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之王
——冈仁波齐
在西藏,几乎每一座山都是一位神仙,每一座湖泊都是一位仙女,都有传说和故事。冈仁波齐是神山之王,甚至被称为宇宙的中心。凡是提到神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距狮泉河镇200多千米,距普兰县约100多千米。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为6656米。整个冈底斯山绵延于我国、印度和尼泊尔三国边境。
神奇之山
在了解这座神山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冈仁波齐这个名字的含义。
在藏语中,“冈”的意思是“雪”,“仁波齐”的意思是“宝贝”,所以“冈仁波齐”的意思是“宝贝雪山”。
需要说明的是,“仁波齐”是音译,有些地方写成“仁波切”或“仁波钦”,这几种说法其实是一个音,只是用不同的汉字表示而已,意思是“上师”,专门指有很高造诣的大德高僧。如果直接进行翻译,“冈仁波齐”意为“雪宝”或“雪佛”。
在藏语中,“冈仁波齐”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冈仁波齐”意为“湿婆的天堂”。濕婆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为毁灭之神,兼具创造与破坏的双重特性。
透过“冈仁波齐”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知道,冈仁波齐这座山是和“佛”有关的一座神山。
有人会觉得奇怪,在西藏有很多很高的山,最高的山无疑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达到884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即便是离冈仁波齐最近的纳木那尼峰,海拔高度也达到7694米。而冈仁波齐的高度只有6656米,为什么其他很多比冈仁波齐高的山都没有冈仁波齐出名?冈仁波齐怎么会成为西藏的神山之王呢?
我们知道,世间万物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优势决定的,而是一种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能够让冈仁波齐成为神山之王的,并不只是因为它的海拔高度,而是因为在它的身上有很多神奇的存在。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山的外形。
冈仁波齐的山形很容易辨认,主峰四季为冰雪覆盖,形似圆冠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如同八瓣莲花环绕,山坡如水晶砌成,宛如技艺高绝的玉镶冰雕。由南望去可见其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徽记(卍)。冈仁波齐峰经常白云缭绕,令人难以一睹真容,但在阳光照耀下又会闪烁出奇异的七彩光芒,分外耀眼夺目。
单单只看外形,就让人觉得冈仁波齐非常神奇,但它的神奇并不只限于外形。
在我们的常识当中,每到冬日下过雪,当太阳出来之后,位于阳面的积雪因为太阳辐射,会先融化;而位于阴面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的地方,由于气温太低,积雪久久不能融化,甚至整个冬天过去,阴面的积雪都不能彻底融化。
这是常识,也符合科学道理,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冈仁波齐的自然景观却和上面提到的常理不同。
冈仁波齐的阳面,冰雪常年不化,白雪皑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璀璨夺目。在冈仁波齐的阴面,长年基本没有积雪。每当出现降雪天气,在阴面会有一定量的积雪,但在太阳出来之后,这些雪就会迅速融化。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冈仁波齐会出现这样和常理相悖的现象呢?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无法给出合理的科学解释。这一现象让冈仁波齐显得更为神奇和神秘。
四河之源
因为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有四条大河的源头来自冈仁波齐,这四大河流分别流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即马泉河,该河的下游是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与恒河相汇,河中绿宝石非常丰富,据说饮用了此河之水的人们像骏马一般彪悍。
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即孔雀河,下游为哥格拉河,最终流入恒河,河中银沙的含量非常丰富,据说饮用此河之水的人们像孔雀一般可爱。
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即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河中金矿的含量非常丰富,据说饮用此河之水的人们强壮得如同大象一样。
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即狮泉河,它汇聚了雪山各路的水流,最终流入印度河,钻石等矿藏非常丰富,据说饮用此河之水的人们,勇敢得像雄狮一样。
作为四条重要河流的源头,这四条河又流向四个不同的方位,由此奠定了冈仁波齐作为苯教所认定的宇宙中心的地位。四条河流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同时出发,向着不同的方向,流经不同地域,千里万里之后,又最终汇聚到印度洋之中,这就让冈仁波齐变得非常神奇。
人们无法理解这样的神奇,最终认为这就是神的安排。古代印度人认为,冈仁波齐是世界的中心,是众水之源。
代表了冈底斯山脉主峰的冈仁波齐,是四条河流的源头,这一自然现象显得非常神奇,而关于这四条河流的神话传说,也令人觉得非常神奇。
在很久很久以前,相传冈仁波齐有四个孩子,他们分别叫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
一天,冈仁波齐为了测试四个孩子的法力,便让他们从冈底斯山分头出发,冈仁波齐则去印度洋等候他们的到来。
四个兄弟当中,马泉河的能力最强,象泉河和孔雀河则最为勇敢;相比之下,狮泉河不仅年龄最小,而且体质最弱。冈仁波齐对马泉河寄予厚望,并没有重视狮泉河。然而,狮泉河一路颠簸,历经艰险,用最薄弱的步伐、最坚强的意志,率先到达印度洋,成为最终的胜出者。
冈仁波齐没想到自己在印度洋首先等到的竟然是狮泉河,它不忍心让生活在藏西北的人们忍受高寒,又没有干净的水源,于是就把狮泉河留下来,养育藏西北的人们。现在狮泉河所流经的路线,就是当年和其他兄弟比赛时赶往印度洋的路径。
