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皇孙顺利即位,朱元璋晚年都干了哪些大事?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秋,南京紫禁城的皇宫大殿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正斜靠在龙椅上。只见他眉头紧锁,似乎在沉思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在一年前,朱元璋亲自主持查办了一桩举国震惊的大案——蓝玉案。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他曾作为明军主帅,统领十五万大军深入蒙古草原,一举歼灭了北元余部,为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功勋卓著,蓝玉先是被册封为梁国公,后因他性情跋扈,小错不断,所以被降为凉国公。


朱元璋刻意提拔蓝玉除了他本身确实立有大功之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他的儿子朱标培养班底。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为了朱元璋的法定继承人。

蓝玉和朱标的关系非常密切,彼此间常有来往。朱元璋本就希望蓝玉能够成为朱标的左膀右臂,所以也乐于看到这种局面。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突然病逝了。这对晚年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除了痛失爱子之外,朱标的离世还将朱元璋的全盘计划都打乱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元璋最终决定让朱标之子朱允炆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样一来,皇位算是后继有人了,可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朱标当了二十多年皇太子,不仅政治经验丰富,而且非常受大臣们的尊敬。像蓝玉这样的悍将在朱标面前也表现地相当恭顺。可是朱允炆当时才十几岁,虽然他天资聪颖,可毕竟还太过年轻,难以服众。历史上曾无数次出现过幼主登基,权臣把持朝政,甚至篡位的事情。朱元璋担心万一自己哪天撒手人寰,老朱家的江山会不会重蹈过去那些朝代的覆辙。

思前想后,朱元璋终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帮自己这个宅心仁厚的孙子一劳永逸解决后患。


当时明朝还活着的开国功臣已经所剩不多了,在军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除了的凉国公蓝玉外,还有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其中,蓝玉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将领,而且他的为人骄横跋扈,甚至到了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程度。因此,朱元璋瞄准的第一个目标自然就是蓝玉。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锦衣卫逮捕下狱,之后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蓝玉剥皮实草,抄家灭族。同时受此案牵连被诛杀者多达一万五千人。


“蓝玉案”使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大家都知道蓝玉这个人确实很招人厌,但要说到他会谋反,估计没人相信。不过既然朱元璋一口咬定了这件事,自然是谁也不敢说,谁也不敢问。

傅友德和冯胜都是跟随了朱元璋几十年的老部下了,他们两人深知这个主子的脾气,所以自从“蓝玉案”发生后,两人更加低调行事,生怕让朱元璋抓住什么把柄。因此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朱元璋坐在深宫大殿中沉思下一步计划。

虽然朱元璋身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不能毫无理由就把这些开国功臣给杀死。蓝玉因为骄横跋扈,自带作死天赋,所以朱元璋很轻松就找足了给他定下谋反罪名的证据,然后彻底将其铲除。可是,傅友德和冯胜如今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很难给他们罗织罪名,这可把朱元璋给愁坏了。毕竟岁月不饶人,万一哪天他一病不起,而傅友德和冯胜还活蹦乱跳的话,那他老朱家的江山就危矣。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傅友德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抓住了“小辫子”。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朱元璋在宫里举办宴会宴请群臣。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太监们开始进殿撤席。这时朱元璋看到傅友德桌上有道菜没吃完,突然当众斥责道:“你是对朕的酒席不满意吗?这道菜还剩下这么多为什么就不吃了?之前朕看到你儿子在殿前没有佩戴剑囊,你们父子对朕就这么无礼吗?”

听到皇帝发怒,傅友德吓得连忙跪在大殿上认错。可朱元璋还是不依不饶要傅友德严惩自己的儿子。傅友德悲从中来,起身回家砍下了儿子傅让的脑袋,然后再返回宫中,把傅让的脑袋放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想不到傅友德会如此行事,吃惊地说道:“你怎么忍心?”傅友德冷冷地对朱元璋说:“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拿去!”说罢从袖中抽出一把短刀,当场自刎而死。朱元璋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可饶恕的冒犯,狂怒不已,他立即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边疆。显赫一时的颖国公家族自此彻底没落。


傅友德死后,剩下最后一个目标就只有宋国公冯胜了。这次朱元璋就懒得再绕来绕去乱找借口了。冯胜在几年前因为和自己的女婿周王朱橚(朱元璋第五子)见面,违反了朝廷对藩王和将领不得私会的管理制度,因而引发了朱元璋的猜疑。“蓝玉案”发生后,冯胜被召回南京,赋闲在家。傅友德死后不久,朱元璋突然下旨让冯胜自尽,其子孙皆不得继嗣。

自此,朱元璋终于帮朱允炆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病逝,朱允炆继承皇位,是为建文帝。不过,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离他去世仅仅过了一年时间,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就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发动了叛乱。而此时建文帝身边却连一个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都没有了。

经过三年征战,朱棣成功入主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叛军攻入皇宫时失踪,自此生死不明。

参考文献:《明史》