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一个连续参加八年高考的少年怎么样了?

兵王:一个连续参加八年高考的少年

【一】

王本不叫兵王,而是叫王兵。他因为考大学连续复读了八年,时间堪比抗战,所以在最后一年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个带有手撕鬼子色彩的绰号——“兵王”。

作为长期奋战在高考第一线的中坚力量,兵王的学习能力不容置疑,对于历年历届的高考试卷出题类型烂熟于心,甚至能够通过一道大题,准确地估算出当时出题老师的心理状态。经他点拨过的学弟学妹们,考上清华北大复旦同济的兼而有之。但不知道是因为命里缺啥还是因为受过什么诅咒,兵王每次高考临场发挥都不好,年年名落孙山。

那些从我们学校考出去的学弟学妹大学毕业后,有的回了本校当老师,在课堂上见了他都得肃然起敬,客客气气地叫一声“兵哥”。

后来听老师说过,因为有兵王的存在,我们学校的高考升学率至少提高了五个百分点。

然后,在我高考那一届,兵王也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最神圣一刻——第八次高考。在考前,兵王已经给我们做过预测:“这一次高考出题难度分布很不均匀,英语特别难,数学相对简单,历史和政治都保持着往年水准,语文的最后一道作文肯定是跟国家的素质教育制度有关。”

等到考卷发下来后,我们才愕然发现,果然一切皆如兵王所料。以至于出了考场后我们还相互感慨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第八次高考结束后,兵王自觉发挥得不错,便跑到我的班主任赵书娟的家里,说:“娟,这一次我肯定灵了,过一本线没问题!你等着我,等我大学毕业回来就娶你!”

【二】

赵书娟是兵王的初恋女友,可惜好景不长,人生总要面对高考这道分水岭,那是兵王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高考结束后,赵书娟考上了,他落榜了。

赵书娟临走的时候鼓励兵王道:“阿兵,别灰心,别丧气,我在大学校园里等着你。”

然后,等赵书娟大学毕业了,兵王还没考上。

后来,赵书娟研究生毕业了,兵王还没考上。

再后来,赵书娟到我们学校当老师了,兵王还是没考上。

赵书娟教兵王那个班级数学,每次上课,就是赵书娟最尴尬的时候。高三的数学题已经很难了,有时候连老师都未必能解得开,但这些难题在兵王那里都能迎刃而解,并且他还能在黑板上给你列出至少三种不同的解答公式来,搞得好像他才是老师一样。但更让人尴尬的是,在兵王第三次高考失利的那一年,赵书娟就已经宣布了和他分手,但兵王一直没有答应过。每次赵书娟在讲台上讲课的时候,兵王都会用最火热、最深情的目光一直盯着她,弄得她浑身不自在。

然后,兵王人生中的第八次高考终于如约而至了。在放榜那天,我们都围在榜单前叽叽喳喳,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兵王来了”,我们就陡然安静了下来,自动地向两边分开,让出了一条道,像等待首长检阅的士兵。

兵王骑着他那辆破自行车,面无表情地从我们中间穿过,停在榜单前,一只脚撑地,另一只脚还在脚蹬子上,保持着这个姿势一动不动地盯了榜单十分钟。

我知道,他是在上面找自己的名字。

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可我能体会到那种心碎的心情。

十分钟后,兵王转身,骑着他的那辆破自行车从我们中间穿过,风驰电掣。

【三】

就在我们以为兵王一定会复读第九年的时候,他却忽然放弃了。兵王只身南下,去了深圳,从学生一步变成了打工仔。

那些年,他在深圳很苦,搬过砖,摆过摊,还在富士康干过。但他没有跳楼,经历过八年高考的人,心理素质绝非一般人可比。

兵王在深圳工地上干活的时候,包工头去视察工作,带着自己当时还在读高二的孩子。那孩子窝在工地上的临时办公室里做数学题。兵王拿着一份建筑材料清单去找包工头签字,看了一眼正在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的孩子,又扫了一眼他手边的那道试题,随口说道:“错了,方程不对。”

孩子不耐烦地抬起头看着他:“你会?”

兵王啥也没说,拿起笔,飞快地在下面写了一个公式,把题给解了。然后,他淡淡地说道:“这道题还有三种解答方式,你知道吗?”

包工头霍然而起,驚声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

兵王微微一笑道:“我叫王兵。但是在高中里,他们都叫我‘兵王’。”

当夜,包工头随即聘用兵王为自己孩子的辅导教师。一年之后,孩子经过兵王的悉心培养,被一所名校录取。包工头心花怒放,同时看到了巨大商机,他拿出了一部分资金,和兵王合作,搞了一家“兵王高考实战基地”,专门辅导高二至高三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实力决定一切,很快,“兵王高考”的招牌就打响了,在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兵王高考”已经在全国开设了三十多家连锁店,成了一个集团化的教育基地。他们的校训也很赤裸裸:“高考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不看脸的竞争”。

兵王火了之后,我的高中母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在本地成立“兵王高考实战基地”,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以提高升学率。为此,高中还特地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校庆,以庆祝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在校庆酒宴上,我们这些曾经跟兵王同级过的校友纷纷上前敬酒,一个同学说道:“只要是兵王,走到哪里都是兵王!”

我想,当年那执拗的少年终于可以如释重负地说一句:高考,再见了。

(刘名远摘自新浪博客 图/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