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印度海基核威慑力量正在崛起?

印度海基核威慑力量正在崛起

△“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发射K-15潜射弹道导弹示意图

2018年8月12日,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INS Arihant)在海面下20米处成功发射了K-15潜射弹道导弹,初步形成“弹艇合一”作战能力,同时也标志着印度继美、俄、英、法、中,成为第6个拥有海基核威慑力量的国家。2018年11月,印度总统莫迪宣布,“歼敌者”号核潜艇携带弹道导弹完成了首次“威慑巡航”,巡航时间超过1个月,加上“大地”“烈火”系列陆基弹道导弹和可携带核武器的“幻影”2000H、“美洲虎”-IS/旧战斗机,印度已初步形成“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

印度高度重视核力量的建设

长期以来,印度将“支配南亚,控制印度洋,增强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争当世界一流国家”作为其总体发展目标。其国家军事战略可概括为:大力提升核威慑的战略地位,打造常规军力优势,实施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的攻势作战。印度认为,核威慑与常规威慑相结合是维护国家安全最为有效的手段。印度一方面持续推进核武器化,追求可靠、有效、可信的核威慑,以压制巴基斯坦的核能力,抗衡中国的“核威慑”;另一方面加速常规军备的升级换代,打造常规军力优势,以此形成相互补充的威慑能力。

印度在1998年5月进行了系列核试验,并宣布成为核国家。1999年8月,印度公布了关于其核战略思想的《印度核原则草案》,经过不断完善,2003年1月公布了最终版。这份文件力图说明核武器在印度国家安全中所起的作用,并界定有关核武器使用的方法与目标。印度在该原则的指导下,一直谋求建立一支由陆基、空基和海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

2004年,印度海军公布《印度海洋军事学说》,提出“远海歼敌”新战略。该学说主张调整海军军事战略,从传统的“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思想转为“远洋进攻”战略,通过重点发展弹道导弹潜艇和航母来建立可靠的海洋核威慑能力,同时,打造一支力量均衡、结构合理、具备相当威慑力的现代“蓝水海军”,将敌人消灭在近海之外。

在2007年的《自由使用海洋:印度海洋军事战略》、2009年更新的《印度海洋军事学说》以及2016年的《保障海洋安全: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等战略文件中,均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研制,尽快建成海基核力量。同时,印度海军认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是确保印度拥有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关键装备。

印度海基核力量建设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当前,印度是除美俄外,第三个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国家。与陆基、空基核力量相比,海基核力量在“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中地位首屈一指,其核心装备也一直是世界核大国的发展重点。例如美国将“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确定为优先度最高的武器装备研发项目;谋求复兴的俄罗斯首先发展的也是“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即使穷的连军舰也造不起的英国,也没有放弃维护费用高昂的战略核潜艇;而法国“幻影”战略轰炸机退役后,“凯旋”级战略核潜艇成为其唯一的战略核力量。

海基核力量之所以备受世界核大国青睐,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战略核潜艇采用降噪“安静”技术、深潜技术、水声对抗技术以及各类先进的隐身技术等,使其隐蔽能力不断提高;二是机动性能好,可弥补弹道导弹射程不足。在战略核潜艇发展初期,利用核潜艇的机动能力弥补弹道导弹射程不足是海基核力量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对于印度这样的新兴核武器国家来说,这是其在发展海基核力量时肯定会考虑到的因素。与美俄中超过8000千米的洲际潜射弹道导弹距离相比,其在2018年服役的K-15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只有700千米,战斗部非常小、不具备分导头、精度也不高,无法在远海、深海作战,只能在近海发射,局限在印度洋范围内。因此,核潜艇的机动性能对于印度海军来说至关重要;三是自给力、续航力和突袭威力大。一般来说,战略核潜艇的自给力均在90天以上,可远离基地,深入敌方控制区进行长期的巡逻监视活动。同时,战略核潜艇还携带了数量众多的潜射弹道导弹,威力不可小觑。例如,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携带24枚“三叉戟”弹道导弹,连续发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分钟,以此计算,1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可在半个小时内将一个中等国家全境打回石器时代,完全瘫痪一个大国;四是对环境依赖性低,确保本土安全。潜射弹道导弹系统集成程度非常高,其发射、指挥、通信和機动等系统完全集中在一艘核潜艇的内部,使其几乎不需要依托周边环境和地理状况,其可以完全摆脱地面设施而独立作战。正是因为海基核力量的这些优点,世界核大国都积极投入巨资发展海基核威慑力量。

