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为什么是粘的,难消化呢?

端午节,各种口味的粽子都要吃起来了,吃粽子的时候黏糯的口感是不是让你欲罢不能呢?那你有没有考虑过,粽子为什么是粘的呢?有人会说那是因为粽子是糯米做的呀,所以具有粘性的啊,那你有没有想过糯米为什么具有粘性呢?具有粘性的粽子又为什么难消化呢?

粽子为什么粘?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也就是要说明糯米为什么是粘性的,而普通大米并没有那么粘这个问题。普通稻米和糯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其中粳米含碳水化合物77.4%,籼米含碳水化合物77.9%,糯米含碳水化合物78.3%,含碳水化合物的量是差不多的,稻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淀粉,而淀粉又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结构是一个长链,呈直链或呈螺旋状,而支链淀粉如同树杈,有很多的分支,如树冠状,如下图所示,左边是支链淀粉,右边是直链淀粉。因为支链淀粉有树杈状结构,在煮制的过程中,不同的支链淀粉间就会有交叉,支链淀粉互相嵌入就会产生吸引力,就会让我们感到粘性了,而直链淀粉就不会有那样强的粘性,糯米中的淀粉98%为支链淀粉,粳米中支链淀粉占83%,籼米中支链淀粉占70%,可以看出糯米中的淀粉几乎都是支链淀粉,所以糯米粘性很大。

粽子粘性大为什么不好消化呢?

那首先来说一下直链淀粉的分解吧,直链淀粉结构单一,是由几十至几百个葡萄糖聚合而成,在直链淀粉分解的过程中,是首先分解成两个葡萄糖组成的麦芽糖,然后再分解成一个个的葡萄糖,单个葡萄糖就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而支链淀粉是由几千个葡萄糖组成,在分解的时候,会逐渐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而带枝丫结构的物质就作为大分子的糊精而不易被分解了,所以不能像直链淀粉那样被彻底分解成一个个的葡萄糖,这也就是粽子为什么难消化的一个原因了。粽子难消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粽子中的其他食材,有时候是肉类等含油脂成分比较高时,也是难以消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粽子难消化那么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快还是慢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糯米饭和大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来看一下,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是指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内,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百分比值,可反映出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那么糯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为87,大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为83,为什么糯米难消化血糖生成指数比大米饭的还高呢?这个还是要归功于支链淀粉的分叉结构,分叉多了,大量的酶可以同时分解它,而直链淀粉只能从两头慢慢的分解,所以支链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要比直链淀粉快,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吃粽子的话比吃大米饭升血糖的速度还要快,另外粽子中也会有其他糖分比较高的比如红枣、葡萄干这类的食材,也会造成升血糖比较快,所以,糖尿病患者还是不吃粽子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