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四川惊现纯白色大熊猫!然而真相令人心痛

近日,网上被一张动物的照片刷屏了,网友的评论是这样的:

黑白照片、黑眼圈,这到底是啥呢?

原来,25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外发布了全球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呐,就是下边这个样子。

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影像。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是不是完全颠覆了我们脑海中的国宝形象?有网友戏称,“这只大熊猫出门忘记带太阳镜了”。

实际上,国宝熊猫长成这样,远比忘记带太阳镜的影响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这只大熊猫为何是全白的呢?

其实这只大熊猫是得了白化病,所以长得像“北极熊”,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黑白“滚滚”。

我们知道,动物的毛色受到基因的影响、控制,而基因的表达非常复杂,并且会受到酶的影响。

而那些白化动物中体内缺少了一项重要的物质——酪氨酸酶。酪氨酸酶可以帮助动物体形成黑色素,一旦缺少这种酶正常的黑色素无法形成,就形成了白化现象。

不过,动物的白化现象,对它们正常的生理活动、交配繁殖等,不会产生影响。之前,有不少白化的动物都成功产下了后代。

白化对动物自身有利吗?

实际上,报道出的动物界的白化个体不在少数,比如白孔雀、白鹿,最近报道的白头叶猴的白化个体。在人类眼中,突然出现的白化大熊猫,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可是对于它本身而言,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一般而言,动物的体色和生存的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也就是所谓的保护色,可以很好的隐藏自己,避免天敌的袭击,或者主动出击躲过猎物的眼睛。

而白化的个体,反其道而行,体色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无异于将自己暴露于大自然中。

但凡见过大熊猫的无不被它们萌翻,黑白相间的毛发、萌萌的黑眼圈、一副天然呆萌的样子。殊不知,大熊猫黑白的“衣服”可不是为了卖萌,这是它们的“野外迷彩服”,是长期适应本地森林环境的进化结果。

大熊猫身体上黑色毛发利于夏季在冷杉、竹林中隐藏,而白色的毛发可以在下雪天发挥隐身功能。但白化的大熊猫在森林中就不那么容易隐藏自己,暴露给天敌的机会就多。

此外,没有了“熊猫眼”,对这只白化的大熊猫来说,有重大损失。

在人类眼中,大熊猫的熊猫眼比较萌,可是在动物界中,动物面部表情颜色对比明显可以起到恐吓的作用,是猛兽的象征。

此外,大熊猫面部的黑白相间的毛色可以作为彼此间沟通交流的信号。而失去这一特征的白化熊猫,自然会带来诸多不便。

熊猫的颜色只有黑白吗?

当然不是,除了这只白化大熊猫外,还存在棕色大熊猫。和白色大熊猫一样,棕色大熊猫也是一种罕见的变异。

迄今为止,共发现了5只棕色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地区。

如果从大熊猫的历史看,这点突变不足为怪,要知道当年大熊猫可是实实在在的食肉动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大熊猫全年取食食物的营养组成比(能量比)与食肉动物更为接近,蛋白质为其提供了一半左右的能量来源,这显著有别于其它植食性动物。

历经千百万年的进化,大熊猫由肉食性逐渐转变为草食性,并且只偏爱竹子。这是长期进化历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抉择。

大熊猫原本生活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历经多少次自然浩劫,冰期间冰期的考验,幸存地活了下来。而和大熊猫同时期的剑齿虎、猛犸象都遭到了灭绝。

所以

我们的国宝真的是很厉害了

无论长成什么样

都是我们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