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盐饮食,世界各国如何控制?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不与饮食息息相关。然而有很多人经常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认为这样吃才痛快。但是常吃“重口味”食物对人体健康并不好,容易对身体产生很多影响。

全球发起减盐运动

基于摄入过多盐会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多种慢性病,目前减盐行动已经成为全球控制慢性疾病的共识。2013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将“到2025年将盐摄入量相对降低30%”作为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9个自愿性全球目标之一。目前,全球已有近超过一半的国家启动了全国性减盐指南或行动,制定了本国的工业减盐指南。

基于摄入过多盐会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多种慢性病(图片来自网络)

芬兰大力推广含钾盐,堪称限盐先锋。芬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推广食品企业通过使用含低钠、高钾的矿物盐代替传统钠盐,降低食品中的钠盐含量。近年来,芬兰的食品标签也实行了“红绿灯”标识,含盐量超高食品,包装上标以红色,稍高的标以黄色,低盐的标以绿色。美国纽约的餐馆盐超标要警示。美国纽约市规定,连锁餐饮店菜单,必须在钠含量超过每日建议摄入量的食品上加注提醒标志。自此,纽约将成为全美第一个在菜单中附有盐分超量警告标签的城市。

而意大利减盐从面包饼干做起,意大利人每天摄取的食盐中超过40%来自面包饼干。近年来,意大利许多面包房自愿参加了“低盐糕点有益健康”活动,他们供应的面包含盐量已从2%降至1.7%。

减盐食品热销日本,各大超市内随处可见“减盐”字样。目前减盐食品主要集中在酱油、蘸汁、调味汁等食品上,而传统的日本料理都含有很高的盐分。在此基础上,日本在大力推行减盐运动,倡导国民降低盐的摄取量。

减盐食品热销日本,各大超市内随处可见“减盐”字样(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国际上,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率先革新产品,联合利华、卡夫、雀巢、玛氏等积极推行减盐计划。其中,联合利华在2009年提出每年减少食盐用量9000吨;卡夫食品2010年宣布在两年内减少北美市场平均10%的钠含量;亿滋在2017年已经达成减少5%钠含量目标……

在中国,一些“隐藏盐”的调味品也开始掀起了“减盐”风潮,各种低盐、减盐的酱油、鸡精、薯片等相继推出。其中,厨邦将产品含盐量降低到13%以内;李锦记推出的薄盐生抽盐分降低25%;安琪公司推出的酱油减盐专用YE减盐30%;乐事中国低盐系列薯片钠含量减少了50%。

2030年全民减盐20%

作为全球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启动了一系列的减盐行动。2016年,国家健计委就在全国范围重点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同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食盐摄入量下降20%的目标;2017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再次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的目标”。

“目前,我国提倡低盐饮食,是相对于国内居民膳食实际的10.5克盐而言,并非是越少越好。”徐维盛强调,通常我们听到的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是对广大普通人群而言,在特殊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中的人们,需要另当别论,不能以面概全。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大量出汗时,我们也推荐适量增加饮水量,补充电解质。而对于大部分城市轻体力劳动者,实际上食盐的摄入量是远远超过身体对盐(钠)的需求量,因此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才会发起减盐的倡议。

2017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的目标”(图片来自网络)

徐维盛说,关于每天到底吃多少盐最好,国际专家们已讨论了很多年,至今盐摄入量的健康标准也越发明晰。1989年第一版《居民膳食指南》就提出了“食盐要限量”的建议,1997年修改为“吃清淡少盐的膳食”,2007最新版沿用了1997年的说法,并推荐6g的摄入量;而到了2016年,这一推荐量被更改为“6g以下”,大约是一啤酒盖的量。

最新版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多于6g。我国的膳食指南近30年的时间历经3次修改,盐摄入量的健康标准也越发明晰。专家们其实已经明确说出了答案:要吃盐,别多吃。

徐维盛提到,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饮食指导,定量控制食盐的烹调用量,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咸菜等高盐加工的食品,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注意阅读营养标签,降低隐形盐的摄入,是控盐减钠、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

控盐重在减钠

提及减盐的初衷,徐维盛着重从钠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表示,人体摄入的钠在小肠几乎全部被吸收。正常人体钠的含量为60mmol/kg?bw(bw代表的是体重bodyweight),其中50%分布于细胞外液、10%分布于细胞内液、40%分布于骨骼中。体内钠分为可交换钠和不可交换钠,可交换钠约占总钠量的70%,与血浆中的钠进行着弥散平衡;而不可交换钠主要与骨骼结合,吸附在致密长骨中的羟磷灰石晶体表面。

控制吃盐重在减少钠的摄入(图片来自网络)

徐维盛介绍,人体对钠摄入水平的适应性很大。正常情况下,每日摄入的钠只有少部分是机体所需的,而大部分通过尿液排出,肾脏排出的钠大致接近摄入量,另有小部分通过粪便、皮肤排出体外。

通常粪便排泄钠的量与摄入量并无关系,即使摄取很多,排出的量依然很少。通过粪便排泄的钠每天不足10mg。只有异常情况比如腹泻时,会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包括钠、钾、氯等离子,从而造成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剧烈运动和过于紧张时,少量的钠会随汗液通过皮肤排出体外。但是,汗液中钠的浓度在不同个体中差异较大,在35℃以上的生活环境或者是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的生产劳动工作环境,例如夏季野外作业(如集训和行军)、高温车间或场所作业(如炼钢、炼铁、炼焦和铸造)等,每人每天出汗量可达3-8L,随汗丢失的氯化钠可达20-25g/天或更多。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记者 李荔 图文编辑/陈永杰

采访专家:

徐维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