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18天突破苏联纵深600公里,却传在这里被牵制32天?

1941年的6月22日,德国不宣而战,分南、北、中三路在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同时向苏联发起了进攻。短短18天,德军突进其纵深600公里,毫无准备的苏军完全被打蒙,在他们的脑海里要么束手待毙,要么拼命后撤。

可是,与之相反的,在距边境一俄里的布列斯特要塞,守军却进行着顽强的抵抗。在长达32天的防御中,他们付出2500人阵亡的代价,给凌厉攻势的德军当头一棒,也正式苏联卫国战争的序幕。他们真的有那么传奇吗,凭什么坚守32天?

如今的布列斯特要塞

这还要从要塞的的历史说起。

其实,布列斯特早在一战期间就闻名于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为了保护新生政权,列宁决定采取妥协,寻求和平的手段,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以割让领土的代价退出一战。事后表明,这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

随后,该要塞在苏联与波兰之间几经易手,直到1939年与德国瓜分波兰后,布列斯特及其要塞又成为苏联领土。作为连接华沙至莫斯科以及立陶宛至白俄罗斯的交通要道,更是东方战线上重要战略支点,苏军派重兵把守,并开始加固要塞。

布列斯特要塞老地图

布列斯特要塞建有中央堡垒和3个桥头堡。中央堡垒是环形封闭式的两层营房,长1.8公里,墙厚约2米。遗憾的是,修筑工程进度很慢,直到开战前,工事还没有完工,许多放置火炮的地方仍然是空空荡荡。

守军人数大约在7000-8000人,来自不同的苏军部队,平日里的训练和管理,彼此互不交缠,各管一摊。由于22日是个星期天,许多指挥员在前一天离开要塞到大城市度周末去了,上级要求加强战备的命令,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布列斯特要塞俯瞰图

而此时,肩负重任的西部军区司令巴甫洛夫正在俱乐部里观看喜剧,全然没有大敌当前的紧张感,当参谋急忙向他报告,德军在边境上挑衅开火时,他却要求部队保持克制,不准轻举妄动,不给对方任何挑起战争的借口。司令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普通士兵了。

就在这时,战争爆发了。

这一天,布列斯特要塞对岸,德军的十二个炮兵营同时开火,斯图卡轰炸机也将炸弹准确地投向了堡垒。密集的火力急袭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堡垒中的军营、军火库、医院、炮台均被摧毁,更严重的是,各堡垒的供水系统遭到破坏,完全中断。

电影《决战要塞》

德军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迅速穿过三个堡垒,向中心堡垒扑去。然而,惊奇的发现,这里的建筑几乎完好无损,火炮对要塞不起任何作用。就在犹豫的时刻,苏军从四周冲杀出来,将他们赶出了堡垒。

训练有素的德军,很快将四个堡垒进行孤立、包围,并发动了多次猛烈进攻,却没能完全占领任何一个堡垒。各堡垒里的守军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但都自觉地听从堡垒里最高职务指挥员的领导,进行独立的抵抗。

电影剧照,苏军向德军发起进攻

他们一边抵抗,一边利用电台呼叫上级,请求增援。然而,呼叫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任何音讯。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此时外面的苏军,日子并不比他们好过到哪里去,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指挥系统彻底崩溃,那么被俘、要么撤退。

在随后的一周里,德军连续发起了多起进攻,甚至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先是指引炮兵逐个摧毁建筑物,而后再逐屋占领。但是在每一座建筑物里,他们遇到猛烈的阻击,守军凭借坚硬的工事,坚守着每一块阵地。因此,战斗进展十分缓慢。

要塞遗址

德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很快改变了战术,围而不打,用炮弹、航空炸弹连续轰炸了两天,将要塞炸成一片废墟。他们向守军下了最后通牒,不投降就将发起更猛烈的轰炸,守军决定将妇女儿童撤离要塞,而军人们则表示将战斗坚持到底。

德军最后使用燃烧弹和火焰喷射器对付守军,但仍然有一部分苏军坚持战斗。就这样,零星的战斗一直坚持了32天,而这个时候,德军的前锋已攻至斯摩棱斯克。同时,“玩忽职守”的巴甫洛夫被判极刑。

电影剧照,妇女和儿童离开要塞

有好奇的朋友会问,守军的战斗力真的有那么强悍吗?

答案是:不。

首先,德军在战术部署上,并没有把它当成非要攻占的目标。按照“闪击战”的战术要求,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就是快速突破,穿插和战略性包围苏军主力。一座小要塞不可能阻挡德军的前进道路,更不可能改变战局。

其次,从前期的火力准备来看,德军拿下要塞是势在必得的事情,但意外的是,炮火效果并不理想,守军也很顽强。但是主力已撇下这个毫无价值的堡垒继续向前,留下一部分兵力围而不攻,等待守军弹尽粮绝,而后投降。

但是,围而不攻也有问题,一是包围要塞的德军不能支援前线的坦克部队,显然是一种浪费,二是守军到底能坚持多久是个未知数,牵制一部分德军是不划算的。虽然采取围而不打,但是也进行小规模的进攻,逐步蚕食和瓦解要塞守军。

当然,前方的攻势非常顺利,战线也拉得很长,拿不出足够的兵力去攻克要塞,而守军也不会对德军造成太大威胁。于是,就在打打停停中,始终“久攻不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德军的不专心、不积极,成就了布列特斯要塞的“威名”。

德军攻占布列斯特要塞

也就是说,苏军所谓的持续一个多月的抵抗,真正牵制德军兵力的实际上只有9天,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守军战至最后一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抵抗精神在苏军中广为流传。

随着守军坚守的事迹大白于天下,布列斯特要塞也成为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坚决战斗、保家卫国的精神象征。直至今日,这里成为白俄罗斯的国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前去参观和缅怀。

如今的要塞遗址

要塞的失败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对于德军来说,一出手就碰到“硬茬”,开局不利,对信心满满的德军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