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谁最铁公鸡?这十位都是候选人|历史的稗类

一毛不拔铁公鸡,要说吝啬谁第一?历史上,有过不少富有的吝啬之徒,也有过许多节俭到变态的老先生。他们之中,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抠门起来也是匪夷所思啊!

1、曹洪献过家兵给曹操,甚至有献马救主的壮举,按理说不抠门啊!但却因一次小气,差一点丢了脑袋。原来,曹丕曾向曹洪借钱,被一口拒绝了。曹丕心里有个小账本,登基后借门客犯法一事,非要处死曹洪。多亏卞太后出手相救,曹丕才饶了他,但官位、爵号、家产全被削夺。虽然后来家产得以归还,家富性吝的帽子却被扣了几千年。

2、《世说新语》写“俭啬”的故事不多,大名士王戎独占了四条。话说他的侄子结婚,作为伯父的王戎,随的份子是一件单衣,但是……又给要了回来。对自己的女儿,王戎也没大方到哪里去,据说女儿出嫁后,又从老爹这借了好几万钱。女儿回娘家时忘了还账,惹得王戎很不高兴,女儿见状赶紧将钱还上,这下王戎才有了一点喜色。

3、东晋年间,王敦联合江南沈氏士族讨伐周札,周札仓促间出城迎敌。在周札的库房中,珍藏着一批精良的兵器,手下都劝他拿出来装备士兵。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周札竟然舍不得使用这些藏品,只是把劣质的兵器分发出来。生死存亡的关头,依然如此吝啬,兄弟们肯定也不会为他卖命了,于是周札同志就这么轻易的挂了。

4、南梁的萧纪,为了激励将士们勇敢作战,在出征前将金银财宝都拿了出来,命人铸成一斤重的金饼、银饼数万个,许诺凡立功者皆有奖励。但打了胜仗后,这位同志的吝啬病就犯了,让大家饱饱眼福行,想论功行赏没门。于是军心大乱,叛逃者十之八九。在很短的时间内,萧纪兵败如山倒,自己也在乱军中死于非命。

5、据《太平广记》记载,北魏的李崇家里很富裕,家里的书僮和仆人多达一千多人。但是他也非常吝啬,吃的和穿的都很俭朴。他平常很少吃肉,家里只吃炒韭菜和腌韭菜。李崇家的食客李元祐吃这俩菜都厌烦了,出门对别人说:“李崇一顿饭要吃十八个菜。”人们问都有什么菜。李元祐回答说:“二韭十八。”听的人都笑出眼泪了。

6、唐朝人夏侯处信,做过荆州长史。客人来拜访,他嘱咐仆人准备二升面即可。仆人进厨房后,客人就有事走了。他急忙喊仆人,但此时面已经和好了。他生气地说:“可惜了我的面啊!烤成饼等我下班吃吧。”不仅如此,他家的醋用得也省,自己用小瓶装着,家人一滴也吃不着。喝光后,还把瓶子倒扣着控出几滴,全都舔干净。

7、大词人韦庄名满天下,但据说他的吝啬,也和才华一样著名。做饭下多少米都有数,木柴也事先称好。若是吃肉,少一片他都清楚,还要追查谁偷吃了。韦庄有个儿子八岁夭折,妻子为孩子穿上生前衣物,被韦庄剥了下来,只以孩子的旧草席包裹。掩埋之后,韦庄还把草席带了回来……每次睹物思人,夫妻俩就嚎啕大哭。

8、传闻后汉时期的张允,也是以吝啬而出名。即使他的妻子,张允也不允许多花一分钱。为了防止妻子拿钱用,他就把各种钥匙都挂在腰间,走起路来像个乱响的风铃。郭威兵变后,张允躲到破庙里逃生,可是钥匙一响,他就被兵丁抓住了。等他回到家里时,财产早被洗劫一空,张允心如刀绞、吐血数升,竟然一命归阴了。

9、清朝的汤斌被尊为理学名臣,一生以清苦的生活砥砺名节,节省到吝啬的地步。据说,老先生有天查看家中账本,发现开销上多了一只鸡蛋,顿时大怒:“我来到苏州,还从来没有吃过鸡蛋,到底是谁买的?”下人答说是公子。他便把儿子招来,边罚跪边数落:“苏州的鸡蛋,与河南是一样的价钱吗?想吃鸡蛋,就回河南老家去……”

10道光是个平庸的皇帝,可他主观上是想成为好皇帝的,比如在节俭之路上溜得飞起。他为了节省开支,吃穿用度各种抠门,搞得自己和嫔妃都没新衣服穿,龙袍上甚至都带补丁。大臣们穿衣越破他越高兴,一时间京城的旧衣服全部脱销。他有段时间不吃内膳的东西,每天下午让太监出宫去买烧饼。那省出的钱都到哪了呢?全让手下的人贪去了。

以上这些趣闻野史,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是文人的讥讽之语,我们就一听一乐。但是,生活中还真不要做吝啬的人,太不招人待见了。尤其要分清吝啬和节俭的区别:吝啬是对别人抠门,节俭是对自己抠门。咱们可以节俭,但是别吝啬哈!



因为做公众号“路边摊”的缘故,需要我不断地做功课,不断去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在我看来,历史就像良田万顷,够你几辈子去收割,我在“收割”的时候,居然发现里面也掺杂一些“稗子”,不如索性把这些“稗子”也单独存放并分门别类地整理,倒也蛮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