当前,印度在核弹头、潜射弹道导弹以及战略核潜艇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其海基核威慑力量形成战斗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洲虎”-IS/IB战斗机由法国和英国联合设计。印度于1978年10月选择向英国购买“美洲虎”-IS/IB战斗机△“幻影”2000H战斗机是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印度于1982年10月订购了40架△“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最第五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主要用于替代“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核弹头数量逐年扩大

核弹头是一种具有远程威胁的核武器,它能够与导弹、航空炸弹等载体相结合,实施远距离攻击,并且威力远超普通炸弹。在全球拥有核弹头的国家中,俄罗斯和美国两大军事大国占了总数95%。2018年6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关于全球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状况的年度报告指出,尽管全球核武器数量逐年在下降,但印度持有的核弹头数量却持续增加,从2016年的110~120枚,到2017年的120~130枚,再到2018年的130~140枚,核武库规模逐年扩大。2015年9月,世界著名核力量评估机构美国《原子科学家公報》发布了《2015年印度核力量》报告,报告指出当时印度已经生产了约540公斤的武器级钚,足以制造135~180枚核弹头,但这些弹头未必使用了所有的材料。另悉,2030年前印度还计划建设6座快中子反应堆,其研制武器级钚的潜力将大幅增强。

△“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是俄罗斯目前最新一代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目前已有3艘服役△“三叉戟”系列潜射弹道导弹由洛马公司研制,目前最新的型号为“三叉戟”ⅡD-5型

持续推进多个型号潜深弹道导弹发展

为了打造海基核威慑力量,在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上,几乎是零起点的印度可谓执着顽强且雄心勃勃。1991年开始,印度启动了由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主导的“综合制导导弹发展计划”,而研制印度首个潜射弹道导弹就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了满足潜射导弹发射试验,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启动了P-78水下发射试验平台的研制,并由印度拉森&苏伯罗尔(Larsen & Thubr01)公司负责建造。P-78水下发射试验平台,是一种可以沉入水下的大型驳船,可在不同深度进行试验发射,平台内部设有控制室,可容纳8~10名操作人员。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图为“宾夕法尼亚”号战略核潜艇(SSBN-735)△图为“丹努什”导弹,该导弹是印度“大地”近程弹道导弹的海军版,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在水面舰艇上发射的弹道导弹△图为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设计的最新的W87弹道导弹核弹头

在弹道导弹方面,印度相继推出了“大地”系列弹道导弹、“烈火”系列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其中,“大地”系列和“烈火”系列陆基弹道导弹已服役多年,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由于陆基弹道导弹和海基弹道导弹在关键技术上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在陆基型号基础上发展潜射型号,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只需进行适应性改进,并配备必要的水下平台,即可形成作战能力。因此,印度的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基础都是源自于陆基弹道导弹。目前,印度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主要包括K-15、K-4、K-5三个型号。

