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历史巡礼
导语:奇特的国家,必然有其奇异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奇异的民族风采。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个伟大的东南亚爪哇之国作一历史的巡礼吧!
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尼,东南亚的重要国家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其辽阔的疆域横跨亚洲和大洋洲,素有“千岛之国”的美誉和别称,人口两亿四千万,雄踞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首都雅加达,其地理位置显要,国界与东帝汶、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相接,另有菲律宾、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与其相邻。印度尼西亚是亚洲地区的第三人口大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成员和20国集团成员国。印度尼西亚的最大特征是岛国结构和岛屿众多。正是由于这一地理特征,故而历史地形成了民族众多和语系复杂的人文生态特征。在印尼的数百个族群中,最大的族群是爪哇族(相当于中国的大汉民族)。这个民族在印尼的政治生态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
左:沿着海岸不知名的小岛星罗棋布。 右:很多玻璃材质的手工艺品也是印尼的特色。
正是因为这个国家群岛太多,位置分散,种群繁多,语言纷繁复杂,要想统一领导好是非常不易的,故印尼的国家格言就是“求同存异”——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国家格言同该国的具体国情是多么地吻合和多么地有针对性啊!印尼虽然有两亿四千万的人口,属于人口稠密的国度,然而尽管如此,它仍然拥有大量的广袤原野,其自然生态资源保存得相当完好,其生物的多样性位居世界第二。也许是由于岛国的原因,也许是由于人口众多、地理位置过于分散、不易管理等历史原因,印尼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总是不尽人意。尽管该国天然资源丰富,但整个国家的贫困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当然,印尼政府也正在作最大的努力,发展国民经济,但对于一个两亿多人口、工农业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的群岛国家,经济腾飞是需要一个相当的历史过程的,对此,全世界都在关注今日印尼之发展,我们也在拭目以待。
左:色彩艳丽的螃蟹船停在沙滩上。 右:很多西方人选择坐长途飞机来这里冲浪。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史前时期,就有所谓的考古学意义上的直立人——“爪哇猿人”在那里繁育生息。近年,邻国东帝汶考古发现遗迹,推测大约在4万2千年前,当地的居民就已经具有高超的航海技术。由于发现那时的当地居民捕捉并食用大量的深海鱼(如鲔魚等),故考古学家们据此推断:这里的印尼先民们可能已经具备了跨海至澳大利亚或别的其他岛屿的航海(捕鱼)技术,而由台湾高山族移居东南亚的南岛民族,大约在公元前两千年开始陆续移入印度尼西亚,今天相当大一个多数的印尼人的血缘就是来自这一支脉(此外还有来自东帝汶、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马达加斯加等血缘支脉),并且遍布整个群岛,因而构成了印度尼西亚人种结构的主流,同时也抑制了美拉尼亚人种的延扩和分布(他们局限性地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农耕业的发展和水稻种植业的出现,促使村落产生、集镇形成和小型王国等在公元1世纪开始兴起成为可能。作为巨型岛国的印度尼西亚,它的航道的战略重要性客观上促进了岛屿和岛屿间的贸易以及国际间的贸易。其实,在此之前,早在公元前的数百年间,印度尼西亚就已经同印度和中国建有海上的贸易关系了 。海上贸易是印度尼西亚国家的传统强项产业,故 而它在印度尼西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约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下半叶,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一带出现了早期的国家雏形—— 叶调国。随着农耕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到了公元3-7 世纪,在印尼境内出现了 许多部落和小王国,这些古老的部落和王国那时就已经与东亚地区的中国和南亚的印度甚至地中海北岸的希腊等国家有着贸易往来。在这个时期,伟大的印度教也已传入印尼的某些地区。
