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把历史上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敢冒杀头之罪直言诤谏,而又廉政爱民之官,或不怕牺牲,率军英勇杀敌保卫祖国之将称之为忠臣。对那些为了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阿谀逢迎,欺上瞒下,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之徒叫作奸臣。
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位大臣,在任期间,恪尽职守,忧国忧民,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好事,就是这样一位忠臣,只因说了一句实话,被慈禧太后下令杀害,他就是清光绪年间被誉为“庚子五忠”之一的许景澄。许景澄为什么被杀,其真相如何,那就让我们对他的为官历史作一深入了解。
图1 许景澄(1845年—1900年),世称许公
许景澄出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浙江嘉兴。同治七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授四川、順天等乡试主考官。光绪六年(1880年),许景澄任清廷驻法、德、奥、荷、意五国大使,后改任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光绪十六年(1890年)沙俄趁中俄边界不清之际,派兵进入中国境内,企图侵占我国领土。许景澄代表清政府同蛮不讲理的沙俄进行谈判,经过力争,议定解决了中俄边界问题。此举得到了清政府和国人的赞许,为此许景澄被擢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和中东铁路督办。
许景澄在驻德国公使期间,为清朝组建北洋舰队,协助购买了五艘德国战舰和鱼雷快艇,甲午战争后他又督办购买德国三艘巡洋舰,还编译了《外国师船表》供我国海军参考,同时向朝廷上疏海军应办事宜,加强大沽口防卫及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的具体主张,为清廷海军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大清战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许景澄积极邀请沙俄,联合法、德等国聚力相争,胁迫日本退还了辽东半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还辽事件”,这其中许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图2 三门湾 地图
许景澄还在“三门湾事件”中做了一件维护清朝主权的好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意大利向清朝提出租借“三门湾”,企图将浙江省划为他的势力范围,并派六艘军舰来华下达“美敦书”(最后通牒),对清政府进行恫吓。当时徐景澄正养病在家,应召处理此案。许景澄到任后,严厉驳斥意大利来使的无理要求,并联合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等上书朝廷,陈述利害,使清廷胆壮的退回了“美敦书”,意大利见清朝态度强硬,因此未敢再动。“三门湾事件”处理得当,维护了大清领土的完整,许景澄功不可没。
从以上事例来看,许景澄算得上是一位被朝廷所器重的忠臣,他又因为什么得罪了慈禧,招来杀身之祸呢?这事还得从对“八国联军”开战和“义和团”运动说起。
图3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失权,慈禧又开始“听政”。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扩大,直隶、山东的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聚众闹事。为永久掌握朝政大权,慈禧于1900年(农历庚子年),欲废光绪帝,另立新君。此举遭到列强的一致反对,同时要她“还政于帝”,对此慈禧极为不满。在主战派的怂恿下,慈禧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性,利用他们来打击洋人。
义和团进京后首开战衅,攻使馆、烧教堂、驱杀洋人和教徒,一时间京城混乱不堪,局面难以控制。尤其在主战派端郡王载漪的指使下,杀死了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引起列强陈兵天津并炮击大沽口进行报复。事件发生后,许景澄非常担心,上书慈禧:围攻外国使馆,杀害公使不符合国际公法,绝不能采用激怒各国的做法。认为解决的办法应是“似宜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还”。是说:两国之战不杀来使,应保护驻华使馆,让他们“下旗”获得生命安全。如果这时慈禧能认真考虑许景澄的意见,适当处置,局面还可控制。而慈禧不以为然,任凭形势发展,进而决心要对“八国”开战。
图4 1900年美国海军等八国联军以解救被义和团控制的1700名西方传教士为名入侵北京
6月17日慈禧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对八国宣战问题。光绪帝一直反对对外用兵,可朝臣们畏惧慈禧的淫威都不敢发言。眼看对八国开战的决议已成定局,光绪帝焦急地走下龙椅拉着许景澄的手说:“你做驻外使节多年,对西方比较了解,说实话大清国能否战胜列强?”许景澄听了心里非常难过,流着眼泪说:“皇上要我说实话,我不敢欺骗皇上,据臣所知,其任何一国的实力都在大清国之上,对八国用兵须格外审慎。”慈禧听后勃然大怒,命卫士将许景澄押入大牢,听侯审处。
会后,清廷宣布对列强开战,不久清朝战败,慈禧携光绪帝仓惶西逃避难。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并二次洗劫了圆明园。慈禧采取妥协态度,命大臣向列强求和,并签订了丧权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对八国割地赔款,致使大清主权尽丧,频临崩溃的边缘,这是后话。
图5 各国在《辛丑条约》上的签署
7月28日在与八国联军开战期间,清廷以“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的罪名判处许景澄死刑。许景澄临刑前仍担忧国政,对身边的人留言:“各国联军行将入都,事不可堪问矣,日后和约之荷不待言,君等当预筹之。”又恐他死后洋人赖账,交代家人把存在外国银行的银子全部取出,献给国家筹建京师学堂,即今北京大学。不久,许景澄 同太常寺卿袁昶被清廷杀害。
许景澄蒙冤将被杀之际,还为国家的未来担忧,并把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献于国家办学,真乃一代忠臣。许景澄、袁昶和同期被害的户部尚书立山、礼部尚书联元、兵部尚书徐用仪,被后人称为“庚子五忠臣”。
图6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1908年),即 光绪皇帝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帝为冤死的许景澄等五位忠臣平反,许被追谥为“文肃”,安葬在浙江杭州的西湖边,同时朝廷赐允建造“浙江三忠祠”(许、袁、徐),以褒奖他们的忠烈义举,让人们永远祭祀这些忠臣良将。正是:
自古忠臣敢诤谏, 忧国忧民是良贤。
慈禧僭权施淫威, 许公虽卒后人赞。
文:穆炳森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