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班干部的孩子更有前途?

当过班干部的孩子更有前途?

该不该让自己的孩子当班干部?这是令许多家长纠结的问题。一方面,家长希望可以借此来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班级事务过多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

根据Kuhnand Weinberger的研究,在美国高中担任过班干部对孩子的将来有积极影响。那是因为当过班干部的孩子能力本来就较强,还是因为当了班干部本身培养了他们的领导能力?

Andersonand Lu(以下简称AL)最近发表在《管理科学》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中国中学生的情况,通过经济学实验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该实验在江苏省某城市的一所中学展开。实验的对象是该中学初一年级的七个班级。作者首先让班主任为每个班级主要的班干职务分别挑选两个候选人:第一候选和第二候选。(第一候选人是班主任心目中的理想人选,第二候选人是备选。)然后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把这七个班级分成两组,在第一组中,作者选取第一候选担任班长、文艺委员和语文课代表,第二候选担任其它需要的职务;而第二组班级则让第一候选担任副班长、劳动委员、英语和数学课代表,第二候选担任其它职务。

一个学期以后,作者分析了班干部同非班干部(包括未指派上的候选人及非候选人)在各方面发展的差异,主要的发现如下。

首先,担任班干部的第一候选的学习成绩有提高,但担任班干部的第二候选的成绩却没有多大变化。与此同时,第一候选认为班级工作减少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而第二候选则不认为有影响。因此,对第一候选来说,尽管处理班干事务与学习有冲突,但成绩最终还是提高了。究其原因,作者认为第一候选担任班干部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可能比以前更多了。

为什么担任班干部的第一候选会更努力地学习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希望用好成绩来保住职位;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们不想让老师失望。还有,对他们而言担任班干能更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如果成绩不好的话就会尴尬了。

其次,作者研究了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在自信心和抱负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发现,第一候选担任班干部后变得谦虚了,但是第二候选担任班干部后谦虚程度没有显著变化。而且担任班干部使得所有的班干学生比非班干学生更愿意在未来接受更多的教育。

作者最后考察了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在社交圈中受欢迎程度的影响。他们发现,对于被任命为班干的第一候选来说,他们在同学中更受欢迎了,并且在一个虚拟的班干部选举中获得的选票大幅增加。有趣的是,对于被任命为班干的第二候选,他们的好友变少了,并且在虚拟的班干选举中获得的选票增加不多。这一发现至少说明两点:首先,老师们对班干的选择是比较公正而且为同学们认同的;其次,担任班干能否得到同學们的认同,关键在于担任班干的自身素质。如果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出于某种原因被任命为班干的话,他甚至可能由于不是众望所归而遭到私下的反对!

因此,AL的研究表明,担任班干部的确有利于激发综合素质高且名至实归的候选人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增加他们在同学中的欢迎程度。但是,这些正面的效应对第二候选人(不是名至实归的)却不太显著。

因此可以说明,不少家长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官瘾”去给老师送礼,是没必要的。如果他不适合当班干的话,即使当上了对他也不会有大的帮助。而对于那些被任命为班干的孩子,家长们应该放心鼓励他们为班级服务,因为这对于他们的成长的确大有裨益!

(李爱媛荐自《南都周刊》)

责编:Ester

作者:杨桓兴 叶立新

来源:《今日文摘》2017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