公元7-11世纪,随着海上商业贸易的兴盛,除了印度教,佛教也开始传入印度尼西亚。期间,爪哇岛上信奉大乘佛教的农业佛教国夏连特拉王朝和印度教国马打兰王朝经历了从兴盛、繁荣到衰落的全过程,它们给后世留下了辉煌的历史遗迹,如夏连特拉王朝在其鼎盛时期建造的婆罗浮屠(其名称可能来自梵语“Vihara Buddha Ur",译成中文即是“山顶的佛寺”之意),这座寺庙后来因为火山爆发的原因而致使佛塔群下沉,并因此而隐匿于茂密的热带雨林丛中竟长达千年,直到19 世纪初叶才被人们从蛮荒的莽林丛中清理出来(这与柬埔寨吴哥文化的命运极其相似),世人们一致认为,在黎明时分,在婆罗浮屠的遗址中欣赏美丽的日出,此乃人生中最纯静的体验。就是这座雄伟的佛塔建筑群落,与中国的古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观;印度教国马打兰王朝建造的巴兰班南寺庙群则以另一类型的风格造型矗立于世。此个由240座庙宇组成的古典建筑群位于印尼的日惹市郊,被世人称之为爪哇最美丽的印度教寺庙,也是印度尼西亚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最美丽辉煌的印度教寺庙。这座寺庙的最大文物价值就在于它全面深刻地记录了印度尼西亚祖先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和文明,正是有鉴于此,它理所当然地与其临近的婆罗浮屠一起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大约在公元13、14 世纪的交替时期,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转折时期,这就是满者伯夷大帝国的建立(建于东爪哇,也称东爪哇国或东爪哇王朝)。这个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印度尼西亚国家开始走向全面的统一和强盛。到了14 世纪下半叶的晚些时候,尤其是哈奄·武禄王(Hayam Wuruk)执政时期,国家强盛达到了顶峰,这时的印度尼西亚才真正开始成为统一政权的封建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强大的海上帝国,其疆域版图曾一度扩张至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曾于15 世纪初带领船队下西洋经过印度尼西亚,并在马六甲留下了中国古代官员国际间外交活动的足迹。
从印度尼西亚的宗教发展情形看,它是一个允许有多种宗教信仰存在的国度,不过,伊斯兰教还是这个岛国的主流宗教。这个国家国民中的88%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基督教新教,3%信奉天主教,2%信奉印度教,1%信奉佛教。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过,在印尼,最先传入的则不是伊斯兰教,而是佛教和印度教。尽管有穆斯林商人在伊斯兰教兴起的早期就已进入了东南亚地区,但作为伊斯兰教信徒的穆斯林大约最早也在13 世纪初出现(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岛屿——苏门答腊(北部)。伊斯兰教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印尼迅速流行,而是经过大约两三百年之多的漫长发展过程,直到16世纪晚些时候,才在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区先行成为占据优势的流行的主流宗教。这里也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后期传入印尼的伊斯兰教,居然会后来者居上,成为今日印尼占据绝对主导优势的主流宗教?我看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其一,伊斯兰教具有对旁系或周边其他的文化和宗教有一种虚怀综摄的胸襟,故在吸纳的同时也改造和同化了被吸纳者;其二,伊斯兰教的包容性(而非排他性)使其在印尼具有更加广阔传播(以致流行)的机会、条件和空间。我们中国处世哲学中的“退一步,则海阔天空”的古训,就是最深刻地映证了历史上的伊斯兰教后来者,为什么能在印度尼西亚发展成为在全世界信徒最广众的国家主流宗教之原因。
自16世纪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三四百年间,印度尼西亚一直先后经历着被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欧洲殖民主义者统治的困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尼西亚人开始进行争取独立自治的斗争,尽管在此期间,印度尼西亚国内存在着重大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分歧,但在争取国家独立统一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却意见一致。二次大战期间,印度尼西亚日治时期结束了荷兰的殖民统治,由此也鼓舞和刺激了先前被压抑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日治初期,日本殖民主义者试图通过推行所谓的“三亚运动”(即亚洲的领袖、亚洲的保护者、亚洲之光)来笼络、麻醉和同化印尼国民,但终未获得印尼国民的认同而宣告流产。于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又试图通过笼络印尼国族主义和伊斯兰宗教力量,他们训练青年武装,然而也事与愿违,这些青年武装后来成了独立战争中的重要军事力量。1945 年,随着二次大战的结束和日本帝国的无条件投降,本来是印尼可以顺理成章地宣布独立,然而,由于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命令日军不要将权利交给任何印尼党派。然而,就在日本宣布投降两天后,富具威望的印尼独立运动领袖苏加诺宣布印尼独立,并出任印尼首任总统。从此,扭转了印尼的发展方向。
