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海”还是“洋”?你可能一直对“海洋”有误解

海洋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

其中71%都是海洋

从太空上望去

这就是一颗耀眼的蓝色星球

但耀眼的蓝色正在逐渐暗淡

海洋正在经受无情的破坏

它需要更多人关爱和手护

让我们一起

留住那片美丽的蓝

生活中,我们通常将广阔的海域一并称作“海洋”。但依据海洋地质学与海洋科学定义,海与洋有诸多不同之处。到底有哪些区别呢?让我们细细分析。

01

地理位置不一样

依地理位置来讲,近陆为海,远陆则为洋。中国有四大海,分别为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紧邻我国陆地疆域。纵观全球,有我们熟悉的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但是,2000年国际水文地理组织将“南冰洋”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大洋,覆盖了南纬60度以南的经度360度内海域,自此海洋大家庭增加到五位成员(学术界尚存争议)。

全球海洋与陆地分布略图

通常,海与洋之间以岛弧、群岛、海沟等为界,我国东海与太平洋之间是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西侧为海、东侧为洋。然而,大西洋沿岸由于没有岛屿的分割,所以,海底地形成为分割二者的重要依据,陆架、陆坡所在海域为海,去往再深的海域便是大洋了,比如美国西海岸。

02

面积不一样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占去了70.8%,陆地面积不足三分之一。然而,3.61亿平方公里的海洋中,大洋的面积更是占比达到了80.9%,而离我们更近的大海则仅占海洋总面积的11%。单论面积,大洋显然是“大哥”级别的存在,大海则是一个小小配角。

03

水深不一样

海的水深则一般在2000米以内,由陆地向陆架、陆坡深度逐渐加深。其中,我国渤海(内海)平均水深25米,最深86米;黄海(边缘海)平均水深44米,最深为140米;东海水深大多小于200米,最深处位于冲绳海槽南部,可达2716米;南海是我国最大、最深的海,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平均水深已逾千米,最深处可至5567米。来到面积更为广阔的大洋,水深随之增加到3000米以上,最深逾万米。

海洋纵切面图(小图中黄线代表切面图位置)

众所周知,地球上最深点即位于太平洋洋底的马里亚纳海沟处,最深位置可达11034米。这个数值已远远高于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也成为人类的“禁地”,在这里成功开展海底探索即标志着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04

年龄不一样

经科学家测定,海水的年龄为40亿年左右,可追溯至地球形成之初。令人惊奇的是,海水中的水分子自海面运移交换至海底竟需时数千年。与之大相径庭的是,海水之下的洋底却大不相同,造成了“古老海水、年轻洋底”的现象。

全球洋壳年龄分布图

海与洋为同一片海域,但它们却覆盖了不同的地壳。前者之下为古老的地壳,后者则为相对年轻的洋壳,越往洋中脊位置,洋底越年轻,总体上不会超过2.2亿年。

05

物化性质不一样

海与陆地毗邻,其温度、盐度受陆地影响大,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盐度普遍较低,海水透明度小。同时由于季节变化和大陆干扰,海没有形成独立系统。

然而,洋水的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不受大陆影响,盐度一般稳定在3.5%左右,洋水呈蓝色且透明度高,不受大陆的干扰,因而具有独立运动与循环系统,比如潮汐现象、洋流活动等,进而形成了我们常见的涨潮与落潮等现象。

海水涨潮与落潮的不同位置

海洋的功与过

大洋环流除了能为航海提供大量顺风、顺水的航道外,还可以起到增温增湿、降温减湿等作用,尤其对沿海地区的人类生活起到较大作用。洋流带动营养盐、微生物运移至海洋表层,进而为大量的鱼类提供了丰足的事物,进而形成了众多的海洋渔场,为人类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海鲜食品。

世界渔场分布

东海渔场分布

海洋在带来诸多福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灾害事件,风暴潮、巨浪、海冰、海雾等灾害亦是时常侵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地震、海啸的发生更是对于沿岸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

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海洋、合理的利用海洋,日益成为一个越来越备受重视的社会问题与科学挑战。

撰文/杨传胜(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荐稿

本文转载自:地震三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