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表展的第30个年头,作为一个对钟表有着喜好的人而言,我是抱有惭愧的,这仅是我第二次参加。相较于去年,今年的变化会更为突出,从不提倡将自己限制在“品牌”的怪圈,同时表展的目的也不是单纯的为大家展示一些品牌,背后一定有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
展方为准备了一个丰富的周期活动表,对钟表文化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索。不知,有多少人会认为表展嘛,仅是一个“买卖”的地方。反而,我所体会到的恰好完全脱离开了这个概念。深圳表展通过《时间·4个事儿》这部微电影做了一次很好的陈述,通过四个不同年龄层生活和情感上的真实故事,将时间的寓意推向高潮。
而在第17届中国钟表高峰论坛上,企业家们为智能领域发声,通过他们对手表的理解,如何才能结合传统钟表行业,如何才能突破传统行业,如何才能找到属于中国制造的未来之路。3年前,我和业内老师讨论智能腕表是否会成为中国制表的关键。2年后,我们又在思考新能源汽车是否将是弯道超车的关键,答案留给时间吧。
高峰论坛是在于“讨论”以时间和现代为代入的一种基础延伸。
以产业设计未来,是一个恰到好处的主题。使用大数据的角度来看待未来行业的趋势发展,是这次高峰论坛的最大亮点。其实大家心情都一样,都迫切看到中国在国际制表领域上的发声越来越大。
如果你对钟表感到好奇,于钟表文化是有喜爱的,那么错过由堂主常伟老师主持的《时间书吧》是一件足为可惜的事儿。从时间有序-匠心有约,到机芯之妙-中瑞之交。堂主邀请了各路钟表界的大咖,从各个维度讲述了他们对于钟表符号的理解。
如果有对钟表二级市场感兴趣的表友一定会了解,云鱼(杨军华)在这个领域一定有着独特的发言权。
时间书吧有一段嘉宾之间的“交锋”,一并放上。看大咖们是如何针尖对麦芒,王琦良VS陈瑞详,各抒己见讲述了他们对钟表的理解。
那么在表展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些什么表款的展示呢?首先看AHCI瑞士独立制表协会们为大家带来的作品。独立制表人中,中文名的这些大师们尤为亮眼。
郭鸣老师的嫦娥奔月,七点位的白兔以30秒逆跳的方式运动,而东方神韵的嫦娥形象在此刻也变得栩栩如生。
谭泽华老师的分轴擒纵器模型展示。
徐家宝老师的“龙龟戏珠仪”:巨龙、乌龟、鲇鱼、锣鼓等中国元素全部融入其中,两千多个零部件都由他亲手制作。这“龙龟戏珠仪”的主题是:大爱无垠,欢乐祥和。
林勇华老师的“海龟”新表,将摆轮放置到了中央位,机芯的结构也跟我们往常所看到的钟表机芯有很大不同,并非圆形而是跟着表壳的角度、尺寸一起在改变。
我们再来看看传统品牌。
今年巴展上展示的飞亚达敦煌系列也同可以看到。以往表友间喜欢说飞亚达只会做表壳,这不人家字面可是也下足了功夫。这几款腕表展示了鹿王本生图、胡旋舞和菩提树双飞天这些来自敦煌的故事,将精美绝伦的壁画通过珐琅工艺的方式,体现到腕表身上。
飞亚达还留有一个大招,那就是沐杨时计---轩辕剑。这款腕表从初稿到成品历经七年岁月的洗礼才得以用轩辕剑的形态展现,孙磊(孙沐杨)为主设计师,机芯的开发和制作则是在瑞士进行和完成。
巧妙之处在于,12把剑刃以作小时指针盘于字面之中,而每一把剑刃都有一条对应的轨道,当中央位置的分钟经过12点位置时,相对应的剑就会出鞘。
如果小时时间由12点→1点时,其余11把剑刃会瞬间归鞘。这个理念应该是借鉴了圆桌骑士的元素,似班师回朝的味道。古王皆有君子之气,亦有皇上君临天下之说,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从来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剑刃略显苗条,却也不失刚毅。
雷米格算作是一个年轻、有趣同时也是少数以瑞士品牌的身份参加深圳表展的品牌,早期以个性独特的定制服务于上流阶层,大概在13年前才开始进入到亚洲市场,不管是深展或是港展都有见到它的身影。
他家表款的特点就是轮盘,可以把各类元素一并吸收融入到表款之中。但也是在这个吸收养分的过程中,似乎光合作用有点超度,乃至于出现了一些尴尬的表款。
如果你是国表的爱好者,这次的北表就绝对值得多了解一番。不仅是北表的现代制表有展示,表展中还有时间博物馆,一段历史,一段时间,腕表是最好的见证者。
北表用了61年时间,经历了中国钟表从无到有,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元素之丰富、文化符号之鲜明,都令人为之炫目。相信在未来与飞亚达的合作之中,可以让北表走上一个新的高度,工艺与传承需要被认可与击掌,才能更好地革新。
表展中品牌种类之繁多就不一一复述了。除开可以看到品牌们为大家带来的表款,这里还提供着为钟表爱好者们准备的日常工具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制表工具。其中还包括精工为大家带来的机芯讲解,此般盛宴在国内除开深圳表展无人出其右。
老邓说表:
聊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对深圳表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实际上,这种体验会更加丰富,限制于篇幅只好作罢了。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感受来自钟表文化的魅力,绝非说只是看看展表就已矣。你可以是喜欢文化的,也可以是动手达人,此般收获唯在深圳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