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爱重口味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一旦吃了重口味的东西之后就吃不下清淡的食物了,难道吃盐多真的会上瘾吗?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践行减盐?
吃盐会上瘾
人们离不开的食用盐(氯化钠)的咸味究竟是氯离子体现出来的味道还是钠离子体现出来的味道?简单来说,目前一般认为氯化钠的咸味来自于阳离子——钠离子,钠离子被特定味觉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输送进味觉细胞,引起细胞膜内外电势波动,细胞电位变化使得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使得神经递质释放,激活下一级神经元,神经信号传递到中枢,产生咸味的感觉。
“口重不是因为爱吃盐,其实是盐上瘾。”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曾给一组实验鼠提供低盐食物,另一组则进行盐水滴注。他们将这些老鼠的脑部活动与正常饮食的老鼠的脑部活动进行了比较。他们还让一些老鼠3天不摄入盐,然后再让它们尽情喝盐水,在此过程中观察它们的脑部活动。
吃盐会让人上瘾(图片来自网络)
研究人员说,盐会让人上瘾,对盐的渴求会刺激同样的基因、脑细胞和大脑连接神经元。
2016年澳洲科学家首次发现吃盐上瘾的大脑神经元以及其机制,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他们发现,吃盐相关的阿片系统位于大脑的中央杏仁核区域,与积极和消极情绪产生的地方位于相同区域。对此,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能够为需要低盐饮食的人开发新的药物治疗。
食盐的量要怎么控制?
日常饮食中,人们对盐的摄入主要来自饭菜和其他食品中。饭菜中盐的含量没办法做到精确的判断,尤其是在餐馆里吃饭时,只能根据食物的咸、淡来猜测。但是,从超市里买回来的带包装的食品上,大部分都标明了盐或钠的含量。
考虑到我国居民盐(钠)的摄入量比较高,因此在营养标签中要求强制标示钠含量。根据国家规定,如果食品企业在食品标签上声称“低钠(低盐)”“无钠(无盐)”等,其钠含量都有具体要求,如低钠的要求是钠含量≤120毫克/100克或100毫升,所以,购买包装食品时,大家要仔细看标签,选择“低钠”或“无钠”食品,也是减少钠摄入的一种好方式。
含钠高的食物列表(图片来自网络)
而有的食品,在标签上的“配料表”中明明没有使用食盐(或者氯化钠),但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却不是“0”,有的甚至还挺高,这些钠到底从哪儿来?
不吃食盐,不代表不摄入钠,因为钠在食物中天然存在。日常我们吃的米面类、果蔬类、肉蛋奶类等食品,本身都含有钠,只不过含量有高有低。食品加工过程使用的添加剂中,也含有钠,如作为防腐剂使用的苯甲酸钠、作为增稠剂的淀粉磷酸酯钠、作为酸度调节剂的富马酸钠和碳酸钠、作为甜味剂的环已基氨基磺酸钠(即甜蜜素)等,如果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这些含钠的添加剂,也会给食品带来少量钠。
科学取代对咸味的依赖
徐维盛认为,培养清淡口味,需要一定的过程,要逐渐做到量化用盐。首先选用新鲜食材,通过不同味道的调节来减少对咸味的依赖。如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的鲜香味,有助于适应少盐食物,也可以在烹调食物时使用花椒、八角、辣椒、葱、姜、蒜等天然调味料来调味。
要学会科学减盐(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可以合理运用烹调方法,如烹制菜肴时可以等到快出锅时再加盐,能够保持在同样咸度的情况下,减少食盐用量,对于汤水较多的炖、煮菜肴,更要减少食盐用量。尽量在菜肴烹调时不加糖,以免掩盖盐的味道,同时减少糖的摄入。尽量不吃咸菜,或者食用前先用水冲洗或浸泡,以减少盐的含量。
第三要做好总量的控制。在家烹饪的用盐量不应完全按照每人每天6g计算,应考虑大人、孩子不同,还有日常零食、即食食品、黄酱、酱油等的食盐含量。如果在家只烹饪一餐,则应该按照餐次食物分配比例计算食盐用量,如午餐占三餐的40%,则一餐每人的食盐用量不超过2.4g(6g×40%)。
最后,我们也要特别注意隐性钠的问题,少吃高盐(钠)食品。一些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没有咸味,但在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食盐,如面条、面包、饼干等;鸡精、味精含钠量较高,应特别注意,尽量不用或少用。
文/记者 李荔 图文编辑/陈永杰
采访专家:徐维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