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田园犬是怎样炼成的
导语:二十世纪初期,英国伦敦突然凭空出现一群疯女人,她们走上皮卡迪里大街和摄政街,从手提包里拿出锤子猛砸商店的橱窗玻璃,向唐宁街的一扇窗户扔大石头;或者穿上男装,把点燃的小炸弹投进路边信箱;事态愈演愈烈,到最后,甚至有一位“病入膏肓”的女子,混入有英国皇室在场的赛马会,她奔向疾速前进的赛马,与之相撞,就这样死在国王的马蹄之下。
正文:
倘若你无法理解这群女人“发疯”的原因,那么不妨看一看电影《妇女参政论者》,这部由英国女导演莎拉.加芙隆执导的历史传记片,在胶片上刻入了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向大家解释如今被网民百般嘲笑的所谓“女权田园犬”是如何炼成的。我们看到海报上三位女主角站在三种颜色构成的布景前,紫色代表尊严、白色代表纯洁、绿色代表希望。
尊严、纯洁、希望,在那个男权当道的旧时代,成为女性的奢侈品,它们比名牌包和珠宝更为重要,甚至超越了“家庭”的地位,这些女人是真的疯了么?
从良民到“流氓”
1910年代,刚刚被一战大火洗礼过的英国百业待兴,无论男女都需要打工赚取家用,在艰难的环境里支撑下去。一个叫玛德的洗衣女工在空气污浊的工厂里叠着衣服,玛德的母亲是被沸腾的洗衣水烫死的,她的工资是在同一个厂里上班的丈夫的三分之一,生下儿子之前,她还一直受到工头的性侵犯,直到她人老珠黄才肯罢手。玛德压抑住怒火,咬牙接受了这一切,她打算做个良好市民,和丈夫一起在十来平的租房里把儿子养大。这狗屎一般的生活里,儿子是玛德唯一的幸福慰藉,她庆幸自己生了个男孩儿,因为如果是女儿的话,她的未来就会跟自己一样糟糕。
这样一位无害的女性,在底层竭力保持她的“安之若素”,可是随着电影不停往前推进,这种“温良”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她被女工友拉去参加争取投票权的听证会,并发了言。随后,玛德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愤怒,当时她并不明白女人有没有投票权究竟是不是那么重要,也解释不清楚身边的女性友人为什么可以不顾一切去捕捉那个“虚幻”的前景。
但是,玛德参与了,没有原因,就是愤怒,对一切感到愤怒。
在熊熊怒火的驱动下,玛德被关进了监狱,监狱里跟她一样因为集会游行而被捕女人们跟她讲:“没关系,你是第一次嘛,多进来几次你就习惯了。”
玛德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多进来几次”,可是随着女权运动的风起云涌,监狱果然成了她半个家,她甚至被胆小怕事的丈夫关在外面,禁止她与儿子见面。
好吧,假如你看过另一些激进派的女权电影,比如《末路狂花》,你就能体会到这种看似没有来由的怒气,咖啡馆女招待和自己的闺蜜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一路上不是被偶遇的男性骚扰,就是被小白脸骗财骗色,最后她们举枪还击,开着那辆雷鸟车从悬崖上一跃而起。片中的两位女主角在旅行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绝望,倘若她们跟其它女人一样逆来顺受,把一切迎而泼来的侮辱当成“家常菜”,就绝对不会“有事”,可就是这些所谓的“屌丝女士”不乐意了,她们向这个物化女性的世界竖起了中指,宁愿扑向深渊般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对比《末路狂花》里的极端情节,《妇女参政论者》中那一批呼吸道已经被劣质空气折磨得千疮百孔的女人们,似乎更清楚应该怎样做一名“讲道理的流氓”,她们站在法院门口,高举旗帜,无视“破坏家庭安宁”的罪名,为自己那点儿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权益振臂高呼。
从电影细节来分析,这些女人的诉求是完全合理的,掌权的男人们则对她们充满了不信任,他们认为“女人都是缺乏逻辑和远见的动物,根本不明白政治是怎么回事儿”。是的,在旧时代,男人普遍认为女人的权力是他们赋予的,就像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让妇女和儿童先上救生艇是出于“绅士风度”以及人道主义,女人可以得到他们允许范围内的“权力”,却在“政治”这个地盘上筑起了铁栅栏。
片中的玛德意识到了自己不停“被施舍”的生存状态,她觉得这远远不够,“流氓”永远是“贪得无厌”的,当女人们想要得到更多的时候,换来的只有警棍的击打和牢狱之灾,所以她们宁愿创自己的字头,变成黑社会一般的存在,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捍卫。
从良民到“流氓”,是一个腥风血雨的过程,全力以赴,不计后果。
“直女癌”的执念
尽管每个镜头都渗透女人的血泪,但《妇女参政论者》从未放弃对这批“女权田园犬”们给予坚强的抚慰,她们无家可归,只能睡在破旧的教堂里;她们在深夜聆听女权组织者的演讲,并用智慧确保她们的“女大佬”不会被警察逮捕。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可以证明这些历史上的“女流氓”是多么“丧心病狂”,她们以“破坏公物罪”被关进监狱,吃牢饭不要紧,但她们希望自己得到的头衔是“政治犯”,于是选择在狱中绝食抗议。典狱长派人把她们绑在床上,用皮管插入她们的鼻孔,强行灌入牛奶;或者是启动“猫捉老鼠”法案,在她们快要饿死之前把她们放出来,等她们恢复体力,再用别的理由再抓她们一次。当时的女权运动领头人之一西尔维亚后来回忆说,她被整整抓过十三次。
“要么给我们自由,要么让我们去死!”
