人街街景

旧金山唐人街长约1千米,有16条街口。入口在布什大街上格兰特街的南端,大街的入口处矗立着一道金碧辉煌、饰以龙蟠鱼跃的“龙门”,牌楼门框上方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穿过牌楼,就正式进入唐人街了。

门内门外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里,常见文字是汉字,通用语言是汉语;建筑也大多为中国传统风格,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大红灯笼高高挂;商铺里销售的是中国商品,餐馆里提供的是中国饮食;在花园角广场,老人们就像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老人一样,聚在一起打扑克、练气功、跳广场舞……眼前的一切令人完全没有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感,置身异乡,宛若家乡。

与都板街相隔一个街口的斯德顿街,最具生活气息。这条街上,杂货店、鱼店、肉店、鸡鸭店、菜店、银行、金铺、餐馆与熟食店鳞次栉比,水产店前的人行道上摆放着鲜活水产供人选购,烧腊店的橱窗里挂满了刚刚出炉的烧鸭和叉烧肉等,道边的阅报栏里,则贴着中文报纸……街上到处都是中文招牌,甚至连户外广告牌上的汽车广告也都是中文的,不是看到偶尔出现的中英文路牌,真令人恍惚之间仿佛是在逛国内的某条商业街,而不是站在美国的国土上。人行道上,有时可看到一拨拨手持乐器的华人在演奏中国传统民歌。楼顶上,与美国星条旗一同迎风招展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五星红旗。

古老的唐人街,不仅呈现着浓郁的中华文化,也展现着多元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相互包容,和谐共存。

在唐人街上,由华人开的会馆和堂所特别多,据说,多达200多个。同乡会、协会以及华人服务社等集中在唐人街周围,是华人联谊交流、了解家乡、支援家乡的信息中心。每当国内遇到自然灾害,华人都会到唐人街的会馆筹款,将一笔笔善款捐给祖国。每年1~8月份,特别是在周末,都是堂所走马灯式的春宴和庆典,唐人街上长年都有喜庆气氛。

唐人街上还有许多著名的景观和建筑。

朴茨茅斯广场,又名“花园角广场”,100多年来,当地很多活动都在这里举行。1847年的美国-墨西哥战争时,美国国旗第一次在这里升起,为此,这里有“唐人街心脏”之称。

圣玛丽广场的一角坐落着孙中山的塑像。自1937年起,这座雕塑就一直伫立于此,中山先生静静注视着自己曾经访问和居住过的唐人街。为推翻清朝,建设民主中国,孙中山先生曾经几次来到旧金山和美国其他城市寻求美国华侨的人力和财物支持。

老圣玛丽大教堂是加州第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854年,基本由当时的华工修建,使用的大理石材料等来自中国本土。在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中,教堂周围的建筑尽数被摧毁,几乎被夷为一片平地,唯有教堂巍然屹立。这座大教堂今天仍在使用,是加州注冊历史地标之一。

盛昌大厦是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在唐人街上第一座重建的大楼,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它的设计师是两位洋人。

大明星戏院建于1925年,曾经是旧金山中国城的娱乐中心,目前是加州仅存的一座中国戏院 ,至今在这里还经常举行戏剧、电影以及时装表演等活动。

年味与乡愁

在旧金山唐人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唐人街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舞龙、舞狮、戏曲表演和游戏抽奖等,形式丰富多彩。届时,会有10多万人涌到唐人街。从空中俯瞰唐人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像一条刚刚苏醒的东方巨龙,极为壮观。

特别是每年的新春佳节,唐人街更是热闹非常,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

花园角广场

笔者当海员时曾去过旧金山港,当时离华人传统的春节还有10多天时间,唐人街上的节日气氛已经非常浓郁了。

为迎接春节的到来,街道两旁的商户早就在自家门前挂上了大红的灯笼。从远处望去,街头是一片中国红。各种年货摆在小商小贩的摊前,当地华人个个将喜庆挂在脸上,行人则是一腔思乡情。

置办年货是中国人过年的一大习俗,尽管岁月变迁,对海外华人而言,这样的习俗一直保留到今天。时代不同了,大洋彼岸唐人街的年货多是从国内进口来的,对小商贩来说,现在进货渠道很多,不少年货是直接从国内的电商平台订购的,非常方便。虽然远在大洋彼岸,但海内外的距离感在缩短。

导游说,她带团到美国,赶上春节期间,都尽量安排游客到旧金山唐人街走一走,看一看,吃一顿中餐;不为别的,只因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华人,过年总离不开吃点好的。在唐人街,中餐馆遍地开花,成了近距离感受春节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中国的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应有尽有,中国的地方小吃满街飘香。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厨师联合会发起的世界名厨评选活动中,唐人街名厨钟武雄作为湘菜厨师,与白宫厨师和法国、意大利菜厨师一同被评为“世界四大名厨”。直到今天,这件事还被当地华人津津乐道。当年,钟武雄的“湖南小吃”已从1974年开业的一家小餐馆,发展成为拥有7家阔气店面的连锁店。

每逢春节,唐人街必定按照“老规矩”舞龙舞狮,锣鼓喧天。到了夜晚,天空中闪耀着焰火,发出阵阵绚丽的光彩,街头不时出现庆祝春节的游行队伍,异常热闹。

唐人街也是彰显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舞台。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社会掀起一阵阵“中国热”,新一代华侨华人以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美两国关系稳步向前发展,美国的华侨华人不仅自身增添了许多自豪感,美国主流社会也改变了对中国和华侨华人的整体印象。

大年初一,美国朋友只要与熟悉的美籍华人或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华侨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春节愉快!”还要赠送贺年卡祝贺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讲的是个氛围,有景,有情,还有人们的心气儿。在美国,人们也看中国城的舞狮子、跑龙灯,总感到像是西洋大舞台的一道东洋景,欢庆的锣鼓多少总夹带着那么一丝乡愁。

作者:刘少才

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