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创业“新江湖”?

互联网下的创业“新江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体制创新和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充分抓住互联网这个创业创新大平台,直接或间接催生出了一批创业新形态,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浙江,更有许多成功典范。

马云用“淘宝网”淘成“亚洲首富”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桐乡乌镇隆重举行,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政府官员、全球互联网领军人物齐聚于此。在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诸多领军人物中,最耀眼的一颗“网星”可以说非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莫属。他在会上介绍的成功经验,总离不开“互联网”、“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等一些与网络相关的词汇,正因为与互联网的结缘,让他走上了一条全新的成功之路。

△马云与阿里巴巴

1994年,马云从朋友口中第一次听到“互联网”这个新名词,并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他觉得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1995年年初他就去了美国,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接触互联网。当年4月,马云与朋友凑了2万元钱,一家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杭州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为“中国黄页”。在随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利用该网站赚到了500万元。

从网上捕捉到第一条“大鱼”后,马云又开始布网,要抓更多更大的“鱼”。1997年,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网站。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带着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为资本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创办了“阿里巴巴”。他意识到互联网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2B),而这种模式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分两次共获得国际风险资金2500万美元的投入,以此培育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迎接入世挑战,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为完善整个电子商务体系,马云自2003年开始,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阿里妈妈、天猫、一淘网、闲鱼等多个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和顺丰集团,以及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民营快递企业,在深圳联合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同时启动中国智能骨干网(简称CSN,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称“物流地网”)的项目建设。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职位后,再度出山组建物流网络平台,并担任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14年9月8日,马云在纽约开启了阿里巴巴IPO的首次路演, 2014年9月19日在纽交所正式上市后股价大涨,市值最多时达到2590亿美元,超过了亚马逊和eBay的總和,马云也替代李嘉诚成为亚洲新首富。

李克强总理点赞的“网店第一村”

△李克强总理参观中国网店第一村的童装店。

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了被称为“网店第一村”的浙江省义乌市青岩刘村。

李克强首先走进义乌福发电子商务商行,这是一家主要经营旅行收纳包批发业务的店铺。这家网店的老板童志达是200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岩刘村创业的,从2011年开始在网上从事旅游产品销售,网店员工已从最初的1人增加到9人。2016年网店销售额达到700多万元,2017年更是有望突破千万。李克强总理关切地询问了网店的经营情况,当了解到该店创造了惊人的销售额,并带动了生产企业200余人就业的情况后,便热情称赞正在接单的“店小二”道:“你们既是就业者,也是创业者,希望你们今后能开创更大的事业和更广阔的天地,今后能成为‘大掌柜’。”

接着,李克强又来到一家名为“小灰灰潮童童装”的网店门前。这家网店的店主名叫杨耀晖,也是大学毕业后到村里创业的。初创时期经营形势并不好,收入很低。后来他在网上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童装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便决定转型销售亲子装。短短4个多月后,网店的销售额就达到了月均十几万元。李总理一边询问杨耀晖网店的经营情况,一边亲手按动鼠标浏览他的网站主页,鼓励他好好创业。

虽然这时屋外下起了小雨,但闻讯赶来的网民们依旧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李克强总理走到人群中高兴地说:“网店经营在你们村集中发展得最早,现在村里的网店数量已经是居民户数的10倍,网店在虚拟空间服务实体经济,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你们不愧是‘网店第一村’。”

一个原本非常普通的小村子,为什么能吸引国家总理千里迢迢前来视察,还给予热情点赞?这里有一段与网结缘的故事。

地处义乌市南郊的青岩刘村,原是一个只有1500人的普通小村子。2005年进行旧城改造时,村里建起了200多幢5层楼房,并按照户籍分给了每位村民。由于青岩刘村临近驰名中外的义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同时距离货运市场也仅一路之隔,众多在批发市场上淘金的生意人都愿意来这里租住房屋。到2006年时,房屋租金渐趋稳定,失去了土地的青岩刘村村民,依靠房租经济,过起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些村民平时不干事,终日打麻将消遣。然而,转眼到了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日用百货批发生意受到巨大影响。同时,义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另迁新址,对于依赖房租生活的青岩刘村村民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房租一路下滑,原本生活悠闲的村民们开始焦虑起来。

