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生活中的“狗鲨”是什么神仙物种?

闽南人生活中的“狗鲨”                     

在福建闽南沿海地区,狗鲨是人们熟悉的很有营养价值和一定药用价值的海鱼。狗鲨,学名叫条纹斑竹鲨,体长一般1 m左右,重数斤。背、侧面灰褐色,有12条暗褐色横斑条。在横条中间和体侧其它部分,还散布许多大小不一的白色斑点和黑色斑点,就像穿着色彩斑驳的迷彩服。它的头部和腹部稍平扁、宽大;尾部较细,侧扁,近棍状,喷水孔中等大。两鼻孔间有方形鼻瓣,鼻瓣外侧有1个鼻须。口横裂,有口鼻沟与鼻孔相通。牙细小,中央有1个尖峰,基部有一两个小齿头。皮肤粗糙,盾鳞单峰形。背鳍两个,第一背鳍起点在腹鳍里角上方;第二背鳍起点距第一背鳍起点较距尾基为远。臀鳍低而小,靠近尾鳍,腹鳍位于第一背鳍下方稍前。

狗鲨是闽南沿海常见的底层鱼类,栖息于沿海或内港有岩礁的海底。摄食底栖多毛类、虾、蟹、章鱼及底栖鱼类,还摄食其他甲壳类、星虫和双壳贝。它是卵生鱼类,每年3~6月生殖,为捕捞盛期。9~11月产量也较多,渔家人习惯用鲨鱼延绳钓或流刺网捕捞。

在闽南的水产市场,如果说要买“条纹斑竹鲨”,可能知之甚少,若说“狗鲨”,绝大多数人都懂得。那么,“狗鲨”怎么与“狗”扯上关系?这除了它的头部与狗有几分相似之外,还有一个遥远的传说。有一年春节期间,东海龙王常住的水晶宫,有一只看门海狗想到人间看热闹,便向龙王提出要求,龙王念它一年到头忠于职守很是劳累,就同意它的要求,让看门狗上岸去放松几天。说罢,就教看门狗变身法,把它变成为一个花枝招展的姑娘,穿着一身色彩斑驳的衣服。海狗上岸后,看到岸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红联,演大戏、舞龙狮、划旱船、攻炮城等新春节民俗活动热闹非凡,无不感到新奇。海狗迷恋人间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纵情游玩过头,超过龙王准假的限期。当它想回龙宫时,竟遇到退潮,更糟糕的是忘记了变身口咒,几次错念,竟使自己变成一条似狗非狗的鱼类,那身斑斑点点的衣服变成它的鱼皮。因为海水已退潮,它只好在沙滩打滚,渐渐使自己的皮肤黏附了一身沙子,这就是“狗鲨”皮肤多沙之故。

看上去,狗鲨长得怪模怪样,但是其作用不可小觑。它的鱼肉脂肪内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鱼肉低脂肪、高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益人们身体健康。据现代营养科学研究分析,每百克狗鲨鱼肉富含蛋白质22.5 g,脂肪1.4 g,糖類3.7 g,热量489.5 kJ,钙250 mg,磷548 mg,铁1.6 mg,维生素B2为0.05 mg,烟酸2.9 mg,还有其他营养成分。具有健脾补气的功能,适用于治疗脾虚、乏力、痔疮等病症。此外,狗鲨的肝脏有明目之功效,主要由于治疗夜盲症,还可提取鱼肝油,内含维生素A、维生素D等多种人体必需成分。1986年福建省水产学会编印的《水产药用与烹饪知识》一书记载:“(狗鲨)性味甘、温。肉、肝:健脾补气。油:防腐解毒。用途:用于外痔,水火烫伤止痛,夜盲症等。”沿海渔家人治外痔,用新鲜狗鲨肉200 g,绿豆50 g,绿豆熟时,放进狗鲨肉共煮至熟,食用。治佝偻病、软骨病,用新鲜狗鲨鱼肝蒸熟,佐餐。治水火烫伤止痛,用狗鲨鱼油涂患处。治夜盲症,狗鲨鱼肝油60 g,中药苍术15 g,水煎服,每日1~2次。

正因为狗鲨肉营养丰富,食疗兼优,普受人们喜欢,常出现在闽南渔家或酒楼的食桌上。通常用狗鲨肉炒芹菜或煮芹菜,有的喜欢加传统中药党参、枸杞、黄芪炖煮,具有大补元气作用,尤适寒冷的冬天滋补。骨折患者还习惯买来狗鲨,鱼肉连鱼骨加上糙米一起炖汤吃,具有易生骨胶之效。食用狗鲨,说难不难,先将狗鲨放入大盆中,用刚烧开的水淋个透,紧接着用刷锅铁丝刷去狗鲨身上粗糙的砂皮,海边渔家人则习惯用海浮石磨脱狗鲨皮上的细沙,待砂皮清除干净后,就可以剖鱼腹,清除一些没用的内脏,然后切肉烹调。逢年过节,闽南人喜欢用狗鲨肉切成长6 cm,宽约2 cm的条状,加入五香粉、鸡精、食糖等调料拌匀,然后裹面粉油炸。总之,狗鲨肉无论蒸、煮、炒,还是油炸、红烧、红焖均可,味道鲜美可口,令人过口难忘。

作者:林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