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荒到财富慌,中国家庭的投资有哪些变化?

多年之前,中国家庭面对的是“资产荒”。当时中国家庭手里的钱少,资产也少。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腾飞,现在有钱有资产的中国家庭数量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资产荒”也蜕变为“财富慌”。

而据《纽约观察家》的最新调查显示,美国富人的幸福成本是1亿美元,只有达到这一门槛, 美国人才不会感到焦虑和恐慌。

在房价居高不下、股市形势不稳定等综合形势下,中国家庭如何让自己的票子、车子、房子等财富不缩水,已经形成了一股集体性的“恐慌潮”。换句话说,中国家庭想要继续保持得之不易的幸福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依靠投资这条路。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家庭已经富裕起来了。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发布的《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2018)》显示,2018年全国城市家庭总资产规模达到428.5万亿元;净资产规模为408.6万亿元,可投资资产为147.6万亿元。其中,户均总资产预计为161.7万元,净资产为152.2万元,可投资产55.7万元。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家庭已经成为“百万元户”。

但是,中国家庭的财富结构并没有那么美好。因为房产占据了中国家庭的大部分财富,以金钱、基金、股票等为代表的金融资产,占比较低。此外,中国家庭一般还缺少相关的家庭金融知识和财富管理策略。虽然余额宝等强化了人们理财的观念,但更科学的财富管理方式,仍然没有被中国家庭所掌握。

而要应对“财富慌”,中国家庭就必须依照科学的财富管理方式,来让财富尽可能地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实现增值的目标。必须花的日常短期消费、为重疾和意外等准备的保险或大开支、股票/基金/房产等投资、风险较低的银行存款/债券/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等,都要有合理的分配。

也只有做到对财富分配井井有条、科学规划,才能让中国家庭从“财富慌”的情绪中走出来。虽然全球大形势很多人都看不懂,但只要能维持自身家庭不断实现“小确幸”,其实就已经走在了时代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