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容易掉入的“保健食品陷阱”
在外地工作的李先生回家探望80岁的老父亲,没想到家中床上、桌上、阁楼上堆满了五花八门的保健食品。李先生问父亲是怎么回事。父亲回答说:“这是他最近一个月来买回家的保健食品,总共花费了3万多元。”李先生问父亲为何要买这么多保健品,父亲说:“这些都是‘专家’卖给他的。穿白大褂的‘专家’介绍说,这些保健食品对老年人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商家推销人员体贴入微,每天打电话嘘寒问暖,有急事可以马上上门服务,比亲人还亲。购买这些保健食品,可以治疗我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但李先生仔细查看这些食品的外包装后却发现,一些产品虽然有保健食品标志,但上网查询却找不到相符的结果,另外一些则根本没有相关标志,只是普通的食品。购买、食用这些产品根本不可能治疗疾病。万一老人误认为这些产品有效而放弃吃药,则有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其实,像李老先生那样热衷于购买保健食品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数。那么,老年人为何容易与保健食品“结缘”呢?
手段之一:小恩小惠
很多保健品推销商从老年人生活节俭、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出发,先给小恩小惠,然后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有一天,闲来无事的周阿婆浏览从信箱里取来的广告时,发现“某某夕阳红老年保健基金会”的广告宣传单上写着:在上海浦东某大酒店举办老年人爱心讲座,凭身份证60岁以上者可免费领取草鸡蛋5只,并由专家进行免费体检;连续参加3天者,可免费享受酒店中午自助餐一次;连续参加5天者,可免费参加两天一夜旅游一次。
阅读广告后,周阿婆满心欢喜,心想自从老伴去世后,子女由于工作较忙,很少能抽出时间来看望自己,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解闷,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她来到广告上指定的地址参加讲座。果然,周阿婆每天領到了鸡蛋,得到了一次免费体检,并享受了高级自助餐和旅游的“免费大餐”。
可是,这“免费大餐”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个陷阱。给予“免费大餐”是为了给老年人“洗脑”,推销高价产品。那些穿着白大褂的所谓“专家”,其实都是推销人员。
周阿婆告诉笔者,讲座中的“专家”为她体检后,说她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长期下去会使脑血管硬化加重,出现脑溢血或脑梗死,如果服用他们单位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则能够根治高血压。由于周阿婆缺乏医药常识,听信了“专家”的话,花2万多元买回了一大堆“高科技产品”。但这些根本不是高血压治疗药物,而只是保健食品。事实上,保健食品只具有保健功能,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能。等到周阿婆发现这一情况后,打电话给经销商,电话那头的回答是“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由于没有发票,不清楚经销商详细情况,周阿婆维权难度很大。
手段之二:打亲情牌
张老伯比周阿婆买的保健食品还要多,共花了5万多元。当家人发现这一情况后,指出张老伯上当受骗了。但是,张老伯坚持说,自己不会受别人的骗,因为与他打交道的是一位20岁出头的姑娘,看上去很老实,而且待人亲切,乐于帮助别人。这样的好人怎么能与骗子划上等号呢?
原来,与周阿婆一样,张老伯也是一个独居老人,平时感到十分寂寞。他在小区中碰到一个正在发广告的小姑娘,广告内容正是免费保健讲座。姑娘说,听免费保健讲座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于是,张老伯第二天参加了讲座,还得到了主办方赠送的礼品。主办方说,这种礼品是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发的新产品,吃了能够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更令张老伯感动的是,姑娘天天打电话给自己,询问身体情况。有一天,张老伯不慎摔了一跤,姑娘知道后马上赶过来,帮助他休息、吃饭,还送来了保健食品。后来,她向张老伯推荐了可以强身健体、补钙的“高科技药品”。她比亲孙女还要亲,即使推销产品赚点钱,也是应该的。张老伯不相信这样的好人会骗自己。看来,张老伯是被推销商的“亲情牌”击中了。
后来,张老伯的女儿请医生鉴定这些“药品”,发现张老伯购买的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医疗产品”,而只是保健食品。经张先生初步清点,其父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至少能服用10年。
别轻信广告和陌生人
上述两个案例表明,老年人容易被不法保健食品销售人员忽悠,除老年人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经不起经销商的花言巧语之外,寂寞的老年人缺少亲情关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很多独居老年人由于缺少交流,加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久治未愈,往往会寻求亲情安慰,同时想方设法寻找疾病的“根治”方法。因此,各种“关心”和所谓的“治病秘方”“治病偏方”会令老年人心动。一些保健食品经销商就是利用老年人的这些软肋,设置陷阱,使老年人甘心情愿掏钱购买天价产品。有些老年人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成天泡在推销场所,以寻求老年人相聚的乐趣和经销商发给的福利,最终成为这些高价产品的俘虏。
鉴于此,心理学专家告诉笔者,老年人不单在生活上需要家人的照顾,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应得到慰藉。但是,从客观情况来看,有些子女在外地工作,也有的子女要照顾自己的下一代或第三代,因此很少能够“回家看看”。其实,作为家人,应该在生活上、精神层面上多关心老年人,而不是只给他们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此外,老年人自己也应自立自强,多参加社会活动,有事情多与晚辈联系,不轻信广告宣传和陌生人的话,以免上当受骗而掉入陷阱。
作者:邬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