K-15潜射弹道导弹

K-15潜射弹道导弹是印度发展的第一型潜射弹道导弹。2008年,K-15潜射弹道导弹使用P-78水下发射试验平台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试验,发射深度50米;之后经过4年多的试验和改进,2012年3月,印度海军对K-15潜射弹道导弹进行了全射程试验,此次试验在安得拉邦的维萨卡帕特南海岸进行,导弹在飞行将近700千米后击中目标;2013年1月27日,K-15潜射弹道导弹进行了最后一次水下发射试验后,印度官方宣布该型弹道导弹完成研制试验,转入工程制造阶段;2015年11月26日,K-15潜射弹道导弹在“歼敌者”号核潜艇上成功发射,完成“弹艇合一”试验,印度海基核威慑力量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上半年,K-15潜射弹道导弹开始在印度海军服役;2018年8月,印度海军在维萨卡帕特南海岸对K-15潜射弹道导弹进行了3次作战试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12日的第3次试验是完整配置作战试验,K-15潜射弹道导弹由水下近20米深,距离海岸10千米远的“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发射,导弹按照预定轨道,精度命中目标,这标志着印度正式具备潜射弹道导弹打击能力,其初步形成“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从技术上来说,目前射程在1000千米以内的潜射弹道导弹只有K-15一种,我国1988年在092型战略核潜艇首次试射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也是K-15潜射弹道导弹的两三倍。虽然,K-15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只有700千米,对于实战价值极为有限,但对于印度海军实现“弹艇合一”,建立水下核威慑能力而言,的确是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K-15潜射弹道导弹为二级固体弹道导弹,质量在5.5~6.5吨之间,弹长10米,弹径0.74米,第一级和第二级火箭发动机长度分别是2米和6米,可携带180~1000千克多种质量弹头;K-15潜射弹道导弹采用中段GPS/惯性、末端光电/主动雷达制导,还可接受导弹卫星的引导,试射中的精度达10米以内,具备精确打击能力;K-15潜射弹道导弹可携带多种弹头,包括常规高爆弹头、子母弹头以及印度自研的当量1.7万吨,质量约170千克的Mk-4、当量5万吨,质量340千克的Mk-5和当量15万、质量550千克的Mk-6多种当量的核弹头,可打击多种目标。

△印度媒体将“烈火”-5与中国的弹道导弹相提并论,称“与中国在2009年国庆阅兵中展示的‘东风’-31A洲际导弹颇有相似之处”△K-15潛射弹道导弹从“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上发射而出

K-4和K-5潜射弹道导弹

K-4潜射弹道导弹是印度研制的第二型潜射弹道导弹。由于K-15潜射弹道导弹相对较短的射程,使其在二次核打击任务中的实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启动了射程更远的K-4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发。2014年3月24日,印度海军在孟加拉湾首次对K-4潜射弹道导弹进行了水下发射试验,试验中K-4导弹飞行距离超过2000千米,该试验被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证实,但印度官方并没有正式宣布2016年3月31日,印度海军在“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上首次发射了K-4潜射弹道导弹,尽管所试射的K-4导弹并未携带核弹头,但其拥有超过3500千米的射程,远远超过K-15潜射弹道导弹的700千米,标志着印度海军在海基核威慑力量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12月17日j印度海军再次进行了K-4潜射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但此次试验K-4导弹未能从水下发射管中成功发射,最终试验以失败告终。据国外媒体报道,此次试验K-4导弹在测试过程中始终没有被激活,最终发射命令发出后电池耗尽,导弹留在发射管中。更糟糕的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科学家甚至无法从发射失败后的试验发射管中取回导弹。虽然,K-4潜射弹道导弹研制并不顺利,但其对于印度海军形成真正的海基核威慑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未来印度海军还将继续投入人力物力推进K-4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

K-4潜射弹道导弹是在陆基“烈火”-3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采用两级固体发动机,最大射程3500千米,直径1.3米,重约17吨,可携载2000千克的常规/核弹头。相比于K-15潜射弹道导弹,K-4潜射弹道导弹射程更远、打击范围更大、生存能力更强,如果未来K-4潜射弹道导弹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可大幅提升其突防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未来每艘“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可携带4枚K-4潜射弹道导弹,如果该型导弹从印度洋的北部发射,其可以攻击巴基斯坦全境和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对周边国家的沿海中心城市形成实质性威胁。

K-5潜射弹道导弹是在“烈火”-5陆基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来,其采用三级固体发动机,预计射程超过6000千米,截止目前为止,该型导弹并没有发布任何发射试验消息。

虽然K-4和K-5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不断增大,未来一旦服役将是印度海军海基核威慑力量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但其总体性能水平与美俄等先进国家的潜射弹道导弹仍有巨大差距。例如,俄罗斯的“布拉瓦”和法国的M51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均超过8000千米,更不用说美国射程超过1万千米的“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了。

