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不止是内向、外向,该如何善用性格呢?

说说性格的那些事儿

性格的类型

说起性格,我们最常提到的,就是内向、外向。例如,内向的人文静、内省、喜欢独处;外向的人热情、开朗、善于社交。可是,我们偶尔也会有疑惑,觉得自己不擅长主动交际,但却能跟熟人滔滔不绝,这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呢?

事实上,这样简单地将性格一分为二,并不够全面。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的“九型人格”,或许能让我们对自己有个全新的认识。

九型人格,也被称为性格型态学。它按照活跃程度、主动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持久性等,将芸芸众生分为九个类型,每个型号的人都各具特色。

性格平和、好相处,在工作和生活中喜欢追求和谐的氛围。做事犹豫不决,又很难拒绝别人。

正义感强,a在群体中喜欢做“领头羊”,喜欢保护他人。期望得到他人的敬畏和尊重,控制欲强。

乐观、活跃、兴趣广泛,思维天马行空,富于创造力。但是缺乏责任意识,害怕枯燥无味之事。

勤奋、忠诚、可靠、稳重,且安于现状。对危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疑虑和担忧情绪。

冷静、理智,非常喜欢思考,对各种知识充满强烈兴趣。擅于自我控制、压抑情感。

凡事追求完美,黑白分明,对自己和他人要求很高。如果不能达到标准,则会深深地自责。

乐于助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喜欢。有时会为了满足别人对自己的期望而丧失自我。

机灵、能干,进取心强,社会适应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重视鲜花和掌声。

感性、浪漫,讨厌庸俗的事物,希望能表现自己的独特性。活在自己的世界,行为与众不同,有时令人难以捉摸。

人们常说,属鼠的精明、属牛的憨厚、属羊的温顺、属狗的忠诚.……亦或将性格与血型、星座联系起来,这些说法都不够科学。

那么,性格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各自的脾气、秉性。心理学中的“气质类型说”认为,人的气质很有可能就是受到先天遗传的影响,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多血质:有朝气、爱交际,但注意力和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代表人物:《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抑郁质:谨慎、敏感,但孤僻、多愁善感、优柔寡断。代表人物:《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胆汁质:热情、直爽,但脾气急躁,易于冲动。代表人物:《水浒传》里的李逵。

粘液质:平静、稳重,但不够灵活,因循守旧。代表人物:《西游记》里的沙僧。

后天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性格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其动辄施以家庭暴力,那么他将更容易形成冲动、暴躁的性格;一位温文尔雅的母亲,总喜欢栽花弄草、朗诵诗歌、眺望星辰,或许,她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形成了沉静、内敛的性格。

我们可以用一幅画来比喻先天和后天对性格的不同影响:先天决定画的内容,而后天决定画的着色。

如何善用性格

经常有人抱怨自己的性格。但事实上,各种性格都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把握了自己性格的脉搏后,充分发挥其优势,尽量摒弃其劣势。

善于利用性格优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内向、外向,还是九型人格、四种气质,都只指向了人性格中的一种倾向。外向的人向外获得心理能量,所以善于与外界事物打交道;内向的人心理能量来自内心,所以喜欢独处和思考。与外向的人相比,内向的人不急于做决定、下结论,注重对事物和人的深度了解和挖掘,擅长钻研,这是内向性格独特的力量。又如,理智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从事科学探究工作;活跃型的人更适合进行艺术创作;而如果是担当一份销售的工作,或许成就型就比自我型的人要更加合适。所以,把自己的性格优势挖掘和发挥出来,才是我们该做的。

克服自身性格的缺陷

性格本无好坏之分,但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有些不满意,则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做一些调整。性格体现在行动中,也要通过行动来磨砺。例如,多血质的人,要善于抓住机遇,展示自己的才华,不要因兴趣、情绪的多变而让机遇从指缝中溜走,同时要养成扎实、专一的品质。粘液质的人,要学会对人和事积极主动地投入情感,增强时间、效率观念,从而使自己的气质、性格向有利于成功的方向转变。胆汁质的人,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自制力,培养自己习惯于安静和平衡的状态,遇到麻烦时不烦躁、不畏难,学会分析,理出头绪。抑郁质的人,要多多树立信心,学会主动与人相处,努力逐步地适应新环境。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或事、某一类人或事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其他人或事的依据的心理现象。例如,我们总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农民是质朴的,商人是精明的;还有上文提到的,属鼠的精明、属牛的憨厚、属羊的温顺、属狗的忠诚等。其实,这些都是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往往让我们形成偏见,忽略对象的个体差异。人们往往习惯把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看作是某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或者把对某类人或事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或事的评价,从而影响判断的正确性。刻板效应若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到极端化,就可能扭曲为对某人或行为的歧视。

作者:Jessica

来源:《科学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