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前期,就在德国将进攻的重心转向东线之际,进攻埃及的意大利军队反被英军一路追打,损失惨重。非洲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德国战略东移的计划,尤其是围困下的英国,他们一定会借机攻击德国的侧后。
这个大隐患必须解除,希特勒派遣他最得意的干将——隆美尔前往北非,可见非洲局势的稳定还是很重要的。起初的战略目标就是防御,为入侵苏联做好侧翼保障,但不甘心当配角的“沙漠之狐”硬是打成了影响二战进程的重要战场。
托布鲁克是必争之地。
到了北非以后,他率领一个德国师和两个意大利师主动出击,2个月就将轴心国军队的颓势扭转过来,并违令从的黎波里沿着地中海边一路追打,一直推进到托布鲁克城下,进攻势头终于被阻挡,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该地是双方的必争之地。从地图上看,2000多公里的攻击路线,让德军已经是精疲力竭,急需补充,而该城是唯一良好的补给基地。攻占它,即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补给港口,又将彻底解决在北非作战,需要一个战略支撑点的问题。
对于英国人来说,该地是通往埃及的要塞。一旦丢失,英国这片广袤、肥沃的殖民地将落入对方之手。因此,刚上任不久的丘吉尔不顾本土军事力量的不足,断然决定增兵,并严令前线部队死守该城。
其次,该城的防御力量强劲。该地在意大利人手里经营多年,防御工事修筑的十分坚固,铁丝网、地雷阵,再加上从的黎波里一路撤退到托布鲁克的英军,守军兵力达到3.6万人,人数和装备是德军的一倍,德军连续攻击了4天都被打回。
当然,起初派他到北非只是稳定局面,但不安分的他一口气追赶2000多公里,总部的将领们都对他大胆而冒险的行为感到担心,因为现在的德军面临着严重的补给困难,不得不命令他等待兵力和物资的援助。
同时,因为这一时期,他取得的战绩过于辉煌,让这些建树不大的将军们坐立不安,可以说对他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于是,总部发电报也好,派专员到前线督导也好,目的就一个,停止攻击、就地防守。
战斧行动。
把荣誉看的很高的隆美尔此时不可能罢手,他决定绕过总部,直接汇报,请求整装待命的德国第15装甲师由海运改为空运,迅速增援。希特勒对他取得战绩还是很认可的,正是他的“大动干戈”,无形之中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一方面,打击英国的殖民地,给苦苦支撑的英国给予沉重打击;另一方面,麻痹斯大林对德国的防备,以为他们正在北非做大文章,掩护了100多个师向东线边境部署。为了更加掩人耳目,第15装甲师空运增援德意联军。
另一边的丘吉尔在得知守军阻止了德方的进攻后,很是欣慰。他认为对手此时已是强弩之末,正是反击的好机会。同时,一场胜利对于国内苦苦挣扎的英国人来说,就是最好的“兴奋剂”。
于是,不断向守军运输大量的物资弹药,并要求英军开展反击。在他看来,希望通过这次反击,一举将对手赶出非洲大陆。从而,转移德国的注意力和减轻国内的压力,他给这次反击取名为“战斧行动”。
让隆美尔没有想到的是,对方会先于自己发起攻击,但他没有一丝的慌乱,反而让他觉得这是歼灭守军有生力量的最好机会。于是,当三路英军进攻时,在正面坚持边打边撤,而另一路德军迅速穿插到对方的身后。
很快,英军全线溃败。这让他的声望再次达到顶点。在过去3个月的围困中,攻城接连失败,毫无建树,让许多人都在质疑他的军事能力。而此战,他力挽狂澜,粉碎了英军的反扑,对于6月份对苏联的入侵,是很好的策应。
打开埃及的大门。
对于这样的战术配合,希特勒没有亏待他,将装甲军升格为装甲兵团并晋升他为上将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按照希特勒的战略部署,非洲兵团必须占领托布鲁克,打开入侵埃及的大门。于是,德意联军得到了加强,尤其是空军的支持。
但是,就在他踌躇满志的准备攻占托布鲁克时,英国人的反击开始了。不给力的后勤补给再次暴露了德军的致命弱点,虽然战果颇丰,但依然阻挡不了对手的反攻。更让他难堪的是,这是他戎马一生、所向披靡几十年以来第一次撤退。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于心情沉重的隆美尔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他决定对不断进攻的英军来一个将计就计,对尾随而来的对手突然反戈一击,歼灭其2个旅2/3的兵力,给不断撤退的部队争取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近一个月的撤退中,隆美尔精心组织,在未遭受重大伤亡的情况下后撤了500公里。但是各种嘲讽和中伤,不可避免的接踵而至,他忍受屈辱,养精蓄锐。随后,德国空军夺得地中海的制空权,大量武器装备补充到非洲战场。
经过几个月的役前训练,德军士气高涨,复仇心切的“沙漠之狐”冒着猛烈地炮火和飞机轰炸,指引着德意联军冲向托布鲁克城。1942年6月21日,经过20多天的苦战,他们终于进入了这座令人愤怒的要塞,3万多守军投降。
当“捷报”传到柏林,希特勒兴奋不已。因为此时入侵苏联的德军在高加索地区进行苦战,这样的胜利无疑振奋军心。而北非的胜利,也同时加强对英国本土的封锁。就在第二天,他宣布晋升隆美尔为陆军元帅。
陆军元帅是每一个职业军人向往的生涯巅峰。他不仅对其战绩的肯定,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但隆美尔喜欢荣誉,却更喜欢享受争取荣誉的过程。托布鲁克的投降并没有让他停留,他要指挥部队向埃及挺进。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