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甜味剂到底会不会导致肥胖?

甜味剂的忧伤

食品添加剂家族中的一员——甜味剂近期因“会不会导致肥胖的问题”而受到人们关注。那么,甜味剂究竟是什么呢?在人体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甜味剂应用广泛

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可作为甜味剂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甜味剂的优点主要有五方面:第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适用范围比较广;第二,不参与人体代谢,大多数甜味剂经口摄入后会原原本本地排出体外,不提供能量,适合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和老年人等需要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特殊人群;第三,甜度较高,一般为蔗糖甜度的50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几百倍、几千倍;第四,价格便宜,同等甜度条件下的价格均低于蔗糖;第五,不会引起龋齿。

基于以上优点,甜味剂对于食品工业而言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已在美国、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历史已有100多年。

如今,甜味剂部分替代糖的摄入已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世界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更多低热量或无热量食品的需求,开发应用更多的安全高倍新型甜味剂也是一个趋势。

按照规定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甜味剂在允许使用的食品中通常规定了使用限量。这些都是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的,而且与其他允许使用的国家基本相同。另一方面,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待批准的甜味剂都会进行“苛刻”的毒性试验(包括急性、亚慢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等)和代谢途径及动力学等较长时间的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而且,在制定ADI值时已充分考虑了人种、性别、年龄等各种因素。JECFA认为,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只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合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近年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来看,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不合格食品在总体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较高,其中也涉及到甜味剂不合格的产品。其原因可能是生產厂家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也不排除个别厂家为节约生产成本而故意违法使用。

(资料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