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为什么不取消夜班?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由富士康员工拍摄的视频,讲述夜班的好处与坏处,显然,这是一个年轻人拍摄的视频,他们竟然认为“上夜班”会有一些好处,比如夜班的工作比较轻松,而且没有领导管制,同时,年轻人晚上上班,白天还能去逛个街或者考个驾照什么的,这些评论要是让老中医看到,估计是要气得吐血,按照最肤浅的理论,任何人都应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医讲究晚上排毒,上夜班的人就失去了这样的排毒机会,长此以往,会出现脸色憔悴、色泽暗淡、月经不调,甚至连续一个月都来月经的情况,但从工厂运营的角度讲,中国制造业的夜班早已司空见惯,不仅小型的作坊会有规律的夜班,连富士康、和硕等大企业都会安排夜班,这大概就是行业的本职吧!

互联网996工作制被吵得沸沸扬扬,大佬们都认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必须要接受996工作制,而在制造业,这句话应该翻译成:要想生存、加薪,就必须要接受夜班。

夜夜夜夜,富士康为什么不敢取消夜班?

按照此前一些业内人士披露的消息,在生产旺季,富士康经常处于缺工的状态,他们常常要付出高额的“返费”,以期望招募到足够多的员工。一方面,iPhone的工艺越来越复杂,生产线估计也是最漫长的,同时,富士康需要开设白夜班,全天24小时有二十个小时都在运转生产线,员工自然要分成两批,一批在白班生产,另一批在夜班生产,如此安排相比于国外制造业,用工量要高出一倍。面对日益复杂的人力市场、日渐增大的招募压力,有专家不禁反问:为什么一定要开设生产夜班呢?

其实,做制造业的人都清楚,上夜班是反人性的事儿,但整个制造业都是反人性的,一般来讲,制造业的生产计划都是围绕最核心资产展开的,比如在表面贴装车间,最核心的资产、最贵的资产是贴片机,当这台设备从日本、德国进口来,就不能停歇,需要持续地生产,以最大限度地榨取其价值,所以,SMT车间一般是24小时生产,配合上料、调机的员工则需要两班倒或者三班倒,总之,机器要工作,人就需要配合。此外,制造业是重资产企业,土地、设备、流水线,但凡出现任何的闲置,都是运营成本的浪费,举个例子,一个车间的月租金是20000元,如果产量是20000台,相当每台手机的租金成本为1元,但如果产能只有10000台,每台手机的租金成本就变成了2块。当然,富士康的成本结构要复杂地多,只消看一眼,就知道他们牵扯到的数字琳琅满目,据说富士康有专门的算账团队,需要花一整年的时间才能把准确的数字给到郭台铭,但抓紧时间、提高单位时间产能的方向总是没有错的,制造企业运营的重要参数,就是资源的“使用率”,郭台铭只要看到“闲置的人、闲置的设备、闲置的车间”都会大发雷霆,在他的眼睛里,资源闲置就是烧钱!

除了成本考虑之外,订单的效率也是制造业要重点关注的,比如现在iPhone的订单非常不稳定,苹果必须要趁着消费者热情尚未褪去,把新的iPhone制造出来,一旦失去时机,订单就消失了,换句话说,富士康的生产都是在“争分夺秒”,那种一直要追赶产能的紧迫感,常常要把人逼疯,而富士康的优秀之处正在能顺利地摆平之。

释放人性,自动化取代人工才是正道

从经营层面看,富士康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都有权力设置夜班,但即便这样,他们的利润率也低得可怜,比之房地产、金融等暴利行业,简直能用“寒酸”来形容,但各路专家又不得不承认:制造业关系着国计民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正是富士康的存在,数百万的平凡人口才有工作,同时,现金流可以顺畅地运转起来,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变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富士康之于内陆城市如成都、郑州,有一种基因式的改变。

如何带动制造业发展,是全球经济论坛最重点的话题之一,于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继被提出,陆陆续续出现一些成果,其中,自动化就是最主要的成果之一。早在八年前,郭台铭就喊出“百万机器人”的计划,如今抗战结束,百万机器人虽然尚未完成,但一条条半自动化的产线已经成型,莫说是苹果这样的高端产品,需要机械手臂完成贴胶纸、组装电池以及粘贴保护膜等等,就连小米这样相对低端的产品,也有了非常稳定的自动化产线。遗憾的是,半自动化只是降低人类员工的疲劳程度,他们依旧要陪着这些“面无表情、永不停歇”的大家伙们,熬过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而加夜班一直是年轻人最难熬的事儿,每每低头看表就仅仅过了5分钟,这也是为什么,自动化程度虽然有很大进步,但富士康以及整个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用工荒”的状态。相信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孙正义开发出的Pepper机器人,结合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以灵魂,每台售价1000万美元,作为好兄弟的郭台铭出手也颇为阔绰,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拿下10台,或许,他早已无法忍受无休止的夜班了。

聪明的人从来不上夜班,富士康的台湾人和干部也不用上夜班,但他们会鼓励大陆的员工热爱工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只有接受夜班文化的人,才有可能成功。当然,最光明的康庄大道,还应该是“自动化取代人工”,让人类远离那些该死的流水线。(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