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文化,被神化的动物——蟾蜍。从史前时代开始,蟾蜍的形象就作为神物进入到信仰体系,进入到艺术创作中,阳鸟阴蟾也因此进入到传统的宇宙观系统中,成为阴阳观的主轴象征标志。
蟾蜍
蟾的图像,最早出现在彩陶上,它在仰韶文化时进入到陶工的艺术创作中。我相信,那时的蟾已经进入到神话中,在日月神话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后来频繁出现在汉画艺术中的月里蟾影,也一定是续写了史前时代的古老故事。
马家窑文化蟾蜍纹彩陶盆
文化期的彩陶,在图案上会见到各种丰富多彩的动物象形主题,主要是鱼和鸟,此外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蟾蜍。彩陶上写实的蟾蜍图像很是生动,考虑到鱼和鸟的图像都有几何化变化趋势,蟾蜍也未必是例外,只是目前对这种演变轨迹的寻找还没有明确的头绪。
玉鸟
蛙,在远古时代是一大类水生物的统称,分布特別广泛且受到先民的普遍崇奉。从大量出土的带有蟾蜍或蛙纹的陶器来看,我国先民从远古时期就有了蟾蜍和蛙崇拜习俗。从辽宁省的阜新、河南省的仰韶,陕西省的姜寨,甘肃省的马家窑到青海省的柳湾,蛙纹彩陶在各地都有发现,我们祖先对这种动物的膜拜热情可见一斑。关于马家窑文化彩陶还有其他原始文化期的各种器物上为何会出现大量写实的蟾蜍形象呢?笔者暂作以下推断:
青蛙
首先,我们要从蟾蜍的功能来看,蟾蜍是一种捕食苍蝇、蚊子之类有害于农业的昆虫,先民们发现蟾蜍的这种功能之后,便将它认定为农业的守护神,于是便将蟾蜍的形象画在了用于储存粮食种子的陶罐之上,以此祈求来年农作物的丰收。
玉鸟
其次,从人类学观点来看先民们对蟾蜍类生物产生好感的原因有三:其一是蛙大肚如孕妇且非常多产,因而成為生殖崇拜象征;其二是蛙鸣变化与雷雨干旱等都有关系,被认为具有操纵天气的神秘力量;其三是蛙的叫声与婴儿哭声类似,也引发了大脑洞先民的一些想象。
文化期玉蛙
基于以上种种论断,蟾蜍就这样成了一个文化的动物,一个神物。虽然这种其貌不扬的两栖动物在常人的眼里,并不会让人产生观赏鹿、孔雀、马、鱼等动物时的愉悦感和美感,但它却已经从史前时代起就入驻到先民们的心中,并且在先民们纯朴的文化信仰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神话角色。并且这一崇拜蟾蜍的文化体系一直流传至今,如现在依然有很多人都会喜欢一种挂件,这种挂件就是口衔金钱币的三足蟾蜍。
文化期玉蛙
其实蟾蜍进入信仰体系和艺术创作要远早于马家窑文化时期,从史前时代开始蟾蜍的形象就作为神物进入到信仰体系,进入到艺术创作中。因为通过考古发掘出的文物看出,不只是马家窑彩陶有蟾纹,仰韶彩陶也有蟾纹。不只是石家河文化有玉蟾,良渚文化也有玉蟾。商代遗存中也曾数次发现玉蟾蜍,文明时代的艺术品中常有蟾影出现。接下来我们就主要来考证一下阳鸟阴蟾这个传统的宇宙观系统。
商代玉鸟
很多看过神话故事的人都知,在古人的眼中太阳其实是一种鸟,这种鸟被称之为“金乌”,而月亮则是“金蟾”。古人云:“无阴无以说阳,无阳也无以说阴,所以有阳鸟也就有阴蟾。”关于月亮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诗歌文献进行考证。如:汉代《孟冬寒气至》中说到“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唐代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称月宫为蟾盘,其诗云“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通过汉唐两代诗人的赏月诗句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在他们的眼里月中是有一只蟾蜍。没有了蟾蜍,月亮故事会少了许多情节,也会少了许多滋味。
月亮
关于蟾蜍的神化,我们要从中国神话故事中一个普遍现象来讲解,这个现象就是中国神话有一个将神话故事主人公改造成“神仙”的传统。例如:十二生肖,英雄人物等等都被神化。因此一些厚重的民族精神也会被慢慢嬗变。就蟾蜍而言,到了先秦时已经逐渐摆脱生殖崇拜,而开始和阴阳五行联系在一起,于是蟾蜍成了具有灵性的神兽,而此时的青蛙图腾则已经被蟾蜍所取代,并且渐渐遗忘。蟾蜍这种动物形象,最早出现在氏族社会时期,在氏族社会时期的山东沿海一带就有以蟾蜍为图腾的部落。而那些以蛙为图腾的原始部落就相对就更多了。因为在汉代以前的汉字里,娲、蛙、娃三字有同源关系。
壁画中的蟾蜍
《说文》对娲的解释就为:“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就是说最初神话体系中的女娲本体,可能就是青蛙。先秦时对蛙类最崇拜的地区有两处:一是古蜀国,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等地出土有陶塑和石雕蟾蜍与蛙形金箔饰;二是百越地区。广西出土的铜鼓最多的装饰就是蛙,凭祥、崇左等地的花山壁画上还有先民的“蛙舞”。画面中的人像许多都是双手向上平举、双脚下蹲叉开,可见先民抽象蛙类姿势的水平之高。蛤蟆把青蛙甩在了后面,是从先秦开始的。
壁画月宫蟾蜍
从汉代起,国人就有了五月捕蛤蟆的习俗。《淮南子》云:“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鼓造”即蛤蟆。因为古有蛤蟆“辟兵”的说法,所以到了五月十五日大家都去捉,蛤蟆才面临“寿尽”被捉杀的命运。晋代时捉蛤蟆移到了端午节,并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且有句俗语来专门说这件事情“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文化期蟾蜍
到明清时期,蛤蟆入药。于是端午抓蛤蟆主要是为了药用,按当时的说法,端午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所以人们就会捉蛤蟆并收集其眼下的蟾酥。有的人还会把墨锭塞进蛤蟆肚里,将它挂在墙壁上, 风干后墨就成了中药,雅称“紫金锭”,俗称“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沾唾沫画一圈,病情就会立马缓解。不止民间,皇家也会去捉蛤蟆。
马家窑文化彩陶
总之,曾经比之为月的蟾蜍盛极一时,但即使文化寓意如此之重,它也难逃厄运。试想如果蟾蜍像林蛙一样肉质鲜美的话,那么等待它的可能不单单是被抓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