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空的“画意”
“画意派”诞生在摄影发明之初,一些摄影师在拍摄和后期处理时极力模仿绘画,为这门还不被广泛认可的新的艺术形式争取一席之地,当摄影基本确立地位后,这一流派便走向衰落。事实上,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从未停止,当今的艺术家们,依然不断从绘画中汲取灵感,或是用摄影的手法重新定义绘画,积极探索并拓展着艺术的新边界。
“恶搞”美术史
摄影师森村泰昌195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78年进入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学习绘画、摄影和木刻艺术。他自幼就有强烈的妄想癖,曾经幻想着发明一种伟大的药品来拯救世界上所有生病的人,他表示:
“我之所以进入艺术界,正是这种妄想癖的结果。在这里人们将无法拒绝我,也就是说人们必须认真地领略我的妄想世界,并最终进入这个世界。”
森村泰昌的成名作是《自画像梵·高》。1985年,在一个小型展览上,他在自己脸上和衣服上涂上油画颜料,用纱布包了耳朵,戴上用橡皮泥仿制的棉帽,叼着烟斗,请人拍摄了一张酷似梵·高名作《自画像》的照片。森村泰昌站在一个东方人的视角,通过化妆和自拍的方式,潜入西方艺术史上的名作之中,使经典作品的意义产生变异,这既让他体会到与名作对话的快感,同时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对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艺术史进行了解构。
继《自画像梵·高》之后,森村泰昌又拍摄了一组名为《美术史的女儿》的作品,他装扮成酒吧侍女的模样,置身于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作品《女神游乐厅的吧台》的背景之中。他还曾将自己化妆成古典主义大师伦勃朗、蒙娜丽莎和达·芬奇;甚至耶稣也没逃过他镜头的戏谑。
森村泰昌作品中的西方经典是不规范和破绽百出的,与日本的传统扯不上关系,西方与东方、作者与观者、原作与复制、男性与女性,这些概念在他的作品中完全被消解。使观众和作品一起被置于一个虚幻的世界,这正是经典解体之后呈现出来的没有特权、充满自由的文化景象。
探索真实与想象的边界
现年40岁的艺术家法比安妮·里沃瑞(Fabienne Rivory)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村庄,故乡对她的艺术之路有很大影响,她的许多照片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她的父母如今仍然生活在这里。
里沃瑞喜欢探索摄影和绘画之间的交互,探索真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记忆与现实的关联,她的作品中融合了摄影、拼贴和绘画的元素,她经常将两个不同场景的黑白圖像混合起来,再重新切分,就好像它们是彼此的反射一样,然后将水粉颜料涂抹到照片中。水粉的色彩与黑白的风景形成鲜明对比,有如镜中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合体,有一种梦幻感和流动感。
里沃瑞喜欢在照片中加入绘画元素,这些材料是“活”的,为图像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也增强了原始照片的随机性和活力。从2007年起,她一直致力于将摄影与水彩相结合,并创立了一个名为LABOKOFF的艺术项目,探索摄影与绘画、真实与想象、回忆与现实之间的互动。
穿梭在二维与三维空间
亚历克莎·米德(Alexa Meade)1986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她最初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艺术家,而是想要从政,大学的专业是政治学,曾进入国会山实习,2008年在奥巴马的总统竞选团队中担任新闻助理。然而,这些经历让米德发现,政治梦想与自己内心的追求并不吻合,她开始寻找新的方向。在一次美术选修课上,米德尝试在人体上作画,由此意识到可以利用三维空间来呈现二维的绘画。2009年大学毕业后,她决定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并自学绘画。
米德的作品是绘画、摄影、艺术装置和表演艺术的结合,她采用古典的“错视画”的概念,用丙烯酸涂料在人体上作画,使二维的绘画看起来更有立体感,而使现实空间看起来像是一幅画。
因为缺乏正规的美术训练,米德反而能够以自己的“异想天开”打破传统架上绘画的观看方式,“模糊了现实结束与艺术开始的线条”,得以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自由出入。
拼贴出来的梦境
摄影师、视觉艺术家路德·范·安佩尔(Ruud van Empel)1958年出生于荷兰南部的布雷达,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平面设计,20世纪80年代后期搬到阿姆斯特丹,开始了自己的视觉艺术生涯。
安佩尔受到荷兰绘画大师、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和一些早期摄影艺术家的影响,他的作品以Photoshop拼贴而闻名,其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亨利·卢梭的《梦》,这是卢梭逝世前创作的最后一幅杰作,画中,他的初恋情人置身于一片充满梦幻的热带丛林,奇花异草郁郁苍苍,两只狮子虎视眈眈,大象和禽鸟隐藏在森林深处,一个黑人在惨淡的月光下吹奏长笛,营造出一种异国情调和神秘意味。
安佩尔最著名的作品表现的是一组黑人儿童,他们身穿20世纪60年代荷兰中产阶级的服装,背景是茂密的热带植物,整个画面有着一种独特的氛围,完美有序而又暗藏险恶。在传统意识中,森林代表着神秘和危险,这种焦虑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时期:农业刚开始发展,农田之外的森林是一个混乱而充满未知的世界,拥有神秘的力量。安佩尔的作品也带着一丝危险与黑暗的气息,强迫观众质疑什么是“舒适”与“真实”。
安佩尔的作品都是通過合成的手法完成的,有时甚至需要几百张素材来合成一张照片,对于构图与细节的完美控制,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理想化的典型特征。
Tips 更多受到绘画影响的摄影师
■缪硗春
1964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于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以摄影和多媒体艺术创作在当代艺术界享有声誉。他的作品常采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造出气势宏伟的现实或超现实的虚拟景象,但其灵感却往往来源于中外传统经典绘画,试图以当代人的视角与技术手段挑战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审美的疆界。
■杰夫·沃尔(Jeft Wall)
1946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现任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沃尔的很多作品取材于艺术史上的绘画名作,但并非直接套用和模仿,而是进行深度提炼和概括,然后用独特的摄影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
■杰夫·哈马达(Jeff Hamada)日裔加拿大艺术家,现居温哥华。2008年,杰夫创建了互联网上最大、最受欢迎的艺术博客Booooooom。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再造》(Remake)的画册,里面搜集了很多摄影师模仿绘画拍摄而成的作品,其中有些看上去如同是对古典绘画作品百分百的还原,让人惊叹不已。
让人“消失”的艺术
艺术家约翰内斯·斯托特(Johannes Stoetter)的摄影作品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比如,照片中那只美丽的变色龙,仔细观察却发现是由两位赤裸的人体模特摆出的造型;那只色彩缤纷的鹦鹉则是由一个女性模特变身而成,斯托特花了4周时间做策划,然后花了4个小时完成人体彩绘,最后完成拍摄,整个过程异常复杂和艰苦。
斯托特1978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南蒂罗尔,2000年开始学习绘画和摄影。第一次尝试人体绘画实验,便激发了他的热情,此后人体彩绘就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斯托特的艺术风格和工作方式非常个人化,与其他人体彩绘师有很大不同,2009年,在奥地利世界人体彩绘节上,他首次参加了人体彩绘世界锦标赛,并获得金奖。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赢得了许多艺术奖项。
斯托特拥有让人凭空“消失”的本领,他用油漆颜料在人体上涂抹,最终使得人和环境融为一体,就像变色龙一样。他说,自己所有的创作灵感都源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想表达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