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与九百“闾左”一同前往戍守渔阳,他们当时是平级的——都是屯长。但是发动起义之后,陈胜成为楚王,随后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自立为燕王、田儋自立为齐王、甯陵君咎被封为魏王,那么作为陈胜的第一拥护者吴广,为何没有称王呢?
第一、陈胜在起义之初就奠定了领导地位
陈胜、吴广和九百闾左一同因大雨而被困在大泽乡之时,是他们二人共同商议并决定了发动起义(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但是首次提出打着公子扶苏即楚将项燕旗号的确实陈胜。随后,吴广又策划了“鱼腹藏书”的一幕,以及篝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由此可见,陈胜的领导地位在起义之初甚至是起义当天就已经确立了。陈胜、吴广等人攻占陈地之时已经拥有了“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胜正是在此时自立为王,并确立了“张楚”的国号。
第二、吴广被立为“假王”
陈胜建立张楚政权之后不久便册立吴广为“假王(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在当时来说假王即“代理王”或者“临时王”的意思。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假王”的情况,比如“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韩信在消灭齐国之后向汉王刘邦汇报:“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等等。陈胜将吴广册立为“假王”就已经确立了吴广稳坐第二把交椅的事实了,毕竟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一个张楚政权之内不可能有两个王。而武臣与张耳、陈馀等人奉命北上平定赵地之后,武臣便自立为赵王。他的这个举动让陈胜震怒不已,甚至想要诛杀武臣的亲属(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由此可见,“假王”吴广在张楚政权中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第三、吴广的军事政治能力一般
吴广被封为假王之后即奉命“监诸将以西击荥阳”,此时守卫荥阳的乃是秦国丞相李斯的儿子三川守李由。当时的起义形势如火如荼,起义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以至于吴广到达荥阳之后便对荥阳形成了包围。但是即便如此,吴广依然无法攻克这座关键的城池(吴广围荥阳……吴叔弗能下)。他的失败不是没有理由的——部下田臧在杀害吴广之时就已经对吴广做出了“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的评价,而张楚政权起义初期的胜利都是在规模不大的城镇,当进攻荥阳这种重镇之时便显露出了义军脆弱的一面,而吴广(包括周文及陈胜等人)在军事方面的劣势也就凸显出来。
第四、陈胜对吴广心怀猜忌
大家都知道,陈胜早年“与人佣耕”之时曾经对贫贱之交说出了“苟富贵、无相忘”的承诺,但是当陈胜真的成为楚王之后,他的故交前往投奔,却因为多说了几句话而被陈胜所杀,最终导致了“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的局面。在陈胜的故交之中,似乎只有武臣被封为将军(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而武臣最终也自立为赵王,算是背叛了陈胜。也许,正是因为陈胜称王之后这种众叛亲离的局面让他对吴广更加不信任,以至于田臧在杀死吴广之后竟然敢“献其首于陈王”以邀功,按照正常的人情来推论的话,陈胜得知田臧处死自己的老战友之后肯定会震怒,而陈胜却“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这种奇怪的逻辑不禁让我们怀疑——田臧处死吴广,是不是经过了陈胜的授意?
第五、吴广被杀之时陈胜尚未大规模扶植各路诸侯
如前文所述,陈胜在得知故交武臣自立为赵王之后,陈胜的第一反应便是大怒,并且要诛杀武臣全家。在楚国柱国蔡赐劝谏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陈胜才决定允许(不允许也没办法啊)武臣称王。随后燕王韩广、齐王田儋都是自立为王,只有魏国王氏后裔甯陵君咎是受陈胜的册封而为魏王的。此时的陈胜刚刚想明白——他需要扶植各路诸侯共同反抗秦国,而当他想明白之后不久,吴广便被杀了,所以吴广也就失去了从“假王”变为“真王”的机会。
综上所述,吴广在辅助建立张楚政权之后已经是该政权中的第二把手,之时当时张楚政权还没有决定扶植各路诸侯以共同抗秦,而吴广的被杀又让他失去了封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