如今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总统制共和国,实行单一制,政治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印尼的宗教意识形态很特别,比如,它虽然是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2 亿零2 百万,占印尼全国总人口的88.2%),但它却不是一个伊斯兰国家,而且,大多数穆斯林信徒属逊尼派。占总人口3%的印度教,其信徒大多是巴厘人。佛教虽然传入印尼的时间较早,但其所占比例只有2%。佛教和印度教在印尼算是少数宗教,但对整个印尼文化和历史 所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正是由于印尼政府在其宪法中明文规定公民有“信仰神道”的自由,故印尼政府在实际的政策实施过程中持积极的态度,如政府每年要动用一定的国家经费,专项拨款用于扶助修缮或建造清真寺、教堂、印度教和佛教寺庙、宗教学校、编纂印制和发行各类宗教经书以及开展各种宗教活动等。尽管伊斯兰教不是印尼的国教,但鉴于伊斯兰教传入印尼年代久远,加之印尼又是迄今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穆斯林信徒的人数位于全球之首)以及伊斯兰教对印度尼西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乃至民风民俗和国民生活的习惯都有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故每当伊斯兰逢到重大节日,如斋戒月、开斋节、圣纪(亦称“圣忌”)、古尔邦节、灯宵节等,穆斯林们都要举行盛大的集会,以示庆祝。届时,印度尼西亚的政府高级官员甚至首脑都要来亲自参加甚至发表讲话以示对该教和其他宗教的重视。
印尼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流,同时也允许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佛教等教义一并共存的宗教信仰国家。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种类、特征和以及它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与其对国民的灵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对该国的民俗民风和国民的生活习惯、生活风格和生存形态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同样,反言之,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民众的生活习惯、生活风格和生存形态,也必定反映他们所信仰的宗教种类和特征,以及它对该国或该民族民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这次印尼考察,尤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印尼人民的生活中离不开宗教,而且尤其是印尼国家的民俗民风深深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我们知道,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民众既有深度宗教信仰又非常样好客、非常讲究礼仪的国家。因此,作为异国旅者,在踏上印尼这块神圣国土之前,最好对这个国家的民俗民风和基本礼仪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会更有利于你的印尼之行,更何况对增长你的世界知识、拓展你的国际视野也有好处。在印尼,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烈的异国情调: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印尼人民的谦恭和彬彬有礼。在机场出口处,许多前来接客的印尼首都雅加达人,只见他们与刚走下旋梯的客人以握手为礼,有的则以他们传统的礼节,用右手按住其胸口互致问候。印尼社会,向来以尊重(包括隐私在内的)个人为基础,这一点,是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要必须记住的。
