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为什么不占领法国全境,却要扶持维希政府?

作为欧洲版图第三大的法国,在上个世纪初和英国、德国一道引领着西方社会的发展,是当时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然而,一战中的法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家北部被打成了一片废墟,人口几乎打没了一代人,战后的法国可谓是百废待兴。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她依然是欧洲第一军事强国,她拥有300万的部队、3200辆坦克、16000多架战机。这样的实力,不要说去进攻他国了,就是单纯的防御国土也是绰绰有余。然而,面对德军,只勉强支撑了38天就宣布投降,这是为什么呢?德军又为什么不占领法国全境呢?

法军实力的“外强中干”。

首先,落后的建军思想。作为一战战胜国,强大的法军也十分重视先进武器的发展,部队的机械化水平也是很高的。但是,他们并没有重视新技术下军事思想的必然变革,依然信奉着一战的“成果”——堑壕战和阵地战。

他们花费了巨额资金修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并凭借强的大兵力“以逸待劳”,阻挡入侵是没有问题的。殊不知,前车之鉴的波兰已经很好展示了“闪击战”的威力,却被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波兰的失败是因为没有马奇诺防线。

当德军从阿登森林冲出来,高速突击的装甲集群迅速包抄了马奇诺防线后面百万法军的后路,将他们的防御纵深拦腰截断,失去了后勤保障的部队,不战自乱。剩下的就和波兰一样,被分割、包围、歼灭。

其次,战术理念陈旧。以坦克为例,集中使用的德装甲集群,以空中力量加以配合,俨然就像一把“锋利的战刀”,迅速撕开战役缺口;而数量不在少数的法军坦克只是掩护步兵的配角,没有系统的坦克战术理论,完全不能发挥坦克的作用。

另外,战术指挥的迟钝难以抵挡对手的快速突击。片面的追求“英雄效应”,用一战的功臣魏刚和贝当来指挥反击,以此带动全民抗战的积极性。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适得其反。

他们都是70岁以上的古稀老人了,思想僵化,不适应新技术下的军事革命,不相信新的武器装备和战法。例如:无线电在当时的部队已经普及,但法军依然使用骑兵和摩托传达命令。一个几秒钟可以完成的事情,他们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

更为重要的是,一战结束后,法军厌战情绪高涨,国内上下对战争的痛恨程度,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畸形的地步。尤其是法国政府只要渲染一下和平气氛,往往就会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更不要说是抗战到底了。这种消极怠战的情绪才是导致其彻底失败的核心因素。

意大利的“趁火打劫”。

随着,德军分为A、B、C三个突击集群向法国卷击,剑指巴黎。对“闪击战”极其不适应的英法联军也不得不迅速后撤,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眼看着法国大势已去,没有想到的是,意大利出兵了,他们要趁机捡个便宜,分一杯羹。

原来,早在德波战役爆发前,德意日已结盟为轴心国。但在希特勒“疯狂”的叫嚣进攻波兰时,由于担心国际社会的制裁和自身利益,墨索里尼宣布不再配合行动,懊恼不已的希特勒只好“单干”了。

但随着德军摧枯拉朽的攻占波兰、丹麦和挪威后,又横扫法国。“眼馋”的墨索里尼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他要以“战胜国”的姿态,为自己捞取好处。于是,派出30多万的部队向6万法军发起了进攻。

意想不到的是,踌躇满志的意军不仅没有攻破守军的防线,反而遭到了猛烈反击。造成意军3000多人的伤亡,而法军只伤亡200多人。最终意军被迫撤退,直到三天后,巴黎投降,再也不敢前进一步,成为日后人们热议的笑料。

法国投降后,德军一改过去把占领全境作为胜利的标志,并没有全部占领其国土,而是扶持了一个傀儡政府。成为在德军攻占的国家中,唯一的一个,这是为什么呢?

“维希政府”

一是,作为西欧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较大,如果全部占领,将会牵制大量的德军。而德国下一步的目标是苏联,需要足够的兵源;因此,扶持一个亲德的维希政府,既可以为将来的战事提供补充,又能减少对德军的需求。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德军短短38天攻克色当、巴黎等城市,迫使法国投降。确实将法军打蒙了,但是在其南部还有大半的领土和数百万部队,还是有抵抗能力的,如果给其造成“困兽之斗”,其战斗力还是不容小嘘的。

现在好了,法国主动投降,解决了这个大问题。正如《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叫做“围师必阙”,就是说包围敌人的时候,为了防止他们拼死抵抗,一定要留出一个缺口,给一个生还的希望。说白了,就是不能逼人太甚,否则,兔子急了还要人,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成立维系政府的最大好处就是,它可以帮助德国管理法国过去的海外殖民地。要知道,在其鼎盛时期,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仅在非洲,他们就有10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现在,通过维希政府控制这些海外殖民地,就相当于控制了1/3的非洲。这对扩大德国海外势力有很大的帮助,并以此来对抗同盟国是极为有利的。如果完全占领它,这些殖民地国家一定会倒向并成为对抗德国的力量。

所以建立一个傀儡政府,远比完全占领它为更有利。

1940年的欧洲,随着最后一批英法联军士兵撤退到英伦三岛后,除了东欧,其他地区几乎都笼罩在纳粹的阴影之下,这也是欧洲人最灰暗的时期。此时,高傲的日耳曼人实现了他们的强国梦,大多数人都以为战争可以结束了。

然而,希特勒的目光没有这么“短浅”,他又盯上了苏联。那他为什么不收手,还要继续战争呢?欢迎评论和留言。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