在藏西北高寒牧区生活的人们的心中,狮泉河不只是一条养育他们的生命之河,也是一条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滋养的河流。
宇宙中心
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被誉为“阿里之巅”。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苯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是“九重(卍字)山”。苯教徒对于神山的崇拜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
苯教徒认为,天就像一顶八幅伞盖,地就像一朵盛开的八瓣莲花,在天和地之间的冈底斯山就像撑伞的把柄和莲花的根茎,处于世界的中心,是所有天神的驻锡之地。天神下凡或者升天的时候,冈底斯山就成了他们的梯子,起到连结天和地之间的绳索的作用。
苯教的始祖辛饶米保且的化身,就是从这里下到凡间的。在这座山上,还居住着360个苯教的神祗。这里也被想像为各种阴阳神的栖息地。
神山还被比喻成一座巨大的石金塔,有汉地门、虎门、龟甲虫门、红鸟门(或叫青龙门)等四个大门,分别驻守在四个主要的方向。
古代印度人認为,冈仁波齐是宇宙的中心,因为这里是众水之源。印度教有三位主神,他们分别是创造之神婆罗贺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婆。在这三位主神当中,有人认为湿婆的地位最高,且法力最强。他不光能够毁灭世界,也可以创造世界万物,所以又被称为再生之神。印度教认为,冈仁波齐就是湿婆的居所。
佛教中所说的须弥山,指的就是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的释义: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
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因此,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西藏的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关于冈仁波齐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说法,还有一个和希特勒有关的故事。
据说,希特勒曾经亲自下达命令,让以纳粹“冲锋队”成员海因里希·哈勒为首的5名党卫军和纳粹分子秘密前往西藏,去寻找一个名为沙姆巴拉的神秘地方。
沙姆巴拉究竟指的是哪里?希特勒为什么要派人去寻找这个地方呢?
根据推测,沙姆巴拉就是冈仁波齐,因为这里被誉为宇宙的中心,隐藏着地球的轴心,地球轴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被认为是控制全世界的中心。谁接触过它,谁就不仅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还将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获得生物保护场。甚至还有传说称,沙姆巴拉(即冈仁波齐)的能量可让人长生不死。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邪教主义者,盖世太保头子希姆莱顽固地坚信,如果把世界轴心转到相反的方向,就可以让时光倒流,让纳粹德国回到不可一世的1939年,还可以改正其所犯的一切错误,重新发动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
对此深信不疑的希姆莱甚至计划在找到传说中的世界轴心之后,向西藏空投几千名空降兵,以组建一支不可战胜的“不死军团”。
当然,这一切只是一种妄想,把宗教认为的宇宙中心加以利用和控制,反映了纳粹分子的偏执和狂热。
马年转山
苯教是西藏的原始宗教,最初流行于阿里一带,它崇奉天地、山林、水泽的神鬼精灵和自然物,重祭祀、跳神、占卜、禳解等。
苯教在吐蕃王朝前期占统治地位,佛教传入西藏后,佛苯之间出现了对立。公元8世纪后,苯教势力渐衰,后苯教吸收了佛教部分内容,改佛经为苯经,繁衍教理教义,发展成为定型的一个教派。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是佛教和苯教之间斗法的故事。佛教大师米拉日巴在冈底斯山一带讲经,传扬佛法。当地有一个信奉苯教的教徒纳若奔,自称法力很高,要和米拉日巴斗法。他们二人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进行登山比赛,双方约定,谁先到达冈仁波齐的峰顶,谁就是神山之主。
比赛当天一早,纳若奔手摇单钹,腰里别着皮鼓向峰顶开始攀登。此时的米拉日巴却悠然地坐在洞中,向弟子们讲经。等到日上三竿时,米拉日巴才出洞,抬眼看到正在向山顶拼命攀登的纳若奔,笑着对弟子们说:“这人是一个无能之辈。”然后,米拉日巴扇动袈裟,扶摇直上山顶。
等到纳若奔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时,米拉日巴已在山顶修行多时。纳若奔见状,羞愧难当,双腿一软,滚下山去。现在,人们还能够看到从山顶到山脚那条深深的沟痕。
此后,冈仁波齐便确立了其在藏传佛教中的神山地位。
正因为米拉日巴与纳若奔在冈仁波齐峰斗法时的若干遗迹仍有存留,在这些地方转一转并祈祷一番,成了后世朝圣者不可或缺的功课。
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10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下地狱之苦;转山100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12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13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因此,在西藏,所谓的“马年转山”就是指转冈仁波齐。
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转山的道路分两条:外线是以冈仁波齐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内线是以冈仁波齐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外线总长53千米,徒步需3天时间,磕长头则需15~20天。转山人一般都是在转足13圈外线之后再转内线。神山周围有扎布热寺、确古寺、哲热寺和祖珠寺4个小寺。这些寺虽小,但每个寺庙都有许多的故事和传说,转山时一定要去这些小寺拜一拜,这也是转山的一部分。
千百年来,前往冈仁波齐朝圣的人络绎不绝。神山已深深地寓于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之中,它神奇诱人,是人与神、人与自然结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
【责任编辑】赵 菲
作者:王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