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两千年的岭·南·记·忆
相比较于开发相对成熟的梅关古道,相距不远的西京古道显得默默无闻,尘封在历史的尘埃里。然而,西京古道有着非同凡响的历史,它修建于2000多年前,是一条古时岭南地区通向中原地带的通道,沿途至今还有很多重要遗存,青石板路、凉亭、石桥掩映山间,历史之痕历历可循。
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古道
南岭又名五岭.是广东最主要的山咏.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山脉和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现在,连通岭南珠三角与其他地区的空中航线、高速公路、离铁线路非常发达。但是在古时.山地严重阻碍了山区及岭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历史上,几个强盛的朝代都曾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改善这种情况,东汉建武二年(26年)当时的桂阳太守主持在南岭群山中开凿了一条通道.起自英德.经曲江、乳源、湖南临武县,最终通往当时的京都(今陕西西安)这便是西京吉道。
西京古道早先是一条贡道,据《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把广东的特产龙眼、荔枝等岭南佳果列为贡品,要求岭南各地定期向朝廷进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也正是通过这条通道直达京城。按照当年接力运送荔枝的速度,岭南产的新果通过西京古道只需十多天便可送达京城,比需要水道接驳的梅关古道快了不少。
如果以现今的京珠高速公路作为标尺的话,西京古道几乎与它平行,甚至某些路段还是重合的。西京古道接通了长安到岭南的南北大通道,也连接起了珠江和长江流域.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借此紧密相连。关于西京古道的价值,在一次专业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陆上丝绸之路发端于西汉长安,海L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岭南的徐闻、合浦,西京古道始于东汉,是在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通后开辟的,起到了沟通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作用。这个观点是能够站得住脚的,从古道的名字,到它在历史中发挥的实际作用,郁表明了这是一条连接海陸丝绸之路的通道,把它称为一带一路之间的重要纽带,可以说毫不夸张。
“清明上河图”式的景观长卷
在著名古道专家许化鹏先生的陪同下,我考察了西京古道上极其委要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所在段落。此前我已经行走过南岭地区著名的梅关古道、秦汉吉道、潇贺古道等,但是仍为西京古道独特的历史文化所震撼。两千多年来.作为从古代政治经济中心长安通往岭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西京古道成为一条非常重要的官道、驿道和商道。古道路途险峻.昔日行者因此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村庄密集,古桥梁、古凉亭、古民居至今仍有不少遗存构成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景观长卷。
凉亭是中国南方古道上最为常见的建筑物,多为民间所建,使来往行人“自此风雨骤来有所避,患炎热汗下亦可纳凉”。西京古道上几乎每隔五里就有一亭,主要用于遮风挡雨、烧煮茶水,供过路行人歇脚、解渴。西京古道上保存下来的凉亭有梯云亭、象兑亭、官止亭、心韩亭、乐善亭、仰止亭、寿得亭等。
这条古道上还有一些古老原始的小桥,其中大桥镇石墩村前的通济桥保存最为完整。通济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曾是西京古道上首要的桥梁,1958年修建乳源至坪石的公路时曾加筑了一截混凝土引桥和桥栏,2005年又在桥体内灌注混凝土以加固桥体,至今仍能正常使用。
