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奖惩之后
奖惩之间的分界线是高考,高分者上了名牌大学,低分者上了普通二流大学或落榜,前者奖励了一张名牌大学证书,后者失去了所谓的学历证明。奖惩之后,有人进了名企工作,有人开始创业。第二次的奖惩的分界线是个人能力,有人成了职业经理人,有人当了老板。第三次的奖惩分界线是品行,有人投机取巧走向了旁门左道,有人秉持赤子之心兢兢业业留得芳名。人生通常会有3次的转折点,至少8次的可能性,得与失都在转瞬之间,一次的失去不意味着什么,一次的得到也证明不了什么。只有明白每次的得失之后,自省、反思,重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进行下一次人生的组合。在普遍的可能性中创造新的奇迹,在普通的不可能性中创造新的可能性。
这个话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以及未来选择的方向,题目虽然没有新意,但是窥见一斑。
2.题目: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素养是什么,平素的修养。修养来自于你的家教,以及你的成长环境。阅读,不是教会你背诵美言美句,名人名言,而是通过阅读学习别人的人生,别人的思考方式,以及别人的为人处世。语文的素养没什么好谈的,如果个人素养提升,他表达的文字会自然流露。相反,如果语文素养提升,个人素养落后,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
建议谈谈个人素养提升。
3.题目:小羽的创业故事(“某人推出花茶新工艺,但很快被模仿,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他担心会破坏这一市场。于是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为材料,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你感觉怎么样?)
举这个例子的人肯定没有创业过,个人的影响力很少能够成为行业标准,而且还规范了市场,这完全是一种理想状态,就好像世上坏人很多,你要当好人,然后你公开当好人的流程,拟定好人的标准,身先士卒的去影响那些坏人成为好人。这种理想的创业状态不仅会误导了学生的创业思维,而且先入为主的观念让学生认为创业只要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发财致富。以致于,现在很多刚毕业的新人或者在校大学生不惜一切贷款为了创业。创业在他们看来就像题目中的例子一样,轻而易举成为致富带头人。高中生根本没有创业的时间和机会,更没有实践的可能性,让学生写创业的故事,就像让男人写生孩子的感觉。这道题完全是主观臆想出来的题目,或者出题人想呈现出创业大好的蓝海景观。
建议把这个题目改成:臆想的创业故事。
4.题目: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老腔”本人对戏剧没有太多接触,不予评价。
5.题目:神奇的书签
我没有书签,我家坐落于一个偏僻的小镇,家里很穷,爸妈为了供我读书,卖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弟弟很小就出去当童工,省吃俭用把每个月的生活费,一部分寄给爸妈,一部分给我交学费。我根本不知道它长什么样,我们学校都是穷人的孩子,没有人买得起书签,稍微有点零用钱,都要给爸妈增添伙食费,他们不仅要供我读书,还要照顾家里年迈的爷爷和奶奶。我也没有零花钱买课外读物,只能从其他高年级的同学那里借小人书看,书里没有书签,封面很旧,书里的字迹泛黄,到处是折痕。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想象神奇的书签会帮他们实现很多愿望,例如考上理想的大学、与书签成为好朋友、书签送给你很多书、书签变成宇宙飞船载你登月,幻想满足你所有的愿望。难道这样就可以证明我的想象力有多丰富吗?是不是越夸张就越有新意?是不是越不能实现就越能拿高分?我不想幻想,不代表我没有现象力,我只想拥有一枚不神奇的书签,以及一本没有折痕的书。
这道题按照出题人的思路和目的测试的是学生的想象力。这几年国外的学校都表示国内的学生缺乏现象力和创造力,于是这道题比较符合未来中国教育的方向理念。而类似这样的题目,还可以延伸出:神奇的书包、神奇的铅笔、神奇的墙皮擦、神奇的作业本等等。通过“神奇”让学生去构建一个空泛空间的世界,这不是在锻炼、造成想象力,这只是在提高幻想力。想象力和幻想力里区别在于,前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后者完全是天马行空的猜想。真正的想象力创造和发挥,需要设定具体的条件和环境,然后在某个方向上引导学生去想象,而目的是为了得到通过想象力之后,能够为我们的科技带来新的发展。并非是天马行动、不着边际的遐想。
*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孤另另/文
有事、没事也欢迎到我的公众号:yuedushare(点击微信右上角+号,添加朋友)小憩一下,嚼着文字,听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