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中国红”,你听过“中国绿”吗?

说起能代表中国的颜色,

你首先想到什么?

是不是“中国红”!

的确,这热烈的色彩

似能与中国人身体中的血液呼应

人们用它来涂抹最庄严的墙

装点最喜庆的日子

表达最强烈的情感

……

但是,今天知力君要给你介绍

另一种被冠以“中国”的颜色——中国绿

“中国绿”的故事

绿色是我们对植物的第一印象。几乎每种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可以反射绿色光波、又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而古人利用植物制备绿色染料,实际上就是提取叶绿素。所以,理论上每种披着绿衣裳的植物都能作为绿色染料,物种选择应该相当丰富,可事实却没这么简单。

制绿原来并非易事

植物总以绿色面貌走进我们的视野,以至于我们不知不觉地产生一个误解:植物很喜欢绿光。实际上,植物不仅不喜欢绿光,还制造出一种叫叶绿体的细胞器来反射大部分绿光。这些绿光被反射进我们的眼球后,便使我们对植物产生了绿色的“视觉印象”。如果我们能把叶绿素提取出来,通过某种染色技术将其“粘”到织物上,那织物不就可以反射绿光,和植物一样呈现绿色了吗?

▲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反射了大部分绿光

可惜的是,中华大地上草木千千万,能够大批量生产绿色染料的植物却寥寥无几。因为,叶绿素化学结构不稳定,往往在高温熬煮的过程中就被破坏了,使得染液最终变成黄色!

所以不管东方亦或西方,古人染绿大多采用蓝和黄两种色素混合复染的方法,而极少单独拿某种植物来制绿。但这也不代表没有合适的植物能提供绿色染料。

蜚声海外的“中国绿”

通过长期的摸索实践,我国古代人民还是找到了一些可以单独染绿的植物,如冻绿。也许你对这个植物名称感到陌生,但它其实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一种特别常见的城乡绿化植物,为鼠李科多年生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有很多别称,如“黑刺果”、“黑狗丹”,指其果实像黑色小球;如“皂李”,指其果实黑色、叶似李叶;如“绿皮刺”、“地青针”,指其枝端常常变成锐刺等。

▲冻绿的果实像黑色小球,枝端常变成锐刺(摄影/顾余兴 供图/PPBC)

其中,流传最广的俗名当然是“冻绿”了,因为这种植物除了能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增添绿意外,更是古代最为重要的天然绿色染料之源。其鲜嫩的果、叶、枝皮等部位均富含绿色素,制成的“冻绿染料”既能直接沾染天然纤维,也能借助金属离子媒染剂而附着于织物上。《光绪永嘉县志》中写道,温州冻绿布因“天寒时染则鲜翠,故名冻绿。”“冻”字表明,古人充分认识到绿色素不耐高温、易变色的缺点。

▲冻绿鲜嫩的果、叶、枝皮等部位均富含绿色素(摄影/马欣堂 供图/PPBC)

追溯起来,大概至唐宋年间,人们才开始用冻绿染绿。明清两代是冻绿的应用顶峰时期,南北各地几乎都有冻绿染布作坊。我国古代人民还创造了多种制绿染绿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用水提取冻绿的嫩果鲜叶之汁,直接涂抹在织物上,或者浸泡织物。此法应特别注意,取汁的水温不能过高,若想绿色更深更纯一些,则要重复多次浸染织物,否则会很接近黄色。

据说,用冻绿染料染的织物不易褪色、变色,尤其是丝绸制品,具有良好的耐光、耐酸、耐碱性。我国在利用植物制染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冻绿的制染技术也早已蜚声海外,以至于冻绿染料在国际印染业内获得一个美称——“中国绿”,如同中国蓝、中国红代表了我国古人杰出的天然制染智慧一样。

撰文/陈莹婷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