多措并举推动战略核潜艇发展

印度对于谋求拥有“二次核反击”能力由来已久,一直在积极寻求发展各种可以实施核报复的力量手段,而具有较强隐藏能力的战略核潜艇则被认为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武器。虽然印度从俄罗斯租借了核潜艇,但其也认识到,光靠租借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二次核反击”能力问题,必须要实现自主研发能力。

△俄国网友制作的“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空中飞行概念图△M-51是法国最新的潜射远程弹道导弹,从2010年至2018年逐步装备到“凯旋”级战略核潜艇上

印度国产核潜艇的研发,可以追溯到50年以前。早在1970年,印度就开始酝酿国产核潜艇计划,并于1984年正式批准启动先进技术舰艇(ATV)项目,而印度第一代国产战略核潜艇“歼敌者”级就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工作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牵头,印海军、印度原子能部(DAE)和孟买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ARC)共同参与。

△“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是印度海军发展的最新型本土设计的战略核潜艇,从图中可以看出K-15潜射弹道导弹在发射管中的状态△2018年底,印度媒体宣称,印海军将花费33亿美元租借第三艘“阿库拉”级核潜艇

为了自主研发国产核潜艇,印度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计划的执行。首先,通过租借苏联/俄罗斯“查理”级、“阿库拉”级核潜艇,印度掌握了运行核潜艇经验,培养大批技术人员和艇员;其次,印度对印度斯坦造船厂、果阿船厂等进行多次现代化升级改造,为核潜艇建造配备了新的船坞和厂房;最后,其还积极与俄罗斯开展合作,最终在俄罗斯技术人员帮助下,印度攻克了核潜艇总体和结构设计、核反应堆小型化等关键技术。

印度当前只拥有1艘战略核潜艇,即“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该艇于1998年就开始了建造工作,由于各种技术问题,其下水一再被推迟,最终于2009年7月26日下水;2013年8月10日,印度海军激活了“歼敌者”号核反应堆;2014年12月15日,“歼敌者”号开始海试,并在之后参与K-15和K-4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2016年8月,“歼敌者”号低调交付印度海军,完成了印度国产核潜艇研发的重要里程碑。从其各个关键时间点可以看出,“歼敌者”号的服役之路极为坎坷。目前,“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的2号艇“觅敌者”号(INS Arighat)于2017年11月19日,也在维萨卡帕特南的印度斯坦造船厂低调下水,预计2021年服役。根据印度海军规划,未来其将建造5艘核潜艇,其中包括3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和2艘攻击型核潜艇。

“查理”级核潜艇的首艇(编号K-43)在1988年1月到1991年1月期间租借给印度海军,并改名为“查克拉”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租借国外的核潜艇

印度首艘国产战略核潜艇“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长111米,艇高15米,艇宽11米,配置有4个垂直发射管,可携带12枚K-15潜射弹道导弹或4枚K-4潜射弹道导弹导弹。潜艇的主动力系统为加压轻水式反应堆,反应堆功率为82兆瓦,由印度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IGCAR)开发。“歼敌者”号排水量约为6000吨,水面速度可达12~15节,水下速度可达24~30节,编制艇员95人

“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主要是基于俄罗斯的“阿库拉”-Ⅰ级攻击核潜艇设计,目前印度海军对于“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的定位是技术验证平台和未来艇员的训练平台。总的来说,“歼敌者”号的服役是印度海军在核潜艇研制能力方面的重大突破,使印度熟练掌握了包括压水式反应堆、声呐与声音导航及测距系统、长波通信系统以及系统集成等多种核心技术,为今后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当前,印度已经拥有了战略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并初步实现了“弹艇合一”作战能力,印度勉强跻身于世界导弹核潜艇家族中,这在南亚地区、印度洋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在和巴基斯坦的较量和对比中,印度率先具备了真正“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可以说,近年来印度在海基核威慑力量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与世界核大國相比,其战略核潜艇的数量、技术水平、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都差距甚远,距离形成真正的海基核威慑力量尚待时日。

[编辑/何懿]

作者:凌云

来源:《兵器知识》201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