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食韵海棠糕
海棠糕,听上去便令人有风雅艳丽之感,真是“未尝其味之美,先闻其名之雅”。但不少见过海棠糕的外乡人可能有些不解,这种与广式月饼差不多的吃食,怎么看都与海棠花无任何相似之处,为何偏偏起了这个名字?其实,这主要源于做海棠糕所需的模具:一个带有木柄的圆形铜盘,上面分布着6~8个圆形凹孔。一个居中像花蕊,其余像花瓣,海棠糕之名由此而来。
作为一种传统的江南甜点,海棠糕在早年的水乡是极为常见的。廊棚下、老巷中、集市间……海棠糕那种独特的焦糖香味几乎无处不在。也不知从何时起,这种香味渐渐消失了。人们失落之余,也愈发怀念起旧时的滋味。
前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邻居处得知,某小镇上还开着一家专做海棠糕的小店,且味道特别正宗。我按捺不住一颗怀旧的心,不顾路途遥远,第二天一大早便去追寻那份老味道。循着热情的吆喝声,我在一个农贸市场的门口,发现了卖海棠糕的小摊。只见炉火旁人头攒动,提鼻子一闻,香味浓郁而熟悉,一种似曾相识的温馨感油然而生。
摆摊的是对老夫妻。老伯低头忙着烘烤海棠糕,阿姨则一边在砧板上切板油丁(猪油丁),一边负责将海棠糕装袋、收钱。再看排队的人群,队列虽长,但顾客们似乎并不着急。吃海棠糕固然要紧,但站在小摊前看做糕、卖糕,也算是一种消遣。只见老伯先用小铜勺在大锅中舀上一勺发酵好的面浆,蜻蜓点水般将其徐徐浇到大铜铛上的海棠糕模具中,然后挖上一勺豆沙放到面浆上,再次注入面浆盖住豆沙,并在表面撒上红绿瓜丝、瓜子仁。听老伯说,猪油豆沙是他亲手炒的,又香又甜,外面买不到。
老伯一边自信满满地向顾客们介绍,一边举起大铜铛,在空中划出一个大弧圈,再摇晃几下,使面浆均匀布满模具,最后盖上铛盖,置于炉子上烘烤。火很旺,糕模里的料很足,只需两三分钟,甜醇的香味便渐渐飘散开来。老伯掀开铛盖,撒上一层白糖和黑芝麻,随后双手握住铛柄,用力向上一翻,将海棠糕齐刷刷翻一个面,令其表面翻到滚烫的铜铛上,并再次覆上铛盖。一番转压后,随着白糖溶化的“嗤嗤”声和升腾的热气,海棠糕表面渐渐形成一层薄脆的糖衣。一盘喷香温润的海棠糕出炉了。
刚制成的海棠糕,糕面是紫红色的,在晶莹的焦糖之下,红绿瓜丝衬着瓜子仁,猪油豆沙的馅心似露未露,十分好看。闻一闻,丝丝甜香混合瓜子仁的坚果香,顿时令人食欲大开。热腾腾地咬上一口,表皮松软带点香脆,接着再吃一口,便吃到中间绵密的豆沙和水晶般的猪油,这种流沙质地的香糯甜蜜简直让人陶醉。于是乎,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不知不覺间,一个海棠糕下肚。我舔舔手指,长吁一口气:“这才是真正的江南风味呀。”
作者:钟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