西尔维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遗憾的是,这些执念的女人们当时要面对的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铁腕大佬——英国首相丘吉尔,丘吉尔曾经明确表示反对妇女拥有投票权。
讽刺的是,在详细记录丘吉尔晚年生活的传记电影《丘吉尔的秘密》中,照顾他直到去逝的女护士也是一名女权主义者,所以在为他工作之前,她首先要求给她换个舒适的大睡房,随后跟他的管家说:“我得说个有点儿蠢的题外话,我当时并没有投票给他。”
一直被视为“弱者”的女性,要对抗一个打败了希特勒的男人,这应该算是一个“奇迹”罢。然而这种奇迹是不得不发生的,历史巨轮在不停往前推动,习惯了受绅士呵护的女人们已然野心勃勃,当女人愿意豁出命去的时候,上帝必然是偏向于她们的。
有趣的是,《妇女参政论者》一片中,除了英国女星凯瑞.穆里根奉上了精湛的演技之外,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梅里尔.斯特里普也出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著名女权活动家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片中她对女主角玛德说:“不要放弃!不要投降!”
而在此之前,梅里尔.斯特里普因在《铁娘子》中的出色演技,拿下了生平第二座奥斯卡影后奖杯,她诠释了英国历史上最具“女权”代表性的大人物——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而该片的编剧艾比.摩根也正是《妇女参政论者》执笔者。
另一位在英国德高望众的老牌女戏骨海伦娜.伯翰.卡特则更是与女权运动有着深厚渊源,这位拿到过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女配角的资深演员,其祖母的父亲正是曾激烈反对女性投票权的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因此她直言:“我就是要以这种方式跟我的长辈谈谈。”
有了影后们的加持,这部硝烟弥漫的影片变得更有份量,“直女癌”们有了更多雄起的理由。放眼现下,全球有6200万女性因性别歧视而无法接受教育,英国议员中女性占比只有22%,三分之一的英国女性正遭受各种形式的性暴力;就拿电影行业内部来说,性别不公导致的薪酬差异也比比皆是,全世界更只有不到10%的电影出自女性导演。
为此,片中女演员之一萝玛拉.嘉瑞在自己穿的T恤上印了“宁叛乱,不为奴”的字样,以此明志。
事实证明,这些“田园女权犬”们没有白白付出:1914年,妇女联盟协助政府参与一战;1018年,英国国会立法,允许30岁以上女性投票;1920年,美国政府准许妇女投票;1928年,英国国会把妇女投票的合法年龄降低为21岁;2016年度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大热门已经有女性当道了,她就是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
作为历史上第一部被允许进入英国国会大厦拍摄的影片,《妇女参政论者》欲传达的意义是畅快淋漓的,让我们以本片结尾处的一段诗句作为文章收鞘:
“一个妇女流浪者去寻找自由的大陆
我要怎样才能到那里?
理性的答案——有一个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走向努力的海岸
穿过苦难的大海
没有其他的方法
那妇女,抛弃她以前依恋的一切,落下眼泪
我为什么要到这遥远的、从来没有人到过的大陆?
我一个人,完全孤独......”
作者:暗地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