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的茶
7月初,我在非洲的摩洛哥呆了近半个月,去了好几个城市,还去了温度高达50℃的撒哈拉大沙漠。回到上海,38℃的热浪差点把我击倒,因为实实在在感到比非洲闷热多了。
摩洛哥没有我们所谓的节气,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由于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所以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了“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美誉。
摩洛哥国饮——薄荷茶
在那么多天的日子里,每到一处,我们都会被香喷喷的“摩洛哥茶”所洗礼,淡黄的茶水从镀锡的金属壶中倒出,分倒入各种颜色的玻璃杯里,空气中散发着浓郁的薄荷叶香味。有的人家会取一把薄荷叶直接放入金属壶中,也有的会将嫩绿的薄荷叶芽头放在每个小杯子里,看起来赏心悦目,很是精致。每一处主人提供的薄荷茶,细细品来都是不一样的滋味。
同摩洛哥人交往,茶是一个重要话题,他们经常会说“ceniya”这个词。“ceniya”的意思是来自中国的东西,主要指茶叶、丝绸和瓷器,其中茶叶出现的频率最高。他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茶,在做法和泡法上与我们中国人喝的茶有很大区别。“摩洛哥茶”——国饮薄荷茶,也被称为“摩洛哥威士忌”(Moroccan Whiskey)。
地道的薄荷茶要先用沸水洗去茶叶表面的苦味及杂尘,然后将茶叶铺进壶底,再放入洗净擦干的鲜薄荷叶,最后压上大量白糖,放在炉上加热数分钟方可饮用。这时,撒哈拉薄荷的辛辣与中国绿茶的清香被充分融合,轻抿一口,品出的是摩洛哥独有的味道。
当然,如今摩洛哥人煮茶的方法也很多样,有的直接先煮绿茶末,然后加入新鲜的薄荷叶浸泡,最后提供方糖自由选择是否加入,所以绿茶的等级和煮法决定了这壶茶的滋味,这也是我们一路走来喝到每家提供的“摩洛哥茶”滋味都不同的原因。有的人家做的茶入口特別苦,估计是绿茶比较粗老而且煮的时间比较久,有的却是苦度适中,再加上淡淡的薄荷叶,甘之如饴。
摩洛哥有句谚语:“爱情如蜜一样甜,生活如薄荷一样涩,死亡如荒漠一样无情。”
摩洛哥视中国茶叶为至宝
据了解,摩洛哥的茶叶几乎全靠进口,中国茶叶在其进口茶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摩两国建交之前,茶叶已是中国对摩洛哥出口的大宗商品,建交后,随着贸易关系的发展,虽然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在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但摩洛哥人对中国茶的欣赏和钟爱依然如故。
中国茶叶是怎么传入摩洛哥的呢?据说200多年前,摩洛哥军队在西部的索维拉港巡逻时,搜查到一艘英国商船,从船上缴获了一批中国茶叶。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将这批走私品扣押并上缴到了朝廷。王室成员初次接触到茶叶,如获至宝,将其视为珍贵的药品,冲泡后试着饮用,小口品尝,觉得味道不错,喝久了,发现助消化又提神。摩洛哥的饮食中大部分是羊肉、牛肉和鸡肉,进食的蔬菜很少,尤其是绿叶菜实属罕见,因而正需要茶叶这类东西来帮助消化。于是,欧洲国家驻摩洛哥的使节便把中国茶叶作为上等礼品,馈赠给国王及地方官员。此后,欧洲商船运来的中国茶叶不再被视作走私品,摩洛哥人从欧洲商人那里换取了茶叶,也开始效仿欧洲王室,用镀锡的金属壶煮茶泡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叶只限于上层社会独享,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是20世纪40年代。
薄荷在摩洛哥很容易种植,当地人很早就开始尝试在茶叶中加薄荷叶,薄荷叶的清凉中和了茶叶的苦涩,清凉润肺,去腻消食,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了。
我特地去集市、菜场转悠,看到农户在大捆的薄荷叶上喷水,我买了一捆新鲜的,又买了一袋干的,没想到干的价格比新鲜的贵5倍。回来路上就和同伴算账,买一袋干的可以买五捆新鲜的,撒哈拉沙漠转一圈,这不都变成干的了!
买薄荷叶的时候一位法国绅士也在买,他把薄荷叶包在牛皮纸里,像花一样优雅的一片绿,说是要送给他太太,既能看又能用,真是欢喜。
每次旅行,我都会带些自己的茶,然后用当地的水试着冲泡。薄荷茶喝了很多天,新鲜感过了就觉得有点腻味,糖我是不会加了,就喝苦茶加薄荷,也是觉得舌头有点沉重。后来在撒哈拉沙漠里玩情调,泡了杯碧螺春,水竟然是咸成的(据说是矿物质的原因),喝出了海洋的气息,遥想的是沧海可以变桑田,也可以变成沙漠。此时来了一阵风,卷起了沙尘,遮住了太阳,忽然间我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忧伤。看着碧螺春的绿色在撒哈拉沙漠的盐水里翻滚,口感并非甜美,但心里却如同沐浴了甘霖,哪怕只是一个片刻。
临走的时候,我把剩下的一些茶和罐子留给营地里的当地人,然后告诉他们:“这是来自中国的很珍贵的绿茶,你们泡着喝吧,叶子也可以吃,如果想煮着喝也可以试试,如果想加薄荷叶加糖,也可以试试。”不管怎样,我想,人也好,茶也好,入乡了也只能随俗了,不执着不执拗,便是喜乐。他们欢喜地看着我,然后惊喜地看看那么小的神奇的叶子,开心地打起了鼓,唱起了歌。
作者:吉洺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