如何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促进青岩刘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时任村支书刘文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村里挨家走访的过程中,他发现当时村里一共有124家做淘宝网销生意的租客,在外贸批发受阻的背景下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生意越来越兴隆。于是他就有了利用淘宝平台促进青岩刘村实体经济转型的念头——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带动村民的房屋出租,同时给失地村民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刘文高在村里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小组,将当时的100多家淘宝网商集中起来,抱团发展,并邀请优秀卖家分享创业知识和经验。刘文高的另一大改革举措是借助村里的力量为网商们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如主动和电信公司合作,实现了青岩刘村4兆光纤入户,无线网络全覆盖。

经过几年的努力,青岩刘村“网商+房租”的经济模式逐渐走向成熟。“一台电脑外加租间房子,就能来青岩刘村赚钱”的创业神话,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8000多名大学生先后在青岩刘村从事电子商务,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全球十佳网商”的何洪伟和刘鹏飞。在青岩刘村,有80%~90%的从业人员来自外地,这些年轻人在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同时,也租用了全村70%~80%的房屋,青岩刘村的房租租金日渐攀升,一间仅30平方米的地下室,月租金就从3500元跃升到6000元。青岩刘村村民发展电商经济,给每位村民提高了3万元的年收入。自2006年开展电商业务以来,仅用了8年时间,青岩刘村的网上交易额就已达到35亿元左右,并出现了8家年销售额近亿元的网货供应商。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青岩刘村集聚的网商数量已经从2006年的100多家,发展到了如今的近3000家,网商的营业额也从2009年的8个亿,增加到了现在的30多个亿。村里网商经营的行业开始百花齐放,突破了“日用百货”单一优势行业的局面,玩具、十字绣、假发、五金工具等都成为新的交易热品。网商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过去单一的零售网商,发展出了专门为网商提供货物的混批网商,如汇齐思百货一家就涵盖了1.3万种商品、拥有9.8万个会员。

“桐廬快递帮”行走网上世界

网上经营有一个中间纽带新业态,那就是快递业。它既是网商和网民的“服务员”,又是拉动网络经济发展和数十万人口就业的发动机。在中国快递业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5家的创始人来自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他们分别是圆通的老总喻渭蛟、申通的老总陈德军、中通的老总赖海松、汇通的老总徐建荣、韵达的老总聂腾云,他们也被业内戏称为“桐庐帮”。

说到“桐庐快递帮”的成帮故事,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聂腾飞。1993年,聂腾飞到杭州一家印染厂打工,结识了好友詹际盛。在工作中,他俩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就是帮贸易公司跑腿,专送报关急件。后来,他们就索性辞职注册了一家盛通快递公司(即申通快递公司的前身)。

创业初期,全国私人速递行业还是一片空白,市场的“求”远大于“供”。几年后,盛通公司便成为一家拥有上千万资产的大公司,在全国各省市设立了数百个分公司。1998年,聂腾飞遭遇车祸不幸去世,聂腾飞的妻兄陈德军接手了公司业务,成为申通快递的现任掌门人。原申通快递的员工也相继创办了新的快递公司,如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成立了韵达快递公司,赖海松等人也创办了中通速递公司,“桐庐快递帮”就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仅在2009年,申通、圆通、韵达、汇通、中通和CCES这6家企业的员工就达到21.6万人,年营业额达到215亿元;而全国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是40万人,年营业额479亿元。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还是快件业务的市场占有量,“桐庐帮”当时都占据了全国快递市场的“半壁江山”。

互联网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动,极大地降低了创业成本和门槛。当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后,世界经济便掀起了营销的革命,新的灵感与创意将主宰所有产品的营销。预言的价值在于反思与憧憬,颠覆的力量正在下载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徐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