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包裹“误运”事件,让联邦快递 (NYSE:FDX)成为了国内民众的关注焦点。
周六,新华社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决定立案调查美国联邦快递涉嫌损害国内用户合法权益问题。再加上商务部在前一日宣布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外界纷纷猜测联邦快递将“拔得头筹”。
联邦快递作为华为的合作伙伴,在5月份先是将华为从日本发往中国的两个邮件送到了美国,之后华为另外两个从越南发往香港和新加坡的邮件在中途滞留,终点地也被改为了美国。而联邦快递前后矛盾的回应,也为人所诟病。
联邦快递的“中国市场危机”
此次信任危机,对于联邦快递在中国国内的业务来说是场不小的考验。
先是联邦快递向来难以介入国内快递市场。受政策的限制,多年以来联邦快递、DHL (DE:DPWGn)、UPS快递 (NYSE:UPS)等外资快递只占不到国内快递市场份额的1%;直到2014年秋季,国务院才决定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
即便如此,到2016年,外资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市场份额也只有0.6%,业务收入市场份额为6.2%。2017年,国家邮政局对外公布的行业公报中没有再提到外资快递企业的情况,反而是民营快递企业增长说明了外资快递在国内快递市场份额的进一步下滑。
除了政策原因外,民营快递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显然也让联邦快递们难以消受——根据Wind数据,国内快递业务平均单价已从2007年的28元以上降至2018年的12元,即每年降1块以上。
这一行业环境意味着三大国际快递巨头的主战场是国际件市场。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报告的测算,在中国国际件市场中,联邦快递、DHL、UPS的市占率分别为31%、25%和17%左右;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的年收入规模在180亿至200亿元(26亿至29亿美元)。
国金认为,一旦联邦快递遭到限制,其国际竞争对手DHL、UPS以及国内本土快递巨头顺丰和通达系原则上将有能力承接该部分业务增量。
联邦快递股价走势,行情来源:英为财情Investing.com
来自国际市场和收购的压力
这场危机来得十分不是时候。就在3月中旬,联邦快递公布了令人失望的三财季业绩报告,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20%至7.97亿美元;收入增长3%至170.1亿美元,但远不及预期的176.7亿美元。
更糟糕的是,联邦快递自去年12月以来第二次大幅削减了全年盈利预期,预计2019年的每股收益仅为15.10美元至15.90美元左右。
不只是中美经贸摩擦。英国脱欧期限迫在眉睫,欧洲经济面临不确定性,这些都减缓了全球的贸易步伐。联邦快递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Alan B. Graf Jr.指出,因国际宏观经济状况放缓,全球贸易增长趋势继续疲软,联邦快递的国际收入同比下滑。
分析师预计,联邦快递的国际业务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好转。联邦快递长期股东、对冲基金Gullane Capital Partners管理合伙人Trip Miller指出,“收入大幅逊于预期,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在国际市场的放缓,这对该公司的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虽然欧洲和亚洲的需求疲软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促使了联邦快递录得自2010财年以来最疲软的年度盈利增长,但公司自身的选择也需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2016年,联邦快递斥资44亿美元收购荷兰快递巨头TNT Express。虽然公司首席运营官Raj Subramaniam表示仍然对这笔交易的“长期战略价值”充满信心,但它其实大大增加了欧洲市场放缓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同时也令联邦快递背负巨大的整合成本——预计超过15亿美元,整合过程要延续至2021财年。
如今收入增长放缓,现金流为负,利润停滞不前甚至下滑,再加上没有了强劲国际收入的“掩护”,联邦快递的这些支出是否获得应有的回报自然要被市场质疑。
或许正如巴克莱所指出的,像联邦快递这样的传统巨头,是否需要接受公司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成熟度,从而更加专注于回报和利润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