由于伊斯兰宗教是这个国家的宗教主流,故无论是在机场(大厅)、海关过境处还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其他各种场合和乡野,头戴白帽和黑纱蒙面的男女穆斯林几乎无处不在,随时可见,其男信徒显得严肃而庄重,女性徒则给人以婉约、含蓄和幽深之感。这个群体的成员,似乎尤其恪守规矩和礼节,因此,在与此类人(或人群)打交道时,初次见面,宜点头握手,如果进入铺有地毯的房间或其他神圣场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在有些情况下甚至还必须要脱帽)。据说,与印尼人谈生意,对方必须做好冗长、拖拉和困难重重的精神准备。与印尼人打交道,守时固然很好,但他们好像对此倒并不很在意(换言之,如果迟到一点也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不过,事前约会则很受其欢迎。在款待客人或互相馈赠方面,印尼人也很有讲究,例如,在宴会或其他用餐场合,客人不仅应该用右手取食,而且不可以用左手去触碰其他任何食物。应朋友或客人之邀而去”赴宴时,买一束鲜花赠送给主人是最合乎礼貌的。
尽管在社交或其他人际交往场合印尼人一般并不要求客人随带礼物,但对招待或款待自己的主人还是应该说一些表示衷心感谢之类的恭维性话语,一是旨在表达受邀者(或被款待者)的真诚谢意,二是旨在让主人高兴。主人如有礼物馈赠,应该表示亲切而礼貌地接受,因为,推却或婉拒会让主人尴尬、难堪,同时也会被视为是一种不礼貌。在印尼,会客时,最好不要与客人或朋友谈论有关当地的政治和社会主义以及无神论等问题或观点(尤其是后者,因为印尼国家的宪法就明文规定不允许国民不信神,对于无神论者,一概不欢迎成为其国民)。
印尼民俗和宗教信仰中除了上述这些礼仪规矩外,还有许多禁忌和忌讳的传统流传至今。例如印尼人还非常忌讳有人去抚摸他们孩子的头,他们将之视为缺乏教养和侮辱人的举动(这一点,与我们传统的中国汉文化风习正相反。中国家长,一旦看到有人抚摸自己孩子的头,一般不太介意,有的甚至还很乐见,因为,起码觉得自 己的孩子长得可爱,招人喜欢)。印尼有一个巴杜伊族,该族居民的着装颜色除了为他们所崇尚的白、蓝、黑三种外,其余颜色一概禁忌。不但如此,而且连谈论都是被禁止。还有,居住在爪哇岛上的居民,他们特别忌讳有人吹口哨,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下流行为,并且会招致幽灵。在对待某些动物的认识上,印尼人也有许多独特的忌讳观念。除了为人们所普遍知道的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视猪为性情懒惰、形态丑陋的不洁动物外,他们对乌龟怀有一种特别的忌讳。他们厌恶乌龟,认为这种低等动物不但外型丑陋,而且给人以“性欲”、“春药”、“侮辱”等极坏的印象。此外,印尼人对老鼠也极为忌讳,他们认为,这种丑陋无比的动物本身就意味着肮脏、瘟疫和灾难。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有着两亿多万人口、号称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而且又是多元宗教文化并存的印度尼西亚,他们的国民饮食习惯又有一些怎样的特征呢?就我这次印尼之行的粗略考察,发现他们的主食结构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十分相似,也是几乎以大米为主,以鱼类、肉类和其他蔬菜为主要副食。不过,他们喜欢以牛、羊、鸡等禽兽类的五脏烹制各种菜肴,其中略加孜然等调料。我们曾去过雅加达和巴厘岛的几家星级宾馆和酒楼,每家菜肴风格都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 伊斯兰风味。由于伊斯兰的教义规定,穆斯林是不能喝酒的。但印尼也有极少数人喝酒,而且爱喝酒精浓度很高的烈性白酒。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人爱喝香槟和葡萄酒。尽管印尼大多数人是穆斯林,他们不吃猪肉,然而,除此之外的另外一些人群,例如阿诗玛特族人、达尼族人 巴布亚族人等,他们并不信奉伊斯兰教,故这些族群的居民在其饮食习惯上尤其喜欢用猪肉烹制各种美味佳肴。在印尼的许多地方,我发现他们尽管也有喜欢吃西餐的嗜好和习惯,但他们大多习惯于吃欧式(而且是比较正宗纯粹的西欧式)。不过,在吃西餐的风格和方式方法上,除在正式的官方宴会等场合下有时会用刀、叉、匙等餐具,平时一般都习惯于用手抓饭(这一点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等宗教国家的习惯非常相近)。当然喽,由于印尼是一个有众多华人的国家,因此,也许是由于受当地华人生活习惯的影响,印尼有许多人喜欢吃中餐,在他们看来,中餐乃举世公认的人类最佳餐种之一。
印尼真不愧为是全民族信神的国家,我们上面所述的饮食文化范畴的东西,总的来说还是停留在物质化的层面,其实印尼人普遍具有精神层面的心灵追求,那就是对神灵的信仰、供奉和崇敬。大家知道,作为一个异国旅者,到了印度尼西亚,除了首都雅加达,就必然要去该国的名胜—— 巴厘岛,否则,此行就不完善、不完美。在这个距离首都雅加达千里之遥的世界著名的岛屿上,我们不但领略到了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美景,同时也有幸沐浴到了宗教之国的神性光辉。
作者:程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