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人士常常以“贵族”自居,且美其名曰“单身贵族”。但是,自从2011年的历史大“光棍节”(2011年11月11日)之后,单身人士开始了类似于“双十一”等一连串的“狂欢”活动,“单身”现象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自2014年开始,“单身狗”一词逐渐开始流行于网络,2015年以后更是广泛应用于媒体新闻报道中。本来是高雅的“单身贵族”,何竟沦为“单身狗”呢?
“狗”这种动物通人性,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经过不同种类的训练,可以训练成警犬、猎犬、导盲犬等工作犬,给予人类生活和工作很大的帮助。在西方国家,“狗”一直被赋予很美好的寓意,也有相当一部分有关“狗”的谚语、俗语出现。例如我们常见的“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又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等等。与西方相反,我们用“狗”组成的一些俗语却往往含有贬义的色彩。譬如“走狗”“狗头军师”“狗尾续貂”“人模狗样”以及一些骂人的话“狗屁”“狗改不了吃屎”等等。我国古代就有一个成语叫“丧家之狗(或丧家之犬)”,其出处最早可追溯到孔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孔子世家》有载:“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丧家之狗”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者惊慌失措的人,通常用来形容生活不如意甚至是窘迫的失落、潦倒之人。笔者从《汉语大词典》中找到关于“狗”的几个义项解释,“狗”这个字来表示贬义居多。其中包括“指事之失度或人之失意”(顾起元《客座赘语?诠俗》:“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比喻坏人”(王符《潜夫论?潜叹》:“而驕妒者,噬賢之狗也。人君内秉伐賢之斧,權噬賢之狗,而外招賢,欲其至也,不亦悲乎!”)和“表示极端鄙视的詈词”。
沿袭着“狗”这个词在我国传统观念里的贬义色彩,“单身”与“狗”搭配,便成为了一个嘲讽单身或者未婚人士的词语。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随着人口的激增以及男女比例的日渐失衡,城市流动人口也日益增多,都市人生活节奏加快,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年代,爱情和婚姻都缺少了很多稳定的因素,“闪婚闪离”现象越来越普遍,近年来某些大城市的离婚率日益增多。有的人因生活现状、工作压力而不能在适婚年龄找到配偶,有的“闪婚族”也在恋爱和单身之间来回切换身份。这些社会现状都导致了当今单身人士的增多。“单身狗”这个词语与“屌丝”一样,是代表这个时代一群人生活状态的词语。“狗”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落魄形象正好迎合了单身人士孤独、期盼得到陪伴与安慰的特点。
“单身狗”一词的流行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近年来节日的“西化”现象有关。近年来,各种“情人节”如雨后春笋般在青年人的生活中开花,这些所谓的“情人节”几乎过不完,高校中甚至有这么一句话:“除了清明节,任何节日都能过成‘情人节’。”如“圣诞节”要给女友买圣诞礼物,“元旦”要给男友送新年礼物,“六一”要给女友送儿童节礼物,“七夕”要给男友送七夕节礼物……而每每遇上这种节日,网友都会吐槽“虐死单身狗”。另外,英语中表示单身的词语是“single”谐音“身狗”,也为“单身狗”在语音方面提供了一些依据。
2015年以来,由于这个词在网络以及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普遍使用,一些新闻报道都采用了“单身狗”这个词作为标题,光是在“人民网”搜索中就出现了487条包含“单身狗”的新闻,而新闻全文中包含这个词的检索结果已达到5901项,在百度网检索相关新闻达49500篇,如:
(1)又虐单身狗!李晨范冰冰湿身玩冲浪。(人民网 湖北频道 2015年09月03日 )
