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输液用错药,药物真能代谢出去吗?

近日,一件关于输液的新闻上了热搜。南宁市民廖女士因为扁桃体发炎,至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没想到医院护士给她输液时搞混,将本该给别人输的液体误输入到她的体内。

新闻截图

输液我们大部分人都经历过,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事情。那么这样输错液的情况对人体究竟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为什么要选择输液?

近年来很多人对门急诊输液抱有偏见,对一生病就输液表示不理解。许多省市的卫生监管机构也在逐步进行管控,对一些无需输液的疾病进行了严格规定。

但是输液也有它自己的优势,它是一种给药的途径,而常见的给药途径除了输液,还有口服,经皮(如涂抹)及肌肉注射等。我们一般口服药物,要经过胃肠吸收之后进行入血后,而后随着血液被运输到身体各部位进行发挥药性。

但在吸收时,由于胃肠在吸收时会破坏掉许多的活性成分,导致药物有效浓度下降,这就是药物的“首过效应”。与口服药物不同,静脉输液能够将药物直接递送到血液中,从而避过“首过效应”,它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

对于急症或者是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输液仍是首选。

2、输液药物如何发挥作用?

口服药经过肠胃吸收后进入血液,而输液使得药物能够直接进入血液,然后随血液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会随血液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不同药物由于理化性质的不同,导致它们在不同器官组织的富集程度是不一样的。

某些药物的作用比较宽泛,而一些新型药物作用相对集中,比如说肿瘤病人使用的化疗药物就是一种宽泛靶向的药物,它作用于人体的许多器官组织,常会引起治疗目标之外的不良反应,如脱发及胃肠道反应等。

但是治疗肺癌的奥希替尼,就是一种专门靶向EGFR位点的药物,其相对分布较为集中,副作用也会比化疗药物减少。

3、药输错了真能代谢出去吗?

药物进入血液后,会随血液分布至各个器官组织并发挥药理作用,在器官停留后会再随体液循环回到肝脏、肾脏中进行代谢,最后,各种代谢产物会通过汗液、尿液等途径被排出体外。

虽然说“药物能排泄出去”在理论上没有错的,但输液输错药物的危害还是不能忽视的。

首先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对于肝功能不好的人,输错药物无疑是增加了患者的肝脏负担。另外,药物之间有许多配伍禁忌,药物的搭配有严格的规定,不合理的搭配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试想输了别人的药,怎能避免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呢?如果发现输错药物,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采取的补救措施。另外,在医院多观察一会,如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再回家。

4、输液时还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01

乱调输液速度

许多患者为了快捷,随意加快输液速度,认为没有什么影响。其实,这样做是有极大危害的。

针对病人不同的体质和药物的性质,输液速度是有严格限定的,调快了,可能会导致病人突然出现胸闷、憋气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肺水肿,进而需要抢救。

02

输液有气泡进入

一般来说,正常输液很少会出现气泡进入的情况。

在输注时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1、输注前尽量排空空气;

2、检查连接导管是否紧、是否有缝隙;

3、液体输完后要及时拔针或更换液体;

4、最好有亲朋看守,方便互相提醒。

还有一定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加压输液时,一定要密切观察,不然空气的快速进入,会导致出现急性空气栓塞。

03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输液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一般是由输液液体中的热源或者是患者对药物产生过敏导致的。

病人常会在输液数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发热反应,表现为畏寒、颤抖继而发生高热,轻者应该立即停止输液,重者还会静注地塞米松等药物缓解高热。

患者在就医时,一定要明确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