古道上商旅络绎不绝,也有一些人留了下来。从腊岭、龙南到大桥,古道沿线100多公里的范围内,基本上是客家人的集中居住区。岭南的客家人多是元末明初从中原迁移过来的,当时元军南下,南宋覆灭,移民翻过五岭逃到岭南。西京古道滑途村庄密集,其中最古老的村庄是大桥镇的老屋村,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中叶。客家人以家族聚居,于是古道沿线也就出现了不少以姓氏命名的村子。梅花镇杨家寨就是一个杨姓客家人聚居的古村落,当地俗称“大坪杨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客家人崇文重教,读书风气盛行,仅大桥镇大桥村便有三座书院,分别是“石溪书院”“步蝉书院”和“观澜书院”,以观渊书院最负盛名,保存也更为完好。观澜书院是200多年前由村中一个名叫许景发的贡生所建,像许景发这样的读书人在古道沿途屡见不鲜,清朝时,仅大桥村考取功名的便有150多人。
户外爱好者的足迹
西京古道至今仍有部分地段保存完整,可供户外爱好者体验。其中乳源县境内的路段最具规模,包括约有2,5公里遗存的猴子岭段、2公里的五里桥段、2.5公里的梯云岭段、1公里的腊岭段、25公里的石门坳段。其他地区也有相对完整的古道道路,比如湖南折岭头殴保存有4公里,乐昌老坪石段有3公里、云岩段有4公里。
梯云岭是户外爱好者最常探访的地方,位于乳源县西北30多公里处,地势险要,西侧是南岭山脉核心地带的五指山,东侧是海拔1685米高的瑶山,因为攀登此地如登云梯,所以叫梯云岭。过了这道岭,就属于岭北地区,一路北行,可达湖南。这段路是在悬崖峭壁中开凿出来的,至今还能看到山体上刀斧凿磨的痕迹。梯云岭附近有不少历史遗迹,最险峻的石级上方有一座“云梯祠”,是当地人为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而修建的。当年,这条古道除了运送岭南鲜果,也是不少文人北上应试或被贬南下时的必经之路,韩愈被贬潮州时就曾途经此处。
2017年年底,粤北地区降雨稀少,位于乳源县的南水湖水位下降,几百条排列有序的石灰石从湖底裸露出来。露出水面的这段古道长150多米,是连接西京古道腊岭段和梯云岭段的重要一节。南山湖一带也称龙溪梯下,四面环山,当地有民谚“搬上搬下,不如龙溪梯下”,足见其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居住。明清时期这里村落密集,曾经有90个村落,西京古道穿村而过。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腊岭拦河筑坝,看中了龙溪梯下四面环山的地形,在这里修建了水库,大约20公里长的西京古道也随之淹没水底。水库周围仍有一些古道遗存,其中户外爱好者最常探访的,是距离库区一公里的山坳里的小梅关亭,古亭年久失修,亭顶已经坍塌,但从这里可以看到南山湖,风景十分优美。
Tips
古道撷珍
云门寺
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位于乳源县城东北6公里的云门山下,建筑群庄严而独特,寺内藏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极为难得的是,这里商业气息不浓,是在探访古道的过程中了解宗教文化的一个好去处。
瑶族文化
乳源是一个瑶族自治县,生活着两万多瑶族人。瑶族被称为高山民族,世世代代与大山为伴。乳源县的必背瑶寨是海外瑶族华人的发祥地,位于县城东北54公里的大山中,保留有不少瑶族传统风情,每天晚上有民俗表演活动。韶关市区有前往必背瑶寨的旅游车。
古道美食
除瑶族外,西京古道沿线也是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所以饮食呈现多元化,比如,乳源县既有山地瑶族特色,也有典型的客家美食。
石头猪宴
乳源当地著名美食。这里山区的猪都是放养的,每天在山岗、田头吃野菜、玉米、红薯等绿色食品,没有受过任何污染,肉质自然香甜爽口。要品尝这一美食,最好结伴前往,可品尝由猪杂汤、焗猪脚、红烧肉、蒸排骨等集合而成的“全猪宴”。
石韭菜
这道菜不容易吃到,因为季节性太强。这种野生蔬菜生长在石灰岩地区,在石头窝里的一丁点泥土中顽强生存,十分稀有。采到一茬这样的韭菜,瑶家最地道的吃法是跟腊肉一起炒,臘肉的油渗透进韭菜中,使韭菜颜色碧绿,芳香诱人。
客家酿豆腐
客家地区几乎随处可见酿豆腐,其渊源据说与北方的饺子有关。几百年前,客家先人从中原南迁后,因当地少有小麦,过年时竟然吃不上饺子,一些聪明的思乡者便想出一个办法,将做饺子的馅料填进豆腐块中,代替饺子,聊以慰藉对家乡的思念。后来,酿豆腐的制作工艺越来越成熟,味道越来越鲜美.成为最能代表客家人的一道菜,除了煎、煮、蒸,还加入了焖、煲、炸等南方特色。
瑶山烟肉
当地也称“烤火肉”,是瑶家最传统、最常见的美食,原料除猪肉外,还有牛肉、山羊肉等。每年春节前夕,家家杀猪宰牛,然后制成烤火肉,可长久存放,全年食用。采用这种做法,肥肉吃起来爽而不腻,瘦肉则越嚼越鲜香可口。
作者: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