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儿童的乐园
美国图书馆设立儿童部,开始于19世纪末的最后20年,我们这些移民,一来就享受这些社会财富,自觉受益匪浅。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有一句名言:我一直想象,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一向以钻图书馆为人生乐事,家里有了儿童之后,突然发现,原来,对图书馆的热爱也是可以遗传的。
推着小朋友出门散步时,目标往往是镇中心广场,单程半个小时,路上经过新英格兰城镇最标准的建筑:教堂、邮局、图书馆、市政厅、餐馆、银行等等。大毛当时一岁左右,刚刚会走路,还不会说话。小推车推着他走了几回,他就开始表达意见了:他伸出小手,指着前边某个方向。我走错了方向,他急得满脸通红,拼命摇头;等我改换方向,走向他想去的方向时,他才如释重负,心满意足地放松下来。
他想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大毛不是神童,我没有记录过他两岁时认识多少单词,也没有教过他背诵唐诗。他爱去图书馆,是因为图书馆的一楼有婴儿室,婴儿室里有五彩缤纷的色块和玩具。
我们所居住的马萨诸塞州,除各家大学的图书馆以外,每个镇都有自己的公立图书馆。这些公立图书馆都同属一个系统MLN(Minuteman Library Network,民兵图书馆系统)。这个系统中共有43家图书馆,其中36家公立图书馆,7家大学图书馆。各镇各校的图书馆本来是独立的,后来于1983年成立了这个图书馆系统,所有图书馆一起注册为一家非营利机构,成员馆间共享资源,互通有无。这个系统既有统一的检索目录,各个图书馆又有自己特定的收藏,读者可以就近使用离家最近的一家,也可以随意访问其他任何一家,如果发现一本书不在本地图书馆而在另外一家图书馆,还可以在网上预订,过几天,图书馆会把这本书转运过来,等到了你指定的图书馆后,会给你发个通知,让你去取。
凭我的驾照和镇上的居住证明,我免费申请到了一张图书卡,平时可以随时来阅览、借阅。后来搬到麻州另外一个镇居住,同一张卡也依旧有效。
和大学图书馆不同的是,这些公共图书馆的一楼,照例都是儿童部。儿童小的时候,就把他放在地上爬,地上是彩色的泡沫垫子,彩色的积木,和各种各样的玩具动物。毛绒动物难免有些脏,但也都是定期清洗的,很多都已经洗得褪色了;周围的椅子、桌子、书架都是小人国的规模,正好适合小人们玩耍。精疲力尽的大人们,正好在这里缓口气,或者和其他的同样精疲力尽、疲于奔命的新爸新妈们闲谈交流。
小儿童爬着爬着,慢慢地长大了,会站起来了,于是发现周围的小书架上,有厚纸板书,有声像书,小手一按,动物会发声,小朋友会唱歌,汽车会嘟嘟叫。再往后,最爱看的录像带可以借回家去,翻来覆去地看;儿童部还有故事会,一个星期有几次,按年龄分组,有图书管理员领着孩子们读故事、做手工;等上小学了以后,老师布置的作业,除学校的图书室以外,还要专门去镇里的公共图书馆里学习查阅书籍、作研究课题,儿童阅读部的图书管理员会耐心地教孩子们查目录、检书架,然后把书扛回家。
图书馆里有几张小桌子,上面常年摆放着纸张和彩笔,孩子们可以随意涂鸦、填彩色。每年暑假之前,图书馆都会按照年级,发放夏季阅读书单。
总借书台那里,为了方便小朋友,还摆放了一道小梯子,每次见到妈妈们带着孩子们来借书,都会看到几个小兄弟姐妹,争着抢着爬上那道小梯子,大家都想看见自己挑中的心爱的书,在柜台上要经过什么样的魔法。一拨小朋友抢着抢着长大了,他们走了以后,又換上一拔新的;新搬来的邻居们怯生生地询问如何办借书卡,新出生的小朋友们,嘴里含着奶嘴,张着大大的眼睛,等着哪天也能登上这道小梯子,等待着这个图书馆给他们提供探索世界奥秘的书籍和音像资料。
这些年过去,图书馆很多技术升级,从检索、借书、还书,从实体书到电子书到音像租借等等,都与时俱进了不少。只有我,还是忍不住惊叹,我何德何能,上辈子积了多大的德,这辈子做了多少好人好事,能够贪得这样的好运气。
美国图书馆设立儿童部,开始于19世纪末的最后20年(1880年代和1890年代)。最初的公共图书馆有年龄限制,专门面向成年人,但美国早期的图书专家们越来越意识到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于是,在纽约、波士顿、费城和其他城市的图书馆中,儿童部纷纷建立。波士顿的布鲁克兰图书馆,于1890年将地下室的一间空屋子专门拨用作儿童阅览室,由清洁工管理,这应当是最早的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到1890年,儿童们证明了自己的阅读需要,卡内基基金会又提供了资金,从此以后,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在全国纷纷建立,尽管预算有限、图书有限,却在美国儿童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些移民,一来就享受这些社会财富,自觉受益匪浅。这张公共图书馆的借书卡,对镇上居民是免费的。我们交过镇里的地方税、州里的州税,这些税收直接间接地维持着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服务,居民无须另外为使用图书馆付费。
除政府部门拨款、私人捐赠以外,图书馆偶尔有一些小型集资活动,比如旧书出售。对书虫来说,每年的旧书出售,都像一个小节日。图书馆将收藏过量、流通很少的旧书下架出售,另外还有读者捐赠的已经读过的旧书。书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精装的莎士比亚全套经典,也有超市出口卖的四五美元一本的廉价通俗爱情小说。一般是周末举办,周六销售开始时精装本两元,简装本一元,周日下午临关门时,一律一元甚至五十美分。每去一次,都是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扛,满满一包,也不过二三十美元。唯一的问题是没有时间阅读。
图书馆和书店都受到了网络的挑战,人们贪图网络和社交网站交流的快捷便利,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但图书馆也在与时俱进,除提供录像以外,还提供音像图书,办理借阅手续以后,就可以听书。我喜欢听书,有了书的陪伴,开车、跑步这些单调乏味的活动就有了内容,书听到有趣处,连堵车也毫不介意。
博尔赫斯也担任过阿根廷国家公共图书馆的馆长。他说得对,图书馆,果然就是人间天堂。
作者:杜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