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但高考衍生出的“高考经济”还在持续发酵。眼下也正值毕业季,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们,按传统,答辩结束后,拍完毕业照、吃完散伙饭,也就走完了大学的最后一步。而近几年,毕业旅行、毕业写真等方式来纪念即将逝去的大学时光。这样的“毕业仪式”悄然火热,似乎不这么来一下就缺了点儿什么,可这背后的消费,还真不低。
毕业季成消费季,钱都去哪儿啦
据某人才网近期针对“毕业季消费”开展了一项调研,数据结果显示,在受访的应届毕业生中,平均消费在6000元以上。其中,超过45%的毕业生毕业季开支达到6000元以上,超过10000元者高达26.71%,而毕业开支能控制在3000元以下的仅为17.77%。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毕业季消费”数据与近期公布的多地平均工资形成对比,大学生的毕业消费水平已赶超当地城市平均月工资。
从消费结构来看,调研数据显示,找工作、租房及交通费等“刚需消耗”占据毕业季整体开支的44.2%;其次是毕业季的各种纪念活动,如毕业聚餐、毕业旅行以及毕业写真等,达到总开支的35.15%;此外部分毕业生为了提升个人形象,在微整形、置办服装等方面也有不少开支,占据整体开支的20.65%。
毕业消费,是放纵还是管束
刚迈出学校大门,90%以上的大学生开支,还是伸手向父母要。经济宽裕的无所谓,反之是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再苦不能苦孩子”,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对此,某学院一位教授认为:毕业生应当量力而为。“找工作的一些花费是必要的,但毕业聚餐、谢师宴之类的活动不要过度狂欢,其实可以用其他形式代替,比如以前流行的班级茶话会形式,花钱不多而且气氛很好。”
而某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虽然毕业季各种活动以及开销不可避免,但对于普遍缺乏经济收入能力的毕业生而言,仍需要量入为出,做好支出规划。其还表示,当下的就业形势可能使得一些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充满焦虑。旅行、写真、散伙饭等超前消费是他们焦虑心态的一种体现。
但北京方圆认为:比起花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毕业季花的这些钱是作何用途、花得有无价值?他们是否真的在挥霍、浪费钱?由报道可知,毕业季租房、求职、聚餐、旅行最“烧钱”。
1、租房、求职是“硬性刚需”、必要开支,是为了生活、为了前途和未来。
2、聚餐是同学间社交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就指出,人类有着社交需求,因此在毕业各奔东西前最后一次相聚,是为友谊、为共同的记忆和情怀,为彼此之间感情的联系和巩固。
3、旅行,这是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和胸怀的极佳办法,而众所周知,工作之后往往是“有钱没时间去旅行”,在结束学生时代、进入社会的“大染缸”前再去感受世界的美,难道不是很好吗?
总结:毕业季消费还需要理性对待,毕业生要学会量力而行,不能“挥霍”要注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