(2)好基友七夕也虐“单身狗”,韩庚金希澈激吻十指紧扣。(河北新闻网综合新闻2015年8月27日 )
(3)“一杆在手,天下我有”,从此“单身狗”也能孤独上路。(《自拍看场合(假日观察)》人民日报 2015年4月11日 )
(4)“各对情侣纷纷开启花式秀恩爱的模式,势必虐死无数单身狗!”(人民网2015年9月1日)
“单身狗”一词风靡的同时,与之搭配而形成的短语使用率最高的就是“虐单身狗”了。外加一个补语“死”,组成“虐死单身狗”。这也成为了人们调侃单身人士、眼红热恋情侣时常用的一个说法。在人民网的检索中,“虐单身狗”的全文检索结果有449条,而“虐死单身狗”的使用频率还更高些,检索结果达873条。
(5)又来一个虐单身狗的,郑恺公开恋情告白女友。(中国新闻网 2015年8月23日 )
(6)女主角深情对视“小鲜肉”男主,画面太美虐死单身狗。(环球网 2015年8月19日 )
“虐”这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第6版)里的解释是“残暴狠毒”。但由于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变化发展,广泛被人民使用,用以表达心灵上承受的来自外界的伤害以及被伤害后内心不痛快的感受。与“单身狗”搭配起来组成的述宾短语既言简意赅,又带有了一点幽默嘲讽的味道,语义相比过去程度降低了,语义指向也从一开始主要针对身体方面的伤害转移到心灵的伤害上去。
由“单身狗”延伸开来的词语还有“单身汪”“单身鳖”“单身猪”“单身龟”等等。“汪”是狗叫声的拟声词,近年来也用作名词来指代狗;“鳖、猪、龟”等动物与“单身狗”一样,用来调侃单身未婚人士,却因各自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用来形容具有不同特点的单身人士。我们在百度贴吧中看到这样一个用例:
(7)别总是单身狗单身狗的了,按年龄算你应该是单身鳖,按体型算你应该是单身猪,按智商算你应该是单身傻狍子。
“鳖”寿命长,“单身鳖”用来形容过了适婚年龄还没有配偶的“剩男剩女”;“猪”体型庞大,“单身猪”用来形容肥胖的单身人士。看来除了“狗”以外,人们已经把视野转移到了其他动物身上,结合它们的外形特点,发掘出更多新词不一样的可能。
如今,“单身狗”已经成为了单身未婚人士的新的“俗称”,正所谓“躺着也中枪”,仿佛只要是单身的人,都要被冠以“单身狗”这一名词。然而我们还会发现我们身边的“狗”越来越多了。如在“学生党”中广泛流传的“考研狗”“高三狗”“高考狗”等层出不穷,还有关于学历的“大专狗”“本科狗”等在谈论就业压力问题的时候也常常被用来作为“毕业即失业”的自嘲专用名词。然而由于工作的繁忙,常常加班的人更是戏称自己为“加班狗”,还有些做着薪水低但劳动力强度高的工作的人称自己为“搬砖狗”等等。综上这些词,都是借用了“狗”在人们传统认知中的形象,把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困苦投射到了“狗”字身上,所以网上也流传着许多插画师以可爱呆萌的小狗为主角的一系列吐槽上述各种“狗”的漫画,生动诙谐。
通过搜集比较发现“XX狗”的格式中“XX”或是名词或是一个内部构造为“述宾”结构的动词。而这些“XX”在语义上通常都表达了人们长期处于重复和无味的状态中的窘迫、枯燥,渴望得到压力的宣泄,或是吐槽、嘲讽某一类现象。如“考试狗”表达了学生被淹没在大大小小考试中的学习状态;“实习狗”表达了实习生初到社会被工作压迫的苦况;“追星狗”则表达对追星族“吃力不讨好”跟着明星到处跑的嘲讽……
此外,区别于上述“XX狗”的名词,“XX狗”还有作为一种述宾结构的流行说法,如“累成狗”“忙成狗”“冻成狗”“哭成狗”等等。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带有侮辱性的一个词转变成了一个带有诙谐、幽默语义色彩的词,贬义程度也大大减少了。在上述的“累成狗”格式中,“狗”更有表达程度的倾向性。它替代了呆板的说法“累坏了”“忙死了”,增添了一丝自嘲与诙谐,大大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
如今的“狗”与往昔的“丧家之狗”截然不同,它们也要考试,要毕业,要实习,要加班,偶尔还装装文艺,偶尔追追星,但是面对社会各方的压力,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成为“单身狗”的命运。面对如此现状,狗狗们或许也要仰天长叹:明明为“狗”,何以就踏入了“人”的世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