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传承,千年不改
中国人对高考的狂热,是中国五千年来文化的缩影,中国古代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时候的科举就是“一考定人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能够金榜题名代表着寒门学子熬出了头,能够成为“士大夫“。如今的高考虽不是背诵八股文,但高考也如科举一样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决定孩子未来受教育的程度和就业起点。结合当下,有一个现实更是加剧了对高考的热度,那就是中国大量独生子女家庭的存在,正是由于这种家庭结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的高考几乎是承载了一家人的希望。
2、知识改变命运
现在的家长和学生为了高考而拼命,是因为高考的成败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进入优质的学科、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活跃的校园文化内发展和塑造自己。当孩子去求职或者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知识结构的完整和综合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在同样的竞争者中,他是否能够与众不同。
放眼当下社会,当你走出大学校门找工作的时候,会有很多你梦寐以求的招聘机会上写着“985、211择优面试”。
3、中国家庭综合能力指数的刚性指标
当家长能够去跟别人吹嘘“我儿子在某某某985高校“的时候,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在说孩子的优秀与否。孩子能够上好的大学,意味着孩子的个人努力与天赋,更意味着家长在精神与物质方面对孩子的付出。孩子高考考入理想学校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父母本身有比较高的文化修养,因此孩子在相对较好的知识氛围中成长,更能够考入理想的高校。所以,孩子高考的成功,是孩子所在家庭综合能力的刚性反应。
4、孩子高考成功,父母人生成功
家长表扬孩子高考的成功,一方面是作为父母发自内心为孩子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则是表达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成功。无论父母是否成功,孩子的优秀,一定是为人父母的另一种成就。
5、高考“经济“
为了应对高考,完整的校外补习体系层出不穷。一方面孩子在课外补习中获得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拉动了教育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为了让孩子最终上好的大学,所以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家长不惜搬到学校附近租房让孩子减少交通的时间,继而衍生出一些刚性的社会需求,比如“学区房“。也有家长不看好中国高考,所以选择让孩子高中后出国读大学,很多留学中介、国际学校的和相关的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满足中国家长将孩子送出国接受西方教育的需求。
站在文化的角度,中国是注重教育的民族,崇尚知识和传统的“士大夫精神”,让中国的家长都对孩子高考报以巨大的希望;站在现实的角度,孩子能够进入好的高校,意味着较高的就业起点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此外,在独生子女社会,孩子的成功也成就了家长的人生价值。正是因为高考意义之重大,所以高考“经济”也应运而生。高考已经成为了中国最独特的一种社会现象。
任何旅途都是过去一段人生的结束和未来一段人生的开始。有很多孩子拿着稍微逊色些的文凭却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有很多孩子,在中国最优秀的学府里“沉沦”。人生不走到最后谁也说不准到底谁输谁赢。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而已,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勤奋学习、把握机遇,美好的人生总会到来。
大白金融您身边最贴心的金融服务助手
如果您喜欢“大白金融”
期待您的关注!微信号:dabaijinrong
这里有